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撤稿的論文並沒有消失
當一篇發表後的論文出現抄襲、學術造假等問題時,學術期刊通常會採取撤稿的措施。然而,研究人員發現,很多被撤稿的論文並沒有完全消失,它們通過成爲參考文獻,被其他論文引用的方式,繼續在學術圈廣爲傳播。
編譯丨李永博
據《自然》雜誌報道,今年1月,一篇關於通過檢查眼睛檢測人類疾病方法的綜述論文發表在紐約市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出版的會議論文集中。然而,無論是論文的作者還是編輯都沒有注意到,該論文引用的研究中有60%已經被撤稿。
這是一個大型研究項目中的極端案例,這個項目通過數據揭示那些已經被撤稿的研究如何依舊在參考文獻中廣泛傳播。項目的發起者、法國圖盧茲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吉約姆·卡巴納克(Guillaume Cabanac)與《自然》雜誌分享了他的數據,該團隊分析後發現了一些論文的參考文獻大量引用了被撤稿的研究,但這些論文尚未被撤稿。
項目發起人卡巴納克表示:“我們並不是在指責任何人做了錯事。我們只是觀察到,在一些文獻目錄中,引用的參考文獻已經被撤稿,這意味着該論文可能是不可靠的。”
項目發起者、法國計算機科學家吉約姆·卡巴納克(Guillaume Cabanac)。圖源:《自然》雜誌官網。
作爲研究誠信調查員的卡巴納克此前已經開發了軟件,標記出文獻中數千篇存在問題的論文,這些問題包括通過計算機生成的文本或僞裝的抄襲。經過兩年的研發,他希望最新開發的偵測器能提供另一種方法來阻止不良研究在科學文獻中傳播,這其中有一些是不法“論文工廠”創造的僞劣研究。
卡巴納克在他的網站上列出了研究發現,他在論文評審網站和社交媒體上明確標記了1700多篇因依賴已撤稿的研究而引起他注意的論文。面對卡巴納克指出的問題,一些論文的作者感謝卡巴納克提醒他們參考文獻中的問題。
但另一些作者認爲,由於撤稿發生在論文發表之後,且他們認爲撤稿的參考文獻不影響他們的論文結論,因此這種方式對他們的工作產生的質疑是不公平的。
研究人員指出,敘述性綜述的論文中引用的參考文獻如果被撤稿,並不一定會使原論文無效。但是,巴黎市立大學的流行病學家伊莎貝爾·布特朗(Isabelle Boutron)表示,當系統綜述或元分析評估的研究被撤稿時,必須重新計算這些評審的結果,以確保文獻的更新。
許多出版商表示,他們知道卡巴納克的工具並在密切關注他提出的問題,一些出版商也正在引入類似的篩查工具。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學術出版商之一愛思唯爾(Elsevier)表示,他們正在推出一種工具,用於評估稿件中的自我引用和撤稿文章的引用等問題。另一家知名學術出版商Springer Nature(旗下的出版物包括《自然》雜誌)也在試點一種內部工具,用於查找稿件引用中的撤稿論文。
然而,2022年的一項研究表明,作者往往不願更新綜述,即使在被告知論文引用了撤稿的研究時也是如此。研究人員曾向88篇引用了撤稿論文的研究作者發去了電子郵件,這些研究都引用了日本欺詐學者佐藤良廣(Yoshihiro Sato)現已被撤稿的骨健康研究論文。卡巴納克透露,直到去年,88篇論文中只有11篇的綜述進行了更新。
參考資料:
(1)Exclusive: the papers that most heavily cite retracted studie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2719-5
本文爲編譯內容。編譯:李永博;編輯:西西;校對:柳寶慶。封面題圖素材來自《自然》雜誌報道。歡迎轉發至朋友圈。文末含《新京報·書評週刊》2023合訂本廣告。
即刻購買《新京報·書評週刊》2023合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