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1年北京高考語文試卷權威解析

來源:首都教育

2021年北京高考語文目的考試已經結束了,北京教育考試院和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專家們對今年高考語文試卷進行了權威解析,一起來看吧↓↓

2021年高考語文北京卷,發揮高考“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結合國家形勢和考生學習實際,保持試卷佈局、考查內容等的基本穩定,從語文基礎、語文能力角度突出對學科核心素養綜合考查。

一、把握時代脈搏,發揮語文學科的價值導向,落實“立德樹人”任務

HOME

2021年,適逢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這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個年頭。今年的考生經歷了疫情的考驗,感受到抗疫鬥爭中的國家凝聚力,在建黨百年的紀念活動中認識到祖國崛起的艱辛歷程和新時期建設的輝煌成果,對國內和國際形勢有強烈的關注。

北京卷寫作題目,緊扣考生關心的話題,貼近考生現實與思考,在不脫離其實際經驗的同時給予思想上的啓發。把寫作過程視爲考生自我教育的一種方式,通過寫作促進思想認識的提升,是高考試卷立德樹人功能的重要體現。

01

議論文引導考生追懷先輩、思考自我,樹立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

作文第(1)題“論生逢其時”,着眼於“逢”與“時”,引導考生思考生活的時代與人生態度、人生道路、人生價值的辯證關係。

題目通過導語啓發考生,認識和理解身處的時代(即“時”),反思自己的人生態度和道路選擇(即“逢”),啓發考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與時代機遇之間可以互相促成,個人發展只有與國家發展的前景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在個人之“生”與時代之“時”之間建立起良性的“遇”與“逢”的關係,倡導考生應積極的姿態響應民族復興、國家發展的時代呼喚,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

考生可以聯繫現實與自身,調動知識儲備,從多個角度去思考——

· 可以對比不同的“時”:歷史上既有戰亂災疫的時代,也有和平發展的時代;

· 可以思考在不同“時”中的不同人生道路,比如亂世中有人苟且偷生,有人臨危救世,和平年代中有人不思進取,有人積極創新等;

· 可以對比不同人生選擇的不同結果:逆境中把握歷史時機也能建功立業,機遇面前不思進取也無法有所作爲,等等。

考生通過舉例、對比等方式展開論述,重溫那些在歷史機遇中展現自我才華又報效民族國家的人物故事,表現自己的積累水平、邏輯思辨與論證能力,同時又通過理性而深入的思考得到一次思想修養上的教育。

02

記敘文寫作啓發考生思考“成熟”的內涵,表達自己對於成長的理解和感悟

大作文第(2)題 “這,纔是成熟的模樣”,用“這”和“纔是”兩個詞,啓發考生思考成熟的深刻內涵。

考生可以寫人的成熟,認識到未來合格的接班人不僅是身體的長成,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和積極的價值追求;也可以寫國家、社會、文明等更多方面的成熟表現。

題目爲考生提供了較大的創作空間,既可以記敘真實生活中的故事,也可以寫成小小說。

03

微寫作依託真實情境,引導考生從先輩的豐功偉績中汲取精神力量

微寫作第(2)題以考生熟悉的校園活動情境爲依託,要求考生設計符合“緬懷革命先輩、點燃青春激情”主題活動的核心環節,重點陳述理由。

試題側重啓發考生不僅要了解革命先輩的事蹟,對他們的品格精神有感性的認識,更能思考其在當今時代的意義,將這些與青年人的使命聯繫在一起,獲得促進自身健康成長的不竭動力。

二、體現課標的要求,全面、綜合、靈活地考查學科核心素養的整體發展水平

HOME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由“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四方面構成,它們是一個整體,各自獨立又相互融通。試卷立足語言文字,通過選擇不同類型的測試文本、設置不同的情境的作答任務,全面、綜合、靈活地考查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髮展水平。

01

在不同類型的語篇閱讀中,突出對語言基礎、思維水平的考查

“語言”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試卷的語言基礎運用板塊,考查在實用語境辨析詞語、判斷與修改語病、以及選用恰當句式等;多文本閱讀考查考生對文字信息的提取、篩選、概括能力;文言文散文閱讀中均考查考生具體語境中解讀詞彙、理解語義的能力。

語言的發展與思維的發展相輔相成,重視思維培養是課標的重要內容。試卷中分析文言文的作者是如何闡明觀點的、古代詩句中蘊含的道理,散文題目的內涵等試題,綜合考查考生在貫通全文的基礎上,運用形象思維豐富對文學作品的感受與理解,運用邏輯思維分析判斷文本內容之間、內容與思想主題之間的內在關聯

02

在閱讀與表達中,重視對審美能力、對古代優秀文化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

試卷突出對認識理解美、表現創造美能力的考查。如散文閱讀從內容內涵、創作手法等角度考查考生對作品思想境界和語言藝術美的感受和理解;微寫作第③題寫小詩或抒情文字,激發考生捕捉生活中的美妙瞬間,充分馳騁想象,展現自己表現和創造美的能力,體現審美教育陶冶性情、涵養心靈的目的。

論語》反映古人哲思,題目考查了考生對孔子“學”與“德”關係的理解,啓發考生要正確認識學習的目的與意義,結合生活實際靈活地學習。

紅樓夢》是封建家族的興衰史。試題選取秦可卿託夢王熙鳳這一情節,暗示賈府在元春省親的盛景後,將逐步走向衰敗、衆芳零落的結局,這是全書情節發展的重要關節,考查考生對這個重要情節的把握,體現了整本書閱讀“整”字的重要內涵,即立足全書閱讀,把握關鍵情節和主要人物。

此外,試卷繼續關注個人體驗,給考生搭建個性化表達的平臺。如微寫作第(1)小題,側重考查的是考生闡釋對經典著作的人物、思想內涵的個性閱讀體驗及表達能力。

三、發揮高考對教學的導向作用,引導語文教學深入理解學科本質,提高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準確理解和正確運用能力

HOME

01

引導語文教學夯實語文基礎,重視語言表達的準確規範

針對目前泛閱讀、語言使用不規範等現象,北京卷歷來重視從多角度靈活地考查語文基礎,引導考生尊重母語,把握祖國語言文字的特點和規律,準確地理解、規範地表達。意在引導教學既要夯實語文基礎,正確有效地完成語文讀寫任務,又要重視在語文情境中、語言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把握語言規律,避免簡單機械的套用知識。

02

引導語文教學關注語文學習過程,重視方法與規律的指導

試卷中題目指向考查考生在閱讀不同語篇過程中的相關表現,以此來引導教學重視語文學習過程和方法指導。

如《紅樓夢》作爲整本書閱讀,無論是之前微寫作以花比喻黛玉寶釵等,還是去年考查晴雯的判詞,到今年考查暗示整體情節發展的關鍵情節,其指導思想都是強調通讀全書,整體把握作品內容、思想內涵,抓住關鍵情節、分析主要人物。

試題引導語文教學,要理解落實課程標準對整本書閱讀的要求,遵循閱讀方法和規律,從大處着眼,避免對糾纏於作品中大量的細枝末節。

03

引導語文教學充分依託文本、重視在深度閱讀中提升思維能力

試卷中閱讀語篇的設題角度雖各有側重,但均體現出從整體把握到文本細讀,在富有層次的分析與鑑賞中考查學生的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理解等綜合能力。

試題引導語文教學充分發揮教學材料的示範功能,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對文本有全局的把握、深入地思考、嚴謹地推斷,從而發展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綜上,高考語文北京卷,重視基礎,強調的是理解運用而不是簡單僵化的套用,無論閱讀還是寫作,都強調知識經驗的積累與建構,側重於對考生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思維品質、表達的清楚規範等方面的綜合考查,融語文能力與道德修養的培育於一體,體現對高中語文新課標精神的理解和落實。

同時,也引導教學抓住語文學科“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四個核心,靈活有效地運用教學材料,減輕學生機械學習帶來的負擔。

此外,北京卷也一直致力探索考試素材、考查內容的佈局與整合,對素材進行加工,使之更有利於考生的閱讀和作答,今年在試題數量和全卷總字數上,較去年都有所減少。

多文本閱讀

2021年北京語文試卷多重文本閱讀考查,與整套試卷考查的指導思想保持一致,堅持“立德樹人”、“以考育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正面引導教學的積極作用。

本大題選取了一組關於“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的材料。這一科技類話題,有引導學生關注科技創新動向的教育意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樹立文化自信,瞭解當代文化,理解複雜事理;這有助於學生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的培養。

多重文本閱讀的選材形式,材料爲兩則,5道小題,與2020年保持一致。總分繼續減少,減至17分。多文本閱讀與後面的文學類閱讀之間的分值配比更加合理。該大題難度適宜,起步平易,有利於考生後面的正常發揮。

2021年的多重文本試題與往年相比,從試題考查題型看,仍然是客觀題加主觀題,5道小題中共有客觀題4道,主觀題1道。

客觀選擇題考查的能力點基本穩定,主要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需要學生依據題目的要求或者根據一定的閱讀目的對文本中的信息進行篩選、整合、歸納、分析,這是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基本能力。

因此,日常教學要從文本出發,加強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訓練,同時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對文本的信息的辨析、評價、感悟能力要有所加強,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

2021年多文本第2和第4題,都考查了“理解與推斷”,進一步突出語文核心素養中“思維發展與提升”,突出了對於學生邏輯思維水平和學科關鍵能力的要求。

分值較高的第5題:“根據以上兩則材料,說明深度學習應運而生的原因,以及人工神經網絡在深度學習中的作用” 這一題目,“說原因”“說作用”的考查角度,突出了任務的典型性,作答綜合性強,體現了現代文閱讀的考查規律,以及教、學、考一致的命題方向,有利於在閱讀教學中貫徹課改精神。

點評專家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高級教師 夏宇

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保持了閱讀文本與考查內容的穩定性、基礎性,同時在測試形式上也展現出一定的創新性。

測試材料延續了考查的穩定性,突顯出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

第一個閱讀文本與2020年的測試材料有所區別,選取了北京卷近些年常考的議論性文本。

其內容選自於東漢唯物主義哲學家王充所著《論衡》中的《非韓》篇,態度鮮明,層次清晰,論理充分。作者對於韓非子貶損儒生、廢棄禮義的主張提出批駁,強調了禮義對於教化百姓、治理國家的重要意義。

這一測試材料延續了考查文體的穩定性,對於培育學生獨立思考、審慎推理、辨析質疑的理性精神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第二個閱讀文本選擇的是《論語•陽貨》中的重點章節,內容涉及孔子關於學習與道德修養內在關係的思考,也體現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有助於引導考生思考學習的意義,提升自身修養,自覺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價值和文化內涵。

考查內容於穩定中略有調整,體現出對語文基礎的重視。

今年的文言文閱讀共6道試題,較去年減少1題。這6道試題的考查均指向必備知識與關鍵能力:

第6題

考查“賤”“防”“敦”等常用詞彙;

第7題

考查“而”“以”“者”“爲”等4組虛詞;

第8題

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第9題

考查對文章重要內容的理解、推斷;

第10題

考查文本論證思路的梳理概括。

這些試題全面覆蓋了文言詞彙、語句理解、文本內容概括、文化經典作品基本內容及主旨的整體把握等基本考查內容,且依然側重考查在具體語境中推斷與準確辨析文意的能力。

測試形式於穩定中有所創新,凸顯應用性、綜合性。

今年的文言文閱讀沒有設置圍繞文本內容的理解的主觀翻譯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答的難度。

第10題 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話談談作者在文本第一段闡述的辯證性思想,考生需要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聚焦局部的論述內容,梳理論證邏輯,逐層作答。

這樣的測試形式呼應了文體特徵,突出對思維品質的考查,不但有助於提高區分度,而且對改善一線文言文教學重“言”輕“文”,容易拘泥於瑣碎語法知識的教學同樣具有積極導向作用。

第12題 要求考生在準確理解《論語》內容的基礎上,圍繞孔子關於學習與道德修養內在關係,從“六言六蔽”中“任選兩個”進行解釋,增強了考查的開放性,考生可以就自己理解感悟較爲準確深刻的角度進行闡述。

本題強調對經典文本內涵的解讀,滲透着對古人思想的領會與深入理解,要求考生能夠結合經典名著有自己的思考體驗,表達自己的對學習、對自我發展的理解,很好的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內涵與實踐性導向。

點評專家

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

高級教師  孫慶明

古詩閱讀、《紅樓夢》閱讀

古詩閱讀的測試文本選用了蘇軾的《和陶歸園田居(其一)》。詩人敘寫貶謫生活,抒發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語言平易質樸,蘊含道理。

蘇軾是豪放派代表詞人,高中教材中也多次出現蘇軾的詩歌作品,考生對蘇軾有一定的瞭解。詩後對本詩的寫作背景也作了註釋,爲學生閱讀理解本詞提供幫助。

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選用名家詩作爲測試文本,既利於落實考查考生古詩詞閱讀鑑賞能力的要求,也有利於考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傳承。

同往年一樣,古詩的測試內容和測試形式保持了穩定。從內容理解和鑑賞評價兩個層面考查對“詩歌內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和體察,對“詩歌語言、表達技巧和意境”的分析。

2道選擇題,1道立足於本詩內容的考查,1道題從情感主旨、表達技巧、語言風格多個角度與《歸園田居》進行比較。既是對考生是否讀懂“詩歌”的考查,也是考生對本詩進一步鑑賞評價的前提和基礎。

簡答題 要求考生通過關鍵語句的理解,闡釋蘊含的道理。考生要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依據命題角度進行分析,在分析闡釋的語言表達中展現自己的詩歌鑑賞能力和思維水平。

詩歌命題既立足於本詩的考查,又適當拓展延伸,既有對基本理解能力的考查,又有關聯比較、綜合分析等能力的要求。在實現對考生閱讀思維能力的考查的同時,也體現了發展考生審美能力和審美品質的導向。

詩文積累默寫試題 的題目數量與賦分均保持穩定。4道小題考查的均是理解性默寫,避免簡單機械的記憶,在理解中調動積累。

簡要而精當的引導語,關聯學生的語文學科認知,側重文化知識的理解和積累。知識積累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也是語文素養提升的基礎。試題體現了文化傳承和理解的命題導向。

從2020年開始,《紅樓夢》列爲必考內容,和《論語》共同構成了整本書閱讀考查板塊。

2021年的《紅樓夢》試題分值比2020年增加了1分。試題既要科學區分不同考生的閱讀能力,還要引導語文教學有效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試題設計緊扣長篇小說閱讀的關鍵要素——情節。

“元妃省親”是《紅樓夢》中的重要情節,“盛筵必散”對賈府的家族命運有“暗示性”。試題考查考生能否基於“整本書”的閱讀,把握關鍵情節和主要人物,理解文本內涵。

試題的設置角度較巧妙,不僅體現整本書閱讀中“把握基本內容和主旨”的底線要求,也能夠通過深刻的闡釋、具體的語言表達來凸顯考生的個性體驗和認識,讓真正讀書的考生有獲得感。

點評專家

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

特級教師 亓東軍

文學類閱讀

2021年北京市高考語文試卷文學類文本閱讀《心靈的呼吸 》,取材於牛漢的同名散文。文本主要敘寫了作者從小在父親的薰陶、影響與教誨下,對音樂的理解、感受和認識不斷深入的過程,文本具有較強的思想性、藝術性和啓發性,體現了鮮明的民族文化特徵,有利於發揮語文學科“以文化人”的教育作用。

文學類文本閱讀立足於新高考背景,立足於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並基於閱讀積累和文本認知情境,對文中重要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常見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作品主旨、風格特點等進行了考查。內容涵蓋較廣,形式保持穩定,整體難度適中。

第17題,考查考生在語境中辨析詞語含義的能力,一般而言,對詞語基本義的理解屬於生活積累和學習積累範疇,而語境義側重在對平時積累之上的語境應變能力的考查,靈活性較強。

第18題,涉及了重要細節、典型場景、修辭手法及作者感受等方面的考查,有利於幫助考生正確理解和深入把握文本內涵和審美意趣。

第19題,考查考生對文脈和結構的把握,符合文體特點和閱讀規律。

第20題,引導考生思考題目的多重涵義,進而理解作品主旨。

總之,2021年文學類文本閱讀,突出審美性、文化性和藝術性,作品清新自然,語言優美,有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有利於提升學生的審美境界,激發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點評專家

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

特級教師 周曼雲

表達與應用

2021年高考語文北京卷第五大題“表達與應用”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思考現實生活,交出青春答卷”,體現了“三新一舊”的平穩過渡,也體現了對考生的關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從命題內容角度看,選材迴應時代熱點,引導考生思考人生成長。

如語言運用材料,選用網絡熱點、數字經濟語段作材料。微寫作第②題,爲建黨百年設計核心環節等,就是對當下時代熱點的迴應。

試題命制比較平穩,不偏不怪,很穩健。如微寫作第①題,引導學生思辨式地看待名著中的文學人物,既看到遺憾,也看到啓迪。微寫作第③題以“醒來的瞬間”爲題寫一段抒情文字或小詩,考查學生的文學寫作。

大作文二選一,既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命題要求也明確。

· 作文題暗釦時代熱點,如“論生逢其時”,就關聯習總書記在北大的講話精神,也引導學生學習成長。

· 兩道作文題都有很強的思辨性,引導學生思考在百年未變之新局裡,如何將自己的人生融進祖國的發展之中,“生逢其時” “成熟的模樣”兩道題,都要求考生交出自己的答卷。

第五部分“表達與應用”,還有一些地方可圈可點。

· 語言運用選材不迴避社會矛盾,這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全面、客觀地看待我們生活的能力;

· 題目略有難度,既有詞語辨析,也有句子簡析,還考查了語句之間的關係,考查能力全面,且不考術語,重點考運用能力,對中學的語文教學有正確的引導。

微寫作第③題,去年引導學生爲快遞小哥寫一首小詩,今年以“醒來的瞬間”爲題寫小詩,更顯示出命題引導的決心,且要求中“小詩不超過150字”,寫作要求明確,爲考生寫作鋪平了道路,也爲閱卷掃清了障礙。

好的作文題,既要出人意料,這樣能體現公平性,又要在情理之中,這樣能讓考生有話可說。這兩道題較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首先,兩道題迴應了時代熱點,話題都指向青春成長,立德樹人,爲國選材。考生一定會想得到,更對此有話可說,這就是要引導他們規劃人生。“爲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旗幟鮮明。

其次,這兩道題“語文味”很濃:

· 思辨性強,體現在寫議論文需要考生站在一個大視野、大格局中思考自己的青春成長,對比不同時代,也對比不同人生,再定義自己的青春;記敘文雖然意在講故事,寫人物,但思辨性自在其中。

· 學科特點鮮明,這體現在議論文題目中一個“論”字,彰顯了文體性質,“生逢其時”又規範了討論內容,題目中規中矩,議論色彩鮮明;記敘文高度暗示了生活圖景,引導考生寫生活,想生活,感悟生活,“才”字更引導考生往提煉思想處着力,題目有一定的限制性和文學性。

點評專家

北京市朝陽區教研中心

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  何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