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利率降至“2”字頭!銀行消費貸“花式”吸睛

“最近收到很多銀行短信推薦消費貸,聽起來消費貸利率比之前又降低了一些。”曾使用過消費貸的邱涵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當時我用的是中行的隨心智貸,借款20萬,年利率是3.5%。”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春節臨近,各大商業銀行輪番開啓消費貸“花式”營銷,而且利率也越來越“卷”,部分銀行最低利率降至“2”字頭,但想要拿到“最低”利率,還需看客戶本身徵信情況。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12月,全國性銀行線上消費貸平均最低可執行利率爲3.08%,環比下跌1BP,同比下降28BP。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行消費貸利率普遍下調有助於帶動消費類信貸需求,但消費者消費時也要注意槓桿,適度消費。

消費貸利率走低

“朋友給我推薦了招行閃電貸,說是申請優惠券年利率最低可以降到2.78%。”在濟南買房後正準備裝修的樑女士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因爲急着裝修入住,正爲裝修款發愁,“假如貸款20萬元,3年利息大概只要不到一萬元。”

經濟導報記者來到招商銀行濟南一家營業網點諮詢閃電貸,“需要有一張招行借記卡,具體額度可以在App上測一下,線上申請額度最高是20萬元,線上提交資料線下審批最高額度是30萬元。目前最低利率爲2.78%,這也是近期最低的利率,往後的話不好說。如果您的招貸分能達到一萬七,大概率就可以享受這個優惠利率。”該網點工作人員表示。

“建易貸目前優惠後一年的利率爲3.0%,三年利率爲3.1%,這是近期最低利率。我們行一般1月到3月會有活動,這時候利率也低,您可以先申請下額度,等需要時使用即可。”建設銀行工作人員回覆記者諮詢時表示。

經濟導報記者走訪多家銀行後發現,目前,國有四大行的消費貸產品年利率普遍在3%以上。其中,工商銀行融e借額度最高30萬元、年利率最低3.5%;農業銀行網捷貸額度最高20萬元,年利率最低可執行3.1%;中國銀行隨心智貸額度最高30萬元,年利率最低3.1%。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消費貸貸款利率因人而異,最低利率有一定門檻和條件,並非所有人都能申請到。

“目前,我們行消費貸第一季度有相應的優惠券,具體貸款額度、利率是多少要看個人情況。如果是事業單位人員、公積金繳費基數在6000左右,可申請到消費貸利率3%左右。”齊魯銀行姚家支行工作人員對經濟導報記者介紹,每個人可申請利率不同,但貸款額度相同實際算下來利息不會相差很多。

面對經濟導報記者的諮詢,建設銀行濟南舜井支行工作人員表示,“消費貸種類很多,如果是公職人員或者正式職業,是收入穩定的相對優質客戶羣體,產品利率更低一些。”北京銀行工作人員也表示,“目前‘京e貸’產品最低利率爲2.78%,需要我們瞭解客戶基本情況後,在系統中給符合要求的客戶單獨發放利率券。”

背後是同業競爭

對於銀行消費貸“卷”利率、“卷”額度,有業內人士表示,2025年伊始,銀行迎來“開門紅”階段,採取“以量補價”的模式降低消費貸門檻。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的數據顯示,2024年12月,全國性銀行線上消費貸平均最低可執行利率爲3.08%,環比下跌1BP,同比下降28BP。

“隨着春節臨近,不少民衆開始置辦年貨、計劃返鄉探親或外出旅遊,消費信貸需求也逐漸走強。爲了吸引客戶,拓展消費貸市場,部分銀行新一輪優惠蜂擁而至,最低利率已探至2.78%到2.88%。同時,也有部分銀行爲了資金回籠、控制風險可能減少消費貸投放規模,從而導致利率上升。”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高級分析師艾亞文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近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和央行先後召開2025年工作會議,強調支持全方位擴內需,助力實施消費提振行動。金融管理部門正持續引導銀行業、保險業加大對消費的支持力度,規範發展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

“近期國家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和消費市場,爲銀行降低消費貸利率提供了政策空間,引導銀行降低利率刺激客戶消費需求。”山東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山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吳瓊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除此之外,對於銀行來說,發力消費貸除了政策刺激的因素,更多是基於淨息差下行帶來的壓力。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2024年三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爲1.53%,環比減少0.01個百分點,同比減少0.16個百分點。作爲衡量商業銀行收入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淨息差收窄意味着銀行收入壓力增大。因此,消費貸成爲銀行當下的重要發力方向。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鵬飛表示:“擴大內需的一個重要領域是擴大消費,銀行發力消費貸不僅是業務發展的需要,也是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需要,因此,2025年消費貸仍然是銀行重點發力的業務。但在此過程中,銀行需要做好客戶的准入工作,滿足客戶合理的消費信貸需求,同時要維護好良好的市場秩序,做好風險管理。”

對於消費貸市場火熱,吳瓊提醒消費者,要注意貸款用途務必合規,仔細瞭解產品的詳細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同時,要理性評估自身還款能力,結合自身經濟收入、日常開銷情況確定好貸款金額,避免過大的還款壓力影響正常生活。消費者應選擇正規銀行或金融機構辦理貸款,防止上當受騙。

(大衆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楊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