專訪/蘇麗媚×謝小五談閱讀 臺南謝宅「書屋」藏千書
▲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南下臺南與謝宅老闆謝小五聊聊閱讀與創業。(圖/夢田文創提供)
記者顏賽芬/採訪報導
臺南謝宅邁向第7年,經營者謝文侃(江湖人稱謝小五)今年剛完成第5間謝宅──以閱讀爲主題的「書屋」,與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推動「每個城鄉都落一家獨立書店」的理念不謀而合,兩人對談偏鄉閱讀與陪伴,謝小五支持閱讀資源要行動化,把書送到眼前,而蘇麗媚則說,「知識可以行動,但陪伴要落地。」獨立書店不只是賣書 重要的是陪伴蘇麗媚(以下簡稱蘇):很多城鄉是沒有獨立書店的,書店不一定賣書,有一些孩子沒辦法享受到平等的知識資源,所以夢田文創希望只要沒有獨立書店的地方,就請閱樂書店要去設一個點,希望可以用書本、陪伴和文化傳遞溫度到各地。謝小五(以下簡稱謝):這樣很好、很偉大,之前有個導演叫阿貴(楊士毅)拍紀錄片《在路的遠方看見光》,就在講陪伴,其實書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陪伴,其實小孩只是希望有人陪在你身邊,他那個紀錄片拍得非常好,富邦就開着車到偏鄉里面給那些小孩看書,因爲很多地方是沒有書店的,所以他們用行動車的書店這個概念。蘇:其實臺北市不要的iPad都可以回收,整理完給偏鄉都很好用,臺灣的資源差距太高了。謝:上海也是,我這次去上海,年輕人很少走進圖書館去看書,所以他們把圖書館變成行動圖書館,把車開到最熱鬧的地方,現場馬上辦圖書證、馬上可以借書,把看書這件事做到最高點,不然沒有人要看啊!我覺得「活動性」這件事情是很棒的。蘇:我的看法跟小五有個地方有一點點不一樣,我比較支持「生根落地」不移動。像是雲林虎尾,原以爲地方上沒有獨立書店,原本想去落點一個,發現後來有了,才知道去年我們製作《書店裡的影像詩》紀錄片,難得的有帶起一些大衆對獨立書店的關注,每個書店老闆都會反饋許多正向力量給我們,因爲這個紀錄片他們被看見、被理解,他們就可以撐下去,堅持自己。謝:開書店真的很辛苦。蘇:他們也不只是書店,像臺東的「晃晃二手書店」,可以拿書去換宿。謝:那個老闆娘是我們的客人,原本是個揹包客,書店也是揹包客棧,用換書的方式經營。
蘇:還有宜蘭的「小間書菜」,拿書去換菜,菜都是他們家自己種的,鼓勵鄰居讓小孩看書。所以「知識可以流通,但陪伴要落地」。我們去年受邀代表臺灣參加「深圳-香港-臺北-上海:城市文化交流會議」,以《書店裡的影像詩》紀錄片介紹臺灣的書店文化。影片播完後全場很驚訝,驚訝怎麼能在一家家書店中看見臺灣人自信淡定的閱讀思維和生命態度。他們都非常羨慕,臺灣怎麼可以有這麼多種獨立書店?一個小島怎麼可以包容那麼多種不同的文化思想?謝:我覺得這就是臺灣的價值,臺灣其實有很多這種東西是從縫裡長出來的,不是很大的樹,不過就是因爲從縫隙長出來,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
蘇:夢田文創因爲這樣,吸引許多相同理念的好朋友,也得到許多珍貴的支持,其實臺灣有很多好的資源,一些關注文化的企業家、事業比較有成就的人,你做的事情只要是對的,他們都很願意幫忙,不吝嗇熱情。謝:我當初想要做街就是這樣子,如果只有一個人的力量,太難了,聲音太小了,一定要連結多一點人。像臺南現在都是以街爲單位,神農街、正興街、自強街、信義街、新美街是臺南現在最活絡的五條街,每一條街都有自己的特色,正興街只是起一個頭,讓大家知道「怎麼造街」,之後就知道怎麼去發展自己的特色。
▼書屋的擺設,讓人一進去自然想窩着看書。(圖/臺南謝宅提供)
回家做謝宅是一種使命 因爲只有少數人看得見價值蘇:本質、初衷對了,不管你做什麼事都對。我從小住在南港中央研究院旁邊,看着很多學者、博士長大,那裡也有那裡的文化,臺灣每一個城鄉文化其實都需要在地的人回去,把那個文化轉譯發揚光大。臺灣每個地方故事都不一樣,很特別,這個島很小,每個故事雖然不一樣卻都很動人。謝:不只是說每個地方,其實每個人的家都不一樣,但是「你要有那雙眼」,要看得到身邊很多東西是可用的、有價值的,看不到就沒辦法了。一開始我以爲每個人都看得到這些價值,但其實不是,所以我覺得這是「使命」,當你看得到的時候,可以選擇做或不做,但看不到你連選擇都沒有。像我那時候覺得這個東西要有人來做,所以我就把工作辭了,但我家人沒人看不到,所以反而會比較有壓力,會問說「你爲什麼要做這個?」但是我已經做7年還活着,他們現在就支持了。蘇:的確,當我選擇夢田文創的初衷時,也是和樣板社會開始鬧革命的起點。謝:國外求學回來,到電子業,剛好遇到科技新貴的時代,做得還不錯,薪資很很不錯,家人也很放心,結果我說要離職來修老房子,大家就會想說:「修什麼房子?!」那時候壓力是滿大的,完全沒有人支持,可能也不懂我到底要做的是什麼 。
其實我那時候在做第3棟謝宅的時候,就遇到很大的問題。那時候家父中風,一邊跑醫院、一邊跑工地(因爲已經動工了),還要接待客人,每天像陀螺一樣(那時候才知道什麼叫做陀螺)。我每天騎着摩托車衝來衝去,每天奔波,那段時間過了之後,我就想說還有什麼事情可以難得倒我?那時候已經撥雲見日了。後來發現,創業 都是要咬着牙堅持,心臟要很大顆,纔有辦法承受種種壓力。
蘇:你已經經歷過最難的部分,我認識過很多年輕的創業者,剛好都碰到他們最困難的時候,有時幾乎撐不下去了,我就會和他們互相分享,有理想勝過慾望的創業信念者,革命的時候要對付很多東西,社會的爲難、媒體的猜測、家人會質疑,但是過了那個坎,就不難了。當你告訴他你自己比他更困難的經驗,他們就會找回力量告訴自己:「那我這個困難算什麼,還好而已!」然後看着他又往前走。謝:要強化心的力量,心越來越強,力量就會越來越大,瞬間調適的能力會越來越好。
▼小五從澳洲念MBA歸國,原本在電子業當國外業務,因爲「看見」老房子的價值,毅然辭職,留在家鄉造街、推廣在地文化。(圖/夢田文創提供)
做謝宅遇到周煉老師 知道天有多高、自己多渺小謝:我覺得做謝宅最有趣的就是,當我人生髮生什麼問題,我那天就會接到可以破解那個問題的客人。我有一天牙齒痛,剛好接到臺大醫院牙醫科的院長,當你在決定要做什麼樣的治療的時候,就有一個人出現幫你解答。我常常覺得老天爺其實都有在眷顧。之前接了幫自由女神像打光的周煉老師,他來幫風神廟打光,住謝宅,我就去看他怎麼幫奇美博物館的羅丹雕塑打光,有機會看到一個站在世界頂端的人怎麼看事情。周煉老師七十幾歲,邀請我去他家住,我還真的跑去,看他家怎麼打光。如果我以前做科技業,絕對不可能遇到這種事情。蘇:這就是做文化的魅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誰?會因爲你而變得不一樣、變得更美好。謝:而且會發現天有多高、自己有多渺小,真的,天太高了。遇到這些人、能看這些事情,無價。
【採訪後記】
除了做一間以書爲主題的謝宅之外,謝小五計劃明年在臺南舉辦換書市集,邀大家把家中的書搬出來交換,蘇麗媚相當有興趣,馬上表示樂意合作。而夢田文創年底也即將開拍《書店裡的影像詩》第二季,由導演侯季然繼續執導,再探訪40家獨立書店,並遵循第一季「一源多用」的精神,推動書店小旅行路線,把紀錄片中介紹的獨立書店串成旅遊行程。 《書店裡的影像詩》第一季將於下週一(8月10日)在公視高畫質頻道能看得到,播出時間爲週一至週二12:40-13:00,及週一至週五22:45-23:00。
▲▼謝小五說,當時改造書屋時,把光線、風、時間考慮進去,早上、下午、黃昏、晚上都有屬於那個時段最適合閱讀的角落。(圖/臺南謝宅提供)
▲▼這全套兒童刊物《王子》是謝小五家中長輩的收藏,在古書店都很難找到那麼齊全的套書,當時隨刊附贈的玩具、配件有些仍保留在書頁裡。(圖/臺南謝宅提供)
▲▼架上的老書都隨房客取閱,從標價、二手書章,能窺見如今已不復見的老臺南樣貌。(圖/臺南謝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