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臺北大轟炸! 洪致文:受難的是人民、祈求和平

總督府被美軍擊中正在燃燒的照片。(圖/洪致文教授前衛出版社提供,下同。)

記者劉亭/採訪報導

臺北大空襲」今年適逢72週年,這場臺北史上最大的轟炸,徹底改變了臺北的都市地景,卻因爲從來沒有正式被納入教科書中,許多臺灣人從沒聽聞過,或是對這段歷史有所誤解。但是,仍有許多專家學者努力去了解當時的史實,並且整理成冊,讓更多人能夠更加了解被遺忘的苦難過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洪致文教授着有《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等書,致力於文資保留運動,時常針對相關議題發表文章,他便曾痛心的表示,「臺北大空襲」如此重要的城市血淚史,卻不能在紀念抗戰勝利的「大中國史觀執政者眼中被提及,但是許多長輩躲空襲、甚至因此痛失親人的回憶,雖然隨着人證、建物漸漸凋零,卻仍然深刻被烙印在這片土地上。

當時正值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美國爲首的盟軍打擊下,漸漸居於劣勢,而臺灣身爲日本的根據地,在戰略考量之下,多次遭到美國、國民政府空襲,1945年5月31日發生史稱「臺北大空襲」,此次轟炸造成當時3000多名人民死亡,萬人失去居所,造成多棟公家軍事建築毀損,連當時的總督府(現在的總統府)都遭轟炸,建物傾斜起火倒下。

豐原廟東夜市遭到美軍空襲轟炸。(圖/《臺灣大空襲》張維斌、甘記豪合著,前衛出版社提供。)

對於將「臺北大空襲」納入教科書,洪致文教授建議,其實不一定只單獨強調臺北大空襲,因爲臺灣各地都曾遭受類似的轟炸,從美軍空軍歷史研究部記錄來看,包含高雄屏東新竹...等地,都因爲當時臺灣處於日本的統治下,遭受一系列的襲擊,讓許多平民老百姓流連失所,這就是戰爭的可怕。

而從這些空襲的事件中,洪致文認爲,我們現在應該做的是一體敘述臺灣在二戰期間的角色,將當時的歷史定位確切記錄下來,讓年輕一代臺灣人瞭解、學習,對於戰爭的殘酷,真正受苦受難的是人民,這就是我們需要和平原因,他也透露,現在若要解讀此事件,應該從祈求和平、避免戰爭的角度切入,這樣會比較好。

▲戰後初期日新國小舉行運動會時,可清楚看見被炸燬的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