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億人捧起短劇市場,中老年人的“精神殺豬盤”
沉迷短劇已經不是年輕人的專屬,中老年人更瘋狂。
一集接一集,根本停不下來。
從數據上看,以中老年爲題材的短劇已經成爲一大賽道。
《閃婚老伴是豪門》《閃婚五十歲》《五十歲保姆嫁豪門》……
近來,“霸總愛上我”的老年版微短劇不斷登上熱度榜單,多部作品播放量過億次。
據媒體統計,近三個月來,投流熱度指月度榜單的TOP10中,中老年題材微短劇已佔據4至5席。
看來我們提了一年的中老年賽道,終究是讓這些人闖出來了。
中老年人與短劇的“愛恨糾葛”
爸媽們追起劇來比我們還瘋狂,這話真是一點兒也不假。
近期一批國產短劇爆火,特別是中老年人,對此十分“上頭”,有的人“一看看一宿,第二天說頭疼”。
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4年6月,微短劇用戶超過5.7億,其中,中老年觀衆正在成爲短劇市場的重要力量,45至64歲的中老年用戶羣體的付費行爲活躍超過整體平均水平。
咪蒙旗下短劇廠牌聽花島製作的短劇《閃婚老伴是豪門》今年8月29日上線,目前累計播放量超過5.5億,衝上全網短劇熱度TOP1。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五十歲保姆嫁豪門》《團寵老媽惹不起》等相關題材作品層出不窮,瘋狂收割流量。
不過不少網友吐槽近期短劇的劇情越跑越偏。
到底是什麼劇情呢?
據瞭解,短劇劇情多爲中年保潔或保姆邂逅霸總,圍繞家庭矛盾、代際關係、黃昏戀展開。
比如27歲百億霸總愛上45歲保潔大媽。
毫無疑問,劇情發展就是霸總不惜和家族決裂,也要跟保潔大媽在一起。
不難發現,這些短劇的劇情都是極其雷同。
無非就是女主在某些情況下結識了隱藏身份的男主,確認關係後才發現男主是富豪。
同時,短劇裡的人物也出奇一致。
男主必定是某公司的董事長或是隱形富豪,會照顧人。
可以說,這基本上就是偶像劇的套路和內核,只是人變了。
不過有一點挺奇怪的。
一般而言,喜歡看這種劇情的多爲女性。
令人沒想到的是,男性也愛看中老年瑪麗蘇短劇。
據官方數據顯示,短劇《五十歲保姆嫁豪門》男性受衆高達92%,《閃婚老伴是豪門》“攬金”3000萬,付費用戶60%-70%爲男性。
傷身傷心傷財,短劇也成“錢包殺手”
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預計今年將超過500億元,到2027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00億元。
在短劇領域,更是有着“一週拍完,8天收入過億,10天暴富”的說法。
而中老年人已成爲短劇的重要增量。
2023年中國網絡微短劇市場規模達373.9億元。其中,45—64歲的用戶付費表現高於整體水平。
難以想象,心疼幾塊錢停車費的中老年人卻花上萬元看短劇。
不少網友曬出父母的微短劇付費訂單,金融從幾百上千到過萬元。
近期,很多媒體都報道了微短劇亂收費、誘導付費、自動續費等一系列問題。
據澎湃人物記者報道,李女士63歲的母親迷上了短劇,看起來一部接一部,不停歇。
母親不識字,使用智能手機也不熟練,但到今年9月,她看短劇累計消費了數萬元。
同樣被圍獵的老人並非個例。
有網友表示,“中秋和父母去了一趟青城山酒店,我看爹刷視頻,一看是短劇,我就問是否充錢了,一問說是看了大半年,充了快一萬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中老年人的共同經歷是他們多是被推送到手機上的短劇廣告所吸引。順手點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地看下去。
據瞭解,衆多短劇小程序在付款頁面穿插福利充值廣告,但沒有清晰的使用規則、用戶須知或會員協議等,有的在付費時迅速跳轉,讓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動成爲會員或者自動續費。
而且這些短劇往往一開始先讓你免費看幾集,在劇情關鍵處戛然而止,需要付費才能解鎖下一集,有的還需要付費才能免廣告。
付費方式也多種多樣,讓人眼花繚亂,有6.9元7集的,也有19.9元45集的,還有會員制。
而微短劇費用是通過短視頻平臺綁定的銀行卡直接扣劃的,大多默認“小額免密”支付。
老年人很容易被這些套路吸引,不知不覺中花費了大量金錢。
仔細想來,大量粗製濫造的微短劇就是瞄準老年羣體算法意識不高,付費驗證意識不夠等漏洞,將付費等驗證程序簡單化。
更嚴重的是,愛刷短劇的中老年人疑似落入“殺豬盤”陷阱。
據官方數據顯示,以交友、戀愛等爲誘導的投資理財詐騙,受騙金額50萬以上的,女性受騙人佔90%,百萬元以上的,女性佔95%。
多位反詐民警說,“今年來,中老年女性遇到殺豬盤的比例上升,受騙人都有刷網絡短劇的習慣。”
據都市快報記者報道,50多歲的李大姐平時愛刷短劇,在網上遇到了一個“軍官”,說要和她共建家庭。
“軍官”說有投資渠道,李大姐便決定投五六十萬,可是交了解凍費後還是無法提現。
反詐中心的民警接到預警信息後迅速聯繫了李大姐,起初她並不相信自己遇到了騙局。
不得不說,在經歷了短視頻博主“秀才”“一笑傾城”等事件後,微短劇接棒開啓對中老年人新一輪收割。
搭建“烏托邦”,被短劇拿捏的背後
短劇爲何盯上中老年人賽道?
客觀來講,中老年人羣體本身是一個有錢有閒的大型消費羣體,擁有巨大的市場消費潛力。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3月,國內50歲以上人羣的全網滲透率達26.5%,人羣規模達3.2億人。
更何況,中老年人趕上了改革開放、房地產、養老金上漲等時代紅利,且不太懂得找免費資源,往往比年輕人更捨得花錢。
《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預測,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增加到106萬億。
另外,隨着短視頻的普及,中老年用戶幾乎沒有使用手機的障礙了。
有研究機構發表的報告顯示,在其調研的1022名短劇和微短劇用戶中,約有一半人羣年齡在40歲以上,60歲及以上用戶佔比12.1%。
可見,中老年羣體,尤其是時間相對寬裕的老齡羣體已經成爲短劇的重要用戶。
不過短劇爲啥吸引中老年人呢?
劇情緊湊、節奏快、反轉多,是不少觀衆眼中短劇優於電視劇的特點。
短劇一集一般時長不超過3分鐘,每播放十幾秒就有一個情節衝突,內容往往非常簡單直接,不會有複雜的敘事結構或深奧的思想層面,正適合中老年人這種不想費腦的觀衆。
短劇內容還很貼近生活,容易引發共鳴,像家庭矛盾、情感問題這些常見主題,對中老年人來說既熟悉又好理解。
不過中老年人沉迷短劇,說到底還是源於情感上的需要。
吃飽穿暖後,慾望就多了,中老年人也有情感需求。
上一代人,愛情於多數人來說是奢侈品,他們有些人的婚姻可能只是源於現實的需要而湊合在一起,這種短劇很好的彌補了一些中老年人不曾有過的情感經歷。
有些老年人愛上短劇則是因爲晚輩太忙,疏於陪伴。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條件的改善,我國老年人的壽命不斷延長,但他們面臨的情感和精神需求卻往往被忽視。
子女忙於工作,親朋好友或許已不在身邊,孤獨與寂寞成爲了許多老年人生活的常態。
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到2.97億,佔總人口的比重爲21.1%。但是我國獨立居住的60+老人佔全國老年人比例的54%。
在這種情況下,手機等電子產品就成爲陪伴老年人的“標配”,提供了必要的情緒價值。
在算法的個性化推薦下,家庭情感、健康生活、養老等貼近老年人的生活實際的題材容易引發情感共鳴。
短劇之外,聚焦中老年人的社會生活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提過一個概念——“替代性滿足”。
他認爲,一個人慾望受阻的話,就會不斷尋找新的目標以求滿足。
對於中老年人而言,短劇就是那個“替代性滿足”。
從市場角度來看,中老年短劇市場尚處於起步階段,潛力巨大。
短劇的成功恰恰證明了龐大的市場需求和尚未被滿足的用戶需求。
隨着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這一羣體的消費能力不容小覷。他們不僅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觀看短劇,還願意爲優質的內容付費。
這意味着,對於有志於開拓這一市場的創作者和平臺來說,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等待挖掘。
但需要注意的是,增長並不意味着無序競爭和盲目跟風。
在追求市場份額的同時,更要注重內容的創新和質量的提升,以滿足中老年人日益多樣化的需求。
短劇作爲一種新興產業形態,當前尚處於野蠻生長狀態。
目前市場上針對中老年人的短劇作品雖然不少,但是質量參差不齊。
有的劇劇情誇張,甚至有點低俗,這對提升中老年人的審美水平可沒啥幫助,還可能影響他們的價值觀。
這些短劇往往以“爽”爲唯一導向,劇情不合理,就希望中老年人慾罷不能。
許多網友吐槽,家裡老人看短劇上癮,現在啥都不做,每天就盯着手機看,看完以後就嫌棄自己老伴不浪漫,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了。
況且互聯網世界的複雜多變。
部分短劇內容低俗、虛假,甚至含有誘導消費的陷阱。
老年人在面對互聯網套路時存在天然的滯後性和無抵抗能力。他們往往陷入付費陷阱,或是被誤導購買不必要的商品與服務。
所以短劇的內容一定要好。創作者們還是要多關注觀衆的內心真實想法,創造出更貼近生活的好作品。
當然,豐富中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滿足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不應止步於短劇領域,還是應該有更多的渠道和方式。
今年1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中提到,豐富老年文體服務,包括建設國家老年大學,發展面向老年人的文學、廣播、影視、音樂、短視頻等內容行業,支持老年文化團體和演出隊伍交流展示,組織開展各類適合老年人的體育賽事活動等。
不過最關鍵的還是陪伴。
家庭結構的小型化、空巢化現象日益顯著,中老年人面臨的孤獨感與心理需求不容忽視。
“短劇帶來的往往是短暫的多巴胺分泌,但對於中老年人可能更多需要的是長期的支持和情感關懷,單純依靠短劇體驗無法滿足他們對深度的社會交往和人際關係的渴望。子女和社會應給予中老年人更多的陪伴和關懷。”武漢大學社會學院講師劉天元提醒。
所以對子女來說,還是要多關注父母的精神生活,多陪陪他們。
總的來看,銀髮浪潮下的短劇迷思,既是對中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正面迴應,也是對市場潛力的深刻洞察。
但是我們要構建一個高質量、良性的中老年短劇環境,讓短劇真正成爲豐富中老年人生活的“精神保健品”,而非“精神殺豬盤”。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