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面肌痙攣治療的常見誤區

文章轉載自:臨沂市院微創功能神外

專家簡介:程彥昊,臨沂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擅長腦膜瘤、膠質瘤、聽神經瘤等各種良、惡性腦腫瘤的微創手術治療,三叉神經痛微創治療(射頻+球囊壓迫+微創手術),面肌痙攣手術治療,難治性癲癇的外科手術治療,立體定向腦深部電極植入(DBS)治療帕金森病,VNS(迷走神經刺激術)治療兒童難治性癲癇,腦深部病變的立體定向活檢術。

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指一側面部肌肉陣發性、不自主的抽動。起病多以眼皮間歇性輕微跳動開始,並逐漸向下發展累及同側面部的其他肌肉和口角。好發於中老年人,常在遇見陌生人時、在公共場所露面時發作明顯,影響患者日常生活。

面肌痙攣在廣大患者中容易被忽視,不少患者認爲眼跳不是病,能忍就忍,能拖就拖。還有一些患者病急亂投醫,親信“一針見效”等虛假廣告宣傳,目前廣大患者治療面肌痙攣的誤區有以下幾點:

誤區1

面肌痙攣不是病

面肌痙攣除了被誤以爲是天冷造成的之外,還由於其發病人羣集中在中年以後,不少患者也會誤以爲這是機體老化的一種反應,從而任其發展。 其實,面肌痙攣的症狀較爲典型:

(1)以一側眼瞼開始的陣發性不自主的抽搐,隨着時間延長可擴展至同側面部的其他面肌,伴有口角肌肉抽搐最爲常見,通常僅限於一側面部;

(2)抽搐反覆發作,自己不能控制,多在精神緊張和與人交談時加重;

(3)嚴重者會致使眼睛不能睜開,口角歪斜,無法正常地工作或學習;

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早去正規醫院接受檢查,獲得準確的診斷後才能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誤區2

臉上打針可以治癒面肌痙攣

面部注射肉毒素對局部肌肉痙攣可有一定的緩解效果,主要是因爲肉毒素可以阻斷面神經末梢對面部肌肉的傳導,一般注射一次可緩解3~6個月,但需要反覆注射。

注射肉毒素是治療早期面肌痙攣一種保守的方法,沒有辦法做到治癒,也沒有辦法做到不留後遺症。

誤區3

臉上“扎針”可以治癒面肌痙攣

扎針主要是行面神經外周分支的毀損,阻止其誘發痙攣。該方法短時間內獲得痙攣緩解的效果,但遠期療效不佳。外周神經再生後,面神經主幹的傳導再次傳至面肌,引起復發。而且,外周神經毀損可導致永久的面癱,比肉毒素的副作用還要大。

誤區4

萬不得已才做手術

許多患者只有當症狀嚴重到萬不得已時,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導致病情一拖再拖,最後反而延誤了治療。

據專家介紹,原發性面肌痙攣是指由於顱內血管壓迫面神經導致神經脫髓鞘的結果,只有將壓迫血管移位才能實現面神經減壓, 目前,微血管減壓術是治療面肌痙攣的最有效方法。

微血管減壓術在耳後做一小切口,在顯微鏡下將壓迫面神經的血管分離、移位並妥善固定。使得原本被血管壓迫而導致的面神經脫髓鞘有了自我修補和恢復的條件。

誤區5

微血管減壓手術後臉還接着跳,

手術效果不好

臨牀上部分患者(約20%~30%)面神經本身相當脆弱,被血管壓迫較長時間後出現神經的部分變性,導致其放電過程持續進行,即便予以減壓,其變性過程並不能在手術的同時恢復,而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恢復。

這些患者一般在手術3~5月後均能停止痙攣,所以,臨牀上見到術後繼續痙攣的患者,並不是手術無效,而絕大多數是延遲恢復。對於少數手術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以再次接受手術探查,因爲再次手術治癒的希望還是非常大的。科室介紹

臨沂市人民醫院神經外三科(腦腫瘤(二)與功能神經外科,原微創與功能神經外科)是以腦腫瘤精準、微創手術和功能性神經外科疾病手術治療爲特色的省級臨牀醫學重點專科和省級醫藥衛生重點專科,是山東省醫學會神經腫瘤學組會員單位。多年來在腦腫瘤的精準治療方面積累了大量獨特的經驗,多項技術在省內、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尤其在腦膜瘤、膠質瘤、垂體瘤、腦轉移瘤等顱內腫瘤微創治療方面,手術成功率高,術後併發症少,患者生活質量高,滿意度高。

腦腫瘤精準微創治療門診信息

腦腫瘤(二)與功能神經外科專科門診

週一:程彥昊副主任醫師

週二:張 健主任醫師

週三:費 昶主任醫師

週四:戴 超主治醫師/馬西猛副主任醫師/華實副主任醫師

週五:宋啓民主治醫師/吳秀傑主治醫師(輪值)

門診地址:臨沂市人民醫院北城新區醫院2號樓2樓腦科診區11診室

病房地址:臨沂市人民醫院北城新區醫院3號樓8樓北區神經外三科

臨沂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共分5個病區

1病區:腦外傷科

2病區:腦腫瘤(一)與脊柱神經外科

3病區:腦腫瘤(二)與功能神經外科

5病區:腦血管病外科

神經外科ICU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