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5張養老家庭牀位被AI管起來
東城區智慧養老一體化數字平臺,囊括轄區內各類養老數據,4535張養老家庭牀位全部被納入服務管理 攝影/本報記者 蔣若靜 智慧照護終端,可引導護理人員根據照護計劃開展服務 攝影/任曉宇
當前,我國養老服務市場主體更加多元、服務模式更加多樣,養老監管面臨着新形勢、新任務。養老機構收費合理不合理?護理員會不會虐待老人?該提供的服務到底做沒做?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一直是廣大老年人和家屬十分關心的話題。近年來,聚焦“管什麼、誰來管、怎麼管”,北京統籌推進源頭監管、全息監管、動態監管、智慧監管、績效監管,全面提升養老服務監管能力和監管質效,在服務監督方面可謂不遺餘力。尤其是本市在智慧監管方面的力度不斷加大,通過養老合同網籤、配備智慧照護終端等方式,讓全市近500萬老年人生活更加安心、舒心、放心。
智慧化監管在基層應用的情況到底如何?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前往東城區和西城區探訪。其中,東城區通過打造智慧養老一體化數字平臺,以智能引擎、智能計算、數據協同技術爲支撐,建立了“區—街道—社區—家庭”四級養老服務體系,實現互聯互通、需求服務精準對接,同時對養老服務實施全對象、全流程、全要素監管。尤其是通過該平臺,實現了對全區4535張養老家庭牀位的全面監測。
實現服務過程全流程、留痕化管理
據東城區民政局副局長劉靜介紹,該區打造了智慧養老一體化數字平臺,其中的監管系統前端偏重對養老服務質量監管監測,實現從服務申請、簽約、服務過程、補貼結算全流程、留痕化的管理模式,是養老服務質量監管的重要工具。監管系統後端通過視頻融合技術,將全區19家養老機構中控室、值班室,49家養老服務驛站重要業務場景的視頻監控信號進行採集回傳,確保第一時間可以掌握養老服務機構重點部位、關鍵場景的實時情況。相關數據經過整合對接,呈現在北京養老服務網,匯入民政部金民工程相關模塊,爲養老服務監管提供智慧支撐。
劉靜向北青報記者展示了東城區智慧養老一體化數字平臺。點開其中的“數據中心”一欄,上面涵蓋了全區老年人的基本狀況、家庭牀位服務情況、基本養老服務情況、養老助殘服務情況、相關數據統計分析等等。平臺顯示,截至7月10日上午10時的最新數據,東城全區共有老年人口20.7萬,養老服務機構70家,服務人員703人;全區養老服務驛站牀位172張,養老機構牀位982張,養老家庭牀位4535張。
老人居家身體異常平臺會收到警報
通過智慧監管,各類服務的實施情況在這個平臺上一目瞭然。例如,點開“巡視探訪”服務一欄,可以看到當日巡視探訪服務的開展情況,老年人的基本信息、服務人員信息、服務內容和過程、服務時長、佐證材料等內容都清晰可見。在服務動態欄,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具體某一位老年人家中的服務狀態。結合服務結果,老年人爲上門服務機構打出的滿意度評分還會進行動態排名。
值得一提的是,本市正持續推廣養老家庭照護牀位,破解高齡及失能失智老年人居家養老難題。針對這些重度失能的臥牀老年人,牀位建起來了,後續的服務保障如何持續跟進?老人身體狀況出現異常如何及時響應?這是廣大老年人家屬最爲關心的問題之一。對此,依託東城區智慧養老一體化數字平臺,轄區內4000多張養老家庭牀位全都被管了起來。
通過在老年人家庭中安裝智慧終端,4000多位老年人的信息全部被納入,並可在平臺上實時顯示,除了姓名、年齡、病史、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之外,老人的年齡、心率、呼吸、血壓狀態等等,均通過智能終端與平臺相連。心率57、呼吸16……只見平臺頁面上不同老年人的身體數據時不時跳動着。而一旦老人身體狀況出現異常,平臺會自動收到警報,可第一時間進行處置,進一步提升了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感。
AI算法預判老人跌倒、走失等風險
在西城區,同樣通過大數據,有效提升了養老服務監管質效。在西城區養老服務中心,這裡是一座集醫養結合、老年餐桌、老年活動場所、養老機構和養老指揮調度中心爲一體的養老服務綜合體,承擔了區域養老資源整合、養老行業監管指導、養老服務質量提升等重要職能。指導中心內設西城智慧養老大數據響應中心,是西城區養老數據的“大腦”,既是服務響應調度中心,更是服務監管中心。
針對養老服務監管中的重中之重——養老機構,智慧養老平臺通過視頻融合技術,實現了全區36家養老機構1000多路視頻監控信號統一採集回傳,用AI算法,可對養老服務機構人員流動、火情、跌倒、走失等重點風險進行預警研判,成爲養老服務智慧監管的“王牌”。針對老年人需求量最大的養老助餐,智慧養老平臺全鏈條提取311家父母食堂的服務過程數據,通過大數據動態分析,對實時結算情況、真實服務情況、補貼發放情況進行了全方位、全維度的監管。
調查
智慧化手段如何紮緊養老服務監管籬笆
養老機構收費不合理、退費難、合同存在霸王條款等問題是羣衆集中反映的問題,爲了守護好老年人的“錢袋子”,在2023年3月,北京市在全國率先推行養老服務制式合同網籤制度。北京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徐志軍介紹,在制式合同中,明確約定了養老機構、入住老人、監管機構的權利義務,限定養老機構收取老年人的預付資金不得超過月總費用的4倍,同時通過增設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保證金專管賬戶、保證金查詢方式等,有效防範大額預付費、非法集資等風險,避免了“霸王條款”對老年人權益的損害。
從源頭推行合同網籤治理養老服務亂收費
網籤合同還有不少其他“剛性約束”,比如要求養老機構每月將等額票據上傳至信息管理系統,形成管理閉環;要求養老機構上傳房屋產權證或租賃協議,避免因租期短於合同服務期導致老年人利益受損。
徐志軍說,養老服務合同網籤,不僅節約了養老機構的資源和成本,還便於老人及家屬全面熟悉、瞭解標準示範文本內容,簽約雙方、行業主管部門也可隨時調取簽署的文本文檔,最大力度維護各方合法權益。自合同網籤制度實施以來,截至今年6月,累計網籤合同5.9萬份,基本實現在院老年人全覆蓋。
配備智慧照護終端家院協同“服務直播”
針對失能照護服務過程追溯難、質量評價難問題,本市依託北京市養老服務網開發部署智慧照護系統,在全市500餘家養老機構統一配備了1.2萬套智慧照護終端設備,引導護理人員根據照護計劃開展服務。
北青報記者在白紙坊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探訪時看到,智慧照護終端位於牀頭櫃上,通過這一終端,每個老年人都能在前期身體評估的基礎上,獲得一份每日照護計劃。照護人員會嚴格按照照護計劃的要求對老人開展服務,包括餵飯、清潔等,服務完成之後“打卡”,服務全程記錄,確保對老年人提供服務的真實性。
徐志軍說,這套系統的最大特點是終端機採集的數據可實時同步至市民政局開發建設的北京養老服務網“家院協同”模塊。終端機負責採集服務數據,“家院協同”模塊負責將服務數據與服務協議內容進行比對,確保養老機構履行服務協議,避免虛假提供服務。
“家院協同”模塊還會根據全市老年人接受服務的情況,對個體老年人服務數據進行分析,如果個別老年人的服務數據與同類型老年人服務情況的平均數據相比,出現過大偏差,系統將自動向民政部門推送風險預警,民政部門也將隨時上門檢查相關情況,及時排查處置異常情況。依託智慧照護系統,行業主管部門、機構管理人員和老年人家屬,均可實時調閱機構實時服務情況,以家院協同、“服務直播”方式,保證服務質量,提升監管質效。
打造安全檢查小程序助力養老服務安全監管
數字化手段的加持也讓養老機構內部的安全監管更加高效,市民政局專門打造了安全檢查小程序,這是本市面向養老服務行業主管部門和養老機構的安全隱患自查、重大事項報告全流程管理的一款數字化工具。依託安全檢查小程序,民政部門能夠及時準確掌握並防範化解重大安全問題和風險隱患,實現養老服務機構智慧化檢查、整改、督辦全流程閉環管理。
徐志軍介紹,通過這個小程序,民政部門可根據監管制度和安全管理任務需要,在系統後臺自主配置固定任務指標和臨時緊急任務指標,形成全市統一的檢查任務,一鍵派發。系統根據派發任務自動生成檢查清單,檢查人員使用“小程序”到每個點位逐項覈查、拍照上傳,生成帶經緯度和時間水印的照片記錄,確保檢查真實有效。該系統支持實時查看安全和質量檢查任務的進度和檢查結果,機構自查發現的安全隱患和上報的重大安全事項會實時短信通知區級民政部門,工作人員要到現場進行覈查,並上傳覈查點位照片,真正做到督辦精準、監管到點、責任到人。
民政部門可通過跨部門數據對接、安全檢查小程序現場檢查、機構服務過程數據監測等方式,全面評估養老服務機構安全管理與服務質量“健康度”,形成“健康度”指標,同步在北京養老服務網展示,實現養老機構安全管理狀態與其品牌聲譽、經營效益掛鉤。截至6月底,已有10700家次機構依託安全小程序完成自查整改月報,自查並整改風險隱患921項。
此外,針對活力老年人旅居養老服務不規範、缺乏安全保障等問題,北京市依託養老行業協會,推動成立旅居養老機構聯盟、制定聯盟公約、明確服務標準,強化旅居養老服務監管,有效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
社區老年餐廳可向其他社會羣體開放
日前,市民政局印發《北京市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內設社區餐廳建設工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該《指引》明確,社區餐廳要爲老年人提供適合老年人飲食特點、價格優惠、營養全面的多樣化優惠套餐。在做好老年人服務保障的同時,社區餐廳可向其他社會羣體開放。
《指引》重點就適用範圍、社區餐廳基本要求、食堂大廳建設要求、運營管理要求、助餐服務要求五個方面作出了詳細規定。市民政局明確,《指引》適用於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內設社區餐廳的建設工作,依託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設的社區餐廳可參照執行。
根據《指引》,社區餐廳運營主體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選址原則上設置在一樓,二層及二層以上應設無障礙電梯。堂食大廳面積原則上不低於100平方米,並應當進行適老化改造,包括防滑地面、扶手、地面引導標識等,環境溫馨、燈光明亮、清潔衛生、標識清晰。有條件的地方,可適當添置輪椅、柺杖等日常生活類輔助器具。社區餐廳室內全面禁菸,並設置禁止吸菸標識。
《指引》要求,社區餐廳應配置適合老年人使用的桌椅、用具等,桌椅應可移動且牢固穩定,無尖銳棱邊和棱角,應配置必要的溫度調節設備。同時,設置顯示屏,公開展示膳食加工製作關鍵環節,實現“明廚亮竈”。此外,要建設或配置信息系統及支付終端,能進行老年人身份驗證,支持養老助殘卡消費,支持移動支付、銀行卡、現金等多種消費結算方式,方便老年人進行支付結算。
在運營管理方面,社區餐廳依據運營協議約定,爲老年人提供適合老年人飲食特點、價格優惠、營養全面的多樣化老年優惠套餐。對於未選擇優惠套餐的老年人,在市場價基礎上給予相應折扣優惠。社區餐廳在做好老年人服務保障的同時,可向其他社會羣體開放。
《指引》還對助餐服務提出了明確要求。社區餐廳應綜合考慮老年人身體特點、飲食習慣和時令季節變化制定營養健康的食譜。食物選擇應品種多樣、新鮮衛生,食品應搭配合理、控油鹽糖。社區餐廳還應提供早、中、晚餐,形成相對固定的供餐時間並對外公示。社區餐廳工作人員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上崗。
社區餐廳在爲居家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務時,應配備必要的保溫設施,送餐服務半徑所用的運輸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送餐時,應在外包裝上加貼食品安全封籤,以提示老年人用餐時限。
本版文/本報記者蔣若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