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國教50.4%學童出現學習疲勞 成績差擔心被看不起
▲ 兒盟公佈「2017年臺灣學童學習狀況調查報告」,結果發現逾半數的五六七八年級學童有出現學習疲勞情形。(圖/兒童福利聯盟提供,下同)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兒童福利聯盟14日公佈「2017年臺灣學童學習狀況調查報告」,結果發現50.4%的五六七八年級學童有出現學習疲勞情形,甚至有12.7%兒少已達「學習過勞」程度,整體疲勞分數較2011年增加,而國中生與六都學生的學習疲勞程度較嚴重。
兒盟指出,十二年國教會考上週放榜,結果想必又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在討論滿級分學生、志願序的同時,自2011年上路至今的十二年國教,其中一項目標是舒緩過度升學壓力,這樣的制度在相隔六年之後,竟然有超過半數的五六七八年級學童出現學習疲勞(中等疲勞加上過量疲勞)的情形,顯然未達達到紓解壓力、引導多元適性發展的效果。
兒盟表示,學習疲勞會出現的症狀,包括壓力負荷大,調查發現,近3成(27.7%)孩子覺得課業,讓情緒上非常疲累、36.6%孩子在上完一天的課和補習後,感覺整個人都累垮了、甚至更有32.5%想到要上課就已沒力,六年來不見改善。
此外,缺乏學習動力:近四分之一(24.6%)的孩子表示對課業越來越提不起興趣、超過兩成(21.4%)的孩子認爲念書對將來沒用,比例也都明顯比2011年高;更令人心疼的是甚至出現了身心症狀:調查發現,有一成左右(13.4%)孩子因爲課業壓力而焦慮到失眠、睡不好、出現頭痛或胃痛(9.5%)、吃不下飯或暴飲暴食(6.2%)甚至出現自我傷害或一死了之的念頭(6.5%)。
兒福聯盟陳麗如執行長說明兒盟進行「2017年學童學習狀況調查報告」的主要目的:六年前在「十二年國教」制度開辦前夕,兒盟首次做了臺灣學童學習狀況的調查,提出了學童的學習過勞議題,一方面提醒家長和學校老師,過多的期待和施壓,不但犧牲了孩子們唯一一次的童年歡樂,甚至還會揠苗助長,影響學習,另外也期待新的教育制度上路,能爲孩子的快樂學習帶了新的生機。只是六年過去了,從調查報告中,孩子們還是深困功課壓力的陰影中,長期疲累無法脫身,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教改怎麼改,孩子還是一樣累,實在值得進一步深究,兒盟提出造成學習疲勞的五大元兇:
家長更愛比較、標準更高;孩子自我期許壓力大是學習疲勞的元兇
時代在進步,然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似乎還是長久深植於社會。此次調查發現,五成二(52.2%)的家長會拿孩子的課業表現與他人比較,或是訂考試標準(66.5%),比六年前高出許多,甚至有近三分之一(31.7%)的孩子因課業表現不佳曾被家長言語羞辱,更有五分之一(20.6%)的孩子曾被體罰。不僅家長斤斤計較孩子的課業表現,其實孩子也給自己不少壓力,高達四成六(46.2%)的孩子覺得成績無法達到自我期望;三成六(36.1%)擔心成績跟不上同學;三成(30.3%)會因考試或作業成績不佳而影響一整天的心情;約四分之一(25.8%)認爲同樣的課程,自己通常比別人花更多時間來學;甚至有兩成一(20.9%)擔心自己成績太差會被同學看不起。這些因爲自我期許造成的學習疲勞,國中生與女生更嚴重。
▲ 八年級卉妤即將要拚會考,爲了要考上心目中理想的高中,每天都花很多時間與心思在準備隔天的各種考試。
排得滿滿滿的學習環境也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調查發現,雖然考試天數有較六年前減少,但仍有近半數(47.8%)小孩平均一週有4天以上要考試,近三成(29.2%)更是天天都要考試,也難怪有三成一(31%)的學童覺得讀書僅只爲了考試;兩成九(28.8%)覺得自己根本是考試機器人。在學校拚考試,回到家還是得繼續寫作業,和六年前相比,學童放學後寫作業與唸書時數,有增加的趨勢:放學後花4小時以上寫作業和唸書的孩子從一成(10%)上升到一成六(16.3%),花3-4小時寫功課者,從一成二(11.5%)增加到一成七(16.6%)。
放學後除了寫作業,補習班也佔據了孩子少得可憐的課後時間,根據統計,臺灣約六成五(65.1%)的孩子都在補習,較2011年(61.9%)增加,另外有三成七(37.1%)的孩子曾因表現不好而被補習班打罵。陳麗如執行長強調,若孩子的課業必須依賴補習這樣的課後輔導,讓人不禁憂慮是否又更加壓縮了他們能自由利用的時間。
▲ 七年級的圈圈升上國中後作業量暴增,爲了能夠準時寫完作業,圈圈已經練就隨處都能寫功課,連外出吃飯等餐前的時間都不放過。
長期睡眠不足;沒時間做自己的事情影響健康更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課時間塞滿一堆考試,下課後還要補習、寫作業,孩子到底幾點才能睡覺休息?更別說是安排自己的休閒活動或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了:調查發現有49.6%的學童夜間睡眠時數低於7小時,更有21.4%低於6小時。相較2011年,睡不足6小時的孩子從17.7%上升至21.4%;睡眠情況有惡化的現象。陳麗如執行長表示,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的研究,六至十二歲的兒童,每日應有9-12小時的睡眠,十三至十八歲的青少年,每日應有8-10小時的睡眠;孩子長期睡眠嚴重不足,除了造成學習疲勞,還會影響身心健康和學習能力,令人不得不擔心。
休閒興趣對功課纏身的孩子來說更遙不可及,調查發現高達六成二(62%)的學童曾因課業太忙而沒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更有兩成一(21.4%)的孩子經常如此,尤其隨着年級愈高,做自己興趣的機會愈少。
▲ 六年級秉融每天寫的作業份數是五至八樣,總是要花上三小時才能做完,他覺得他的作業比國中哥哥多。
各年級的兒少代表分享學習壓力來源及影響
兒盟今日也邀請三位兒少代表,與大家分享自身面臨課業壓力的處境,以及就學生的觀點來看,該如何舒緩調整學習壓力的建議。今年就讀6年級的秉融認爲「回家作業的數量太多,每天要花超過兩小時寫功課,有時候連假甚至有八項回家功課!」國小的年紀就已經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在念書與作業上,升到國中肩上的擔子勢必更加沉重。8年級的卉妤說:「爲了準備升學會考,能夠進入理想高中就讀,每天每週的考試不斷,造成睡眠不足,如果能減少考試次數就好了。」7年級的圈圈則補充:「數學補習課之前,常常會覺得肚子疼痛,但只要想到周遭同學優秀的課業表現,便會覺得自己也應該更加努力而咬牙撐住。」日積月累的強制學習,不管是國小還國中的孩子們其實都承受了不少的身心壓力。
▲ 兒盟邀請三位兒少代表,與大家分享自身面臨課業壓力的處境,以及就學生的觀點來看,該如何舒緩調整學習壓力的建議。
學習動機GET,學習疲勞OUT
兒盟呼籲:快樂學習,要「多」也要「少」
在甫結束的2017年兒福聯盟「兒少培力團體」中,兒少代表們也針對現階段的教育提出看法,「希望不要只要求標準答案,我覺得目前課程內容太死板,只有一種答案,應該多討論一些開放題,讓學生自行發揮」、「學習的內容太理論,不夠實用,不知道爲何要學這樣的內容。」陳麗如執行長表示,十二年國教制度至今,學生們仍因「考試領導教學」的桎梏而感到疲憊與壓力,家長爲了成績安排過多補習、唸書,學生爲了理想成績而學習,卻從未考量孩子的學習動機。
從數據進一步探究,上述五大元兇與學童學習疲勞相關,而愈疲勞的孩子,學習動機也愈低落。當孩子一旦開始學習疲勞後,學習動機與興趣就會開始低落,就會更不想學習,恐形成惡性循環。
陳麗如表示,長期的學習疲勞讓學習變得沒有效率,更造成學童身心問題,實在得不償失。孩子小小的身軀實在無法承受大人世界過高的、不合理的期待,快樂的童年也不該填鴨充斥着考試、作業和補習。因此,兒盟提出快樂學習要訣:要「多」也要「少」,讓上學不再充滿壓力和無奈:
多些關心: 孩子的生活絕非只有考試、作業與補習,建議父母可以在平日的親子互動中多關心非學科的表現,從中看到孩子的長處。少些比較:家長們不應以學業表現爲標準,拿孩子們做比較,而是保留時間與空間讓孩子自主學習與摸索,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多些討論:建議家長與孩子溝通與討論,共同訂定個別學童的學習計劃。此學習計劃的制定必須以學童個人的專長、興趣與未來目標爲首要考量,而非僅是家長/教師的主觀期待。少些壓力:兒盟製作「學童學習壓力檢核表」(請點我)。此表提供一個客觀的標準讓師長參考,藉此瞭解孩子是否已面臨學習疲勞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