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超強的觀察力從哪裡來?老舍這樣交底

剛開始寫作,常感不知道寫什麼。很正常,那就去記。

記也是一種寫,而且大有用處,既是練筆,也是積累素材。而且記錄的過程本身就是很好的訓練。生活早就爲我們準備了一座寶庫,全免費,只是一覺醒來就清零,唯有記下的纔是自己的。

福樓拜當年訓練莫泊桑,就是讓他蹲馬路邊觀察馬車,從一匹馬四個輪,到不同階層車身的雕刻,人物嘴角的表情。莫泊桑越記越細,越寫越好,終成“短篇之王”。

作家爲什麼能寫出這麼多精緻甚至驚人的細節?無他,善記而已。

作家老舍認爲,寫作練基本功,要先練習寫一人一事。很實在,很直白,就像宗師教馬步,敲少年的頭:好好扎,別練半天就想去打奧運會。

——葉偉民

文 | 老舍

有些人往往以寫小說、劇本等作爲初步練習,我看這不大合適。似乎應該先練習寫一個人、一件事。

有些人常常說:“我有一肚子故事,就是寫不出來!”這是怎麼回事呢?你若追問他:那些故事中的人都有什麼性格?有哪些特點?他就回答不上來了。他告訴你的盡是一些新聞,一些事情,而沒有什麼人物。

我說,他並沒有一肚子故事。儘管他生活在工廠裡、農村裡,身邊有許多激動人心的新人新事,可是他沒有仔細觀察,人與事都從他的身邊溜走了;他只記下了一些破碎不全的事實。

要想把小說、劇本等寫好,要先從練習寫一個完完整整的人、一件完完整整的事做起。你要仔細觀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麼性格,有哪些特點,隨時注意,隨時記錄下來。

這樣的記錄很重要,它能鍛鍊你的文字表達能力。不能熟練地駕馭文字,寫作時就不能得心應手。有些書法家年老目昏,也還能寫得很整齊漂亮。他們之所以能夠得心應手,就是因爲他們天天練習,熟能生巧。

如果不隨時注意觀察,隨時記下來,哪怕你走遍天下,還是什麼也記不真確、詳細,什麼東西也寫不出來。

剛纔,我站在此地小坡上的小白樓前,看見工廠的夜景非常美麗;想來同志們都曾經站在那裡看過好多次了,你們就應該把它記下來。在這夜景裡,燈光是什麼樣子,近處如何,遠處如何,雨中如何,雪後如何,都仔細地觀察觀察,把它記在筆記本上。

要天天記,養成一種習慣。刮一陣風,你記下來;下一陣雨,你也記下來,因爲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裡就需要描寫一陣風或一陣雨,你如果沒有這種積累,就寫不豐富。

經常生活,經常積累,養成觀察研究生活的習慣。習慣養成之後,雖不記,也能抓住要點了。這樣,日積月累,你肚子裡的東西就多了起來。

寫作品不僅仗着臨時觀察,更需要隨時留心,隨時積累。

不要看輕這個工作,這不是一件容易事。一個人,有他的思想、感情、面貌、行動……一件事物,有它的秩序、層次、始末……能把它逼真地記下來並不容易。觀察事物必須從頭至尾,尋根追底,把他看全,找到他的“底”,因爲做文章必須有頭有尾,一開頭就要想到它的“底”。不知全貌,不會概括。

有些年輕同志不注意這種基本功練習,一開始就寫小說、劇本;這種情況好比沒練習過騎車的人,就去參加騎車競賽。

原載一九六二年一月《北京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