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請大家打車 但快樂總是短暫的

文/王傑聰

嘀嘀剛宣佈補貼10元,快的晚上就補貼11,第二天嘀嘀就加到12,快的下午就宣佈補貼13。在打車軟件的這場補貼戰爭中,新聞只能以社交媒體速度更新,連網站都跟不上。但實際上,用戶比新聞知道的要快。

補貼再升上去,北京這個剛上漲了出租車起步價城市,打車就免起步價了。但在這個過程中,媒體被司機教育案例比比皆是。

馬雲真是太厲害了,這得有多少錢砸啊!”一位女性司機師傅只用快的打車,表示現在出租車搶單的太多,她只要沒下班,通常是目的地都沒報出來,就搶了,反正也都合算。

“你看,嘀嘀一單給我10塊,每天10單的量不少了,我今天才接了兩單呢。”另一位馬師傅則表示,如果是全力賺錢,那充分使用起來,一天能增收不少。

但也有師傅啥都不用,路邊隨手攔過兩次車,要麼不用打車軟件,要麼那手機完全就是入門級的Android機器,打開支付寶收錢都要重啓兩次,我還成了免費的手機維修員。但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少了,不少司機都表示,身邊用的司機是大部分。

怎麼可能有錢不拿呢?消費者這邊就更明顯了,甭管你是媒體還是IT民工,是金融業界還是創業團隊,都開始分享自己打車的圖片了嘛,那簡單按兩下直接就是10元電話費,何樂而不爲。

而是,身邊的各種情況層出不窮。打車起步價上下班的,現在都免費了。以前不忍心打車的,都掏出手機等待。經常看到一個空車走過去,司機說已經被預約了,這樣的乘客再反過來加入到打車軟件使用的人羣中,周而復始,越來越密集

但上述的一切都建立在馬化騰和馬雲的較勁,以及兩家CFO那鐵青臉上。是啊,真金白銀可都是他們出的啊。

就如同優酷等網站初期大量盜版視頻吸引用戶一樣,現在你還找得到嗎?企業終歸是盈利爲目的,現在的快樂總是短暫的。

打車軟件的幾個目的,通過補貼這事兒持續發酵,但達成與否,不明。

1、讓一線城市佔據主流。

2、從北上廣拓展到二線城市。

3、移動支付上作出取捨,要麼是支付寶錢包,要麼是微信支付。

達成目的的問題也有不少。比如:

1、現在市場的快速發展是因爲補貼,補貼取消後,還會用嗎?

2、打車難的根源不止是信息不對稱,更重要的是交通堵塞和出租車數量問題,打車App解決不到根源。

3、開通了移動支付的用戶的其他支付環境沒有跟上,慢慢不使用了自然就荒廢了。就比如之前不少白領都有開心網帳號,那時也覺得這些活躍帳號值錢,但現在看來沒人用了,分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