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願到隔離病房前線! 香港醫護:市民都很支持「計程車免費送回家」
▲瑪麗醫院B6隔離病房的團隊由15人組成,當中四名來自內科,另外11名來自骨科或其他醫院部門。(圖/香港01授權提供,下同)
圖文/香港0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於全球持續蔓延,醫院隔離病房似乎成爲死亡的代名詞。然而,瑪麗醫院內科病房經理葉俊機、內科資深護師廖德偉、矯形及創傷外科醫生黃嘉衡、心胸外科行政助理何美莉,以及何美莉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矯形及創傷外科護士劉倩婷,卻無懼病毒自願參與到前線防疫團隊工作。究竟隔離病房的工作是怎樣?他們在疫情下抱着什麼心情?
瑪麗醫院B6隔離病房的團隊由15人組成,當中四名來自內科,另外11名來自骨科或其他醫院部門。醫生每更工作爲兩個星期,護士則爲六個星期。病房的用途爲檢疫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人,病人須進行病毒測試,得出結果後將調配到其他病房,或是無礙出院。當中的病房流程涉及到感染控制措施、打針、電子派藥系統等。
矯形及創傷外科醫生黃嘉衡參與了2月24日至3月8日首輪自願性工作。因疫情嚴重,人手需求增多,骨科部門主管接收到邀請,經過評估後認爲需要幫忙,他說尊敬不少高級醫生及部門主管願意重返前線工作(即見習醫生的工作),因此跟隨他們轉往隔離病房。矯形及創傷外科護士劉倩婷更爲了幫助前線的醫護,從大口環根德醫院轉往瑪麗醫院參與。
雖然團隊來自不同醫院和部門,但內科病房經理葉俊機認爲,因工作屬自願性質,「士氣非常之好,大家都好青春活力!」他更大讚同事工作時絕對認真,氣氛融洽且容易溝通。當遇到問題,所有人均積極提出建議,並無任何隔閡。
內科資深護師廖德偉更表示,隔離病房的工作並不難受,目前的人手仍能應付。他指,隔離病房設有負壓系統,若跟隨感染控制程序,工作與一般病房沒太大差異。他亦不擔心受到感染,更指現時多位患者已治癒出院,只要及時處理,感到不適後儘早求醫,被治癒的程度相對較高。「其實這個病有沒有外面形容得這麼可怕,我覺得不太怕,因爲這個病是可以治療的。」
這是最壞的時代,亦是最好的時代,狄更斯《雙城記》的名言,這些自願加入「dirty team」的醫護深有同感。自疫情肆虐後,他們收到市民大量的支持和鼓勵。黃嘉衡提到一次深受感動的經歷,「試過有次深夜12點搭的士(計程車)收工,司機都『送我一程』,沒收錢還跟我講加油。」葉俊機亦觀察到許多餐廳支持醫護人員,出示員工證便可享有折扣,更被鼓勵「你們加油,我們支持你。」
劉倩婷卻表示,出外就餐不會出示證件,因自知有受感染的可能,獨自一人吃飯,平日只透過WhatsApp與朋友聊天。但有失必有得,她透露醫護經常收到市民送贈的禮物,如湯券、營養飲品等,「知道不是自己一人,感覺好窩心。」
雖然得到市民的支持,但黃嘉衡卻被妻子反對決定,認爲隔離病房的工作過於危險,可能會受感染導致死亡。當時他引述資料反駁,指現時全港個案不足200宗及個位數的死亡率,「每個星期車禍都不止死這麼多個,她不贊成,但我說要去嘛,她都講不贏我。」他解釋,自己並非想做英雄,只抱着做好本份的心態上班,在解釋過後妻子亦不再極力反對。
此外,黃嘉衡認爲14天隔離病房的工作非常寶貴,曾遇到各種古靈精怪的病症,如急性血癌,糖尿病發作等,會影響X光檢測的結果。對於骨科醫生而言,這些病例並不常見,他相信獲取經驗後回到骨科病房,應付疑難雜症時的信心會更大。
【本文獲《香港01》授權轉載。】
►戴口罩更要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