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藥價調整恐爆缺藥潮?專家:需重新檢討調整方案
臺大藥學專業學院教授沈麗娟說,藥價調整爲調查醫療院所實際藥價,再予以調整健保藥價,但藥價調整相當複雜,如今正在試辦的「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ET)方案,不能再試辦下去須重新進行檢討。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健保署上週宣佈今年最新藥價調整,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藥價調整公佈後,預估很可能半年後就會發生缺藥潮。中華景康藥學基金會董事長、臺大藥學專業學院教授沈麗娟說,藥價調整爲調查醫療院所實際藥價,再予以調整健保藥價,但藥價調整相當複雜,如今正在試辦的「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ET)方案,不能再試辦下去須進行檢討。
沈麗娟指出,健保署每年4月1日調整藥價,往往從3月開始就會出現缺藥潮的聲音,建議健保署應重新檢視DET,若已達成藥價調整的目的,應討論如何繼續辦理,但如果沒有達成目的,是否需要採用其他的方式調整藥價;如目前健保給予錠劑或膠囊藥品地板價爲一顆1元、口服液爲一瓶25元,但醫療院所藥價中,其實包含了藥價差,健保署應調查真正藥價差的金額,才能進行真正的藥價調整,這兩者環環相扣。
臺灣藥學會理事長康照洲表示,健保署因找不到調整藥價好的工具,而採用藥價調查方式,但藥廠將藥品賣到醫院的價格是含有藥價差,並不是依據藥品販售的發票,就能瞭解真正的藥價,而試辦10多年的DET應要進行檢討,期待研議真正適用藥價調整的方案。
藥價調整是否會影響藥廠製藥、進口藥品的意願?康照洲說,藥價調整公告後,廠商如有不敷成本,可於3月8日檢具成本分析資料,向健保署提出價格調整建議,這必須於截止日後再以觀察,但目前藥價方案確實有所問題,在利潤愈來愈低情形下,確實會有影響,但也發覺,當藥廠提出申覆後,健保提升藥價比砍價前高,健保署往往付出更多的成本,這務必要進行檢討。
黃金舜認爲,低於地板價的藥品,應由健保署統一採購。康照洲指出,統一採購的好處是,各醫院的藥價差將會消失,可以緩解缺藥,但藥廠也可能爲了要搶進醫院市場,而把藥價降的更低、折讓更多,甚至出現關說等情形,這又是另一問題,可能會窒礙難行。
臺灣醫藥品法規學會(TSRAP)理事、前衛生署副署長蕭美玲指出,藥價調整涉及市場經濟學,相同制度於日本有實行多年,但日本施行上卻無遇到缺藥、藥廠停止生產等問題,國內爲何會發生相關問題,應該要更清楚的加以討論,並研議DET是否要調整相關機制。
蕭美玲說,健保署針對過了專利期的藥品,本來就需要調整藥價,節省下來的錢,纔可以引進新的藥品,對於調整藥價後,恐出現缺藥問題,這應要說清楚,如果缺的是非處方用藥,目前都有其他藥品可以取代,而處方用藥短缺,健保署也有相關機制解決,因此不是調整藥價就會引發缺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