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檢點,穿成這樣,哪裡還像個老師?!
原本屬於網紅模特或明星潮人的裝扮, 如今越來越多出現在了幼兒園和大中小學的校園裡。
萬世師表孔聖人曾經說過:“君子不可以不學,見人不可以不飾。不飾無貌,無貌不敬,不敬無禮,無禮不立”。
從古至今,老師都是令人尊敬而愛戴的職業,在孩子的成長階段,老師是除了家長外第二個對孩子重要的人。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老師的衣着打扮和言行舉止無不影響着孩子的思想發育。
以前的老師無論是從談吐還是穿着,都相對嚴謹;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老師們的年齡也越來越年輕化,爲教育行業增添了不少新活力。
網上經常有人曬出一些長得漂亮、肌膚白皙、穿得時尚的老師照片,引來不少網友都紛紛感嘆,要是我上學的時候能遇到這樣的漂亮老師,也不至於成績這麼差。
但與此同時,也引來了不少家長的擔憂和不滿,不少家長認爲有些老師的穿着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
早前就有網傳某學校的年輕女老師,因爲裙子太短,照片流出之後,在家長羣引起了巨大爭議。
事情的起因是有一名學生在家中與父母閒聊時,無意中講到,“我們老師的腿好細好白啊”,引起了家長的注意。於是該家長親自到學校一看,結果還真是如此。
但該老師則堅稱愛美並沒有錯,想怎麼樣穿衣打扮是自己的自由,家長無權干涉。
家長的擔憂自然是有原因的。首先,作爲老師,穿着短裙上班,本身就不太合適;因爲裙子太短容易走光,可能會導致孩子上課分心,甚至產生一些歪心思,從而導致一些負面影響。
除此之外,萬一被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拍一些小視頻或者找一些刁鑽的角度拍出奇怪的東西流傳到網上呢?這個對於老師本身來說,也是一種風險,畢竟有時候人心難測,將自己的風險提前規避掉也不是什麼壞事。
反觀,老師的穿着是一回事,倘若自己的孩子總是想入非非,家長的確也應該好好對其教育一番,而非直接甩鍋給老師,畢竟管好自己的孩子比什麼都重要。
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在的孩子們普遍都有着自己的審美觀,老師如果始終保持一個傳統而保守的形象,學生就會覺得老師老土、嚴肅,自然而然地便會與這樣的老師產生距離感。”
教師着裝要講究得體,但也要儘量穿出自己的風格,營造出平易近人、賞心悅目的時尚感。
但在這所謂的時尚感當中,教師着裝“露不露”又該如何界定?
早前有相關媒體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部分老師、家長、學生和教育局有關領導。
一些地方的教育局相關人士表示,沒有專門發文就規範老師的穿着作出規定,但會不定期地組織一些針對教職人員禮儀要求的講座,要求各個學校都派老師參加。此外,部分學校還有給老師派發統一制服,但只要求在重大場合穿。
還有一些地方的教育局則下發了一份《給XX市中小學教師15條禮儀建議》要求,教師着裝要“忌髒、忌露、忌透、忌短、忌緊、忌異”等 “六忌”。
儘管多地教育局並沒有就規範老師的着裝作出具體規定,但有老師透露,不少學校其實早就制定了自己的“家規”,對教師的着裝要求非常嚴格。
不僅吊帶、黑絲不能穿,裙子不能短過膝蓋,就連無袖的襯衣都不能穿。並宣稱女老師的裝扮如果過於新潮,會讓男孩子心猿意馬,無心聽講,甚至容易“衝動”。
還有諸如不能染髮、噴香水,上公開課的時候不能披髮,必須紮起來等規定都被寫入學校教工手冊。
“老師端莊得體,才更加贏得孩子們的尊重!” 對於化點淡妝,頭髮稍微染色,教師同行們也沒什麼異議。但對於穿着方面的意見依舊有所保留。
廣州某校的老師表示,有的老師穿得緊、薄、露、透,她轉身寫黑板的時候,內衣的顏色和花紋十分明顯,坐在後排的男生馬上竊竊私語起來,影響實在不好。有的老師還因穿無領無袖的背心被處於青春期的男生騷擾過。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吐槽,爲女教師打抱不平:都什麼年代了,觀念還那麼封建老土!禁止女教師穿黑絲襪實際上是對個人衣着私權的不當干涉和對“黑絲效應”的過度緊張。
許多女教師私下也對此規定感到不滿:穿衣打扮是自己的權利,展現一下自己的青春靚麗何錯之有?學校的規定存在越界之疑。
新華社也對此公開發表過評論:禁止女老師穿黑絲襪能收到什麼樣的教育效果?
在日益開放的社會環境下,學生們早已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苦讀聖賢書”的學習狀態了。他們通過網絡、電視等渠道接觸到的“少兒不宜”的內容遠比黑絲來的猛烈。
依靠禁止教師穿黑絲襪來給學生創造好的環境只不過是一些人的“一廂情願”,但由此對逆反心理比較強的青少年產生的負面影響或許更加需要關注。
教育者真正需要做的,不是利用叫停“絲襪誘惑”來給師德“打補丁”,而是要充分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審美觀,擁有健全的價值判斷能力。凡事一禁了之,不顧效果的決策與規定,未必能夠順應時代變化中的教育。
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曾說到,“良好的儀表猶如一支美麗的樂曲,它不僅能夠給自己提供自信,也能給別人帶來審美愉悅:既符合自己的心意,又能左右別人的感覺,使你辦起事來信心十足,一路綠燈”。儘管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剝奪他人穿着風格的權利,但「職業性質」、「穿着場合」與對服裝的“奇怪”或者“性感”的衡量,終究難以得出一個客觀而確切的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