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報告:疫情未使供應鏈移出中國
博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中)昨在論壇首場記者會上指出,疫情並未使亞洲的全球價值鏈中心出現轉移,亞洲工廠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遠高於美國。(新華社)
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大會20日登場,論壇昨舉行首場新聞發佈會併發布年度旗艦報告,報告指出,儘管2020年新冠疫情導致亞洲工廠部分生產網路中斷,但並未使亞洲的全球價值鏈中心出現轉移,亞洲工廠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遠高於美國、日本和亞洲其他經濟體,在亞洲貿易額前22位的零部件產品中,亞洲仍有18種零部件產品主要依賴中國,亞洲工廠也將帶動亞洲經濟體率先疫後實現經濟復甦。
60年首次負增長
今年是博鰲亞洲論壇成立20週年。今年會期是18日至21號,會議主題爲「世界大變局:共襄全球治理盛舉,合奏一帶一路強音」。論壇秘書長李保東在發佈會上歡迎來自60餘國的2600多名代表和1200多名記者參加,併發布《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和《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2本年會旗艦報告。
李保東指出,受新冠疫情影響,亞洲經濟去年出現60年來首次負增長,但總體表現出很強韌性。中國是唯一在2020年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全球主要經濟體。亞洲在加強疫情防控、保持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促進貿易與投資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是多邊主義的穩定器,中國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李保東說,以中國爲主幹的亞洲市場將進一步擴大,爲世界經濟創造巨大需求。亞洲區內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直接投資與金融市場進一步融合,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的大趨勢不會改變。隨着亞洲在全球最早穩定疫情、恢復生產,預計2021年亞洲經濟復甦步伐將提速,增速有望達到6.5%以上。
解決4大發展赤字
李保東指出,疫情下,衛生健康、基礎設施、綠色和數位赤字成爲亞洲實現可持續復甦的重大瓶頸。解決好4大發展赤字並有效連動,將有力釋放發展潛力和能量,推動實現多個可持續發展目標。
中、日、韓領導人已先後宣佈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疫情下亞洲多國大力推進經濟向數位化轉型,科技創新更是給亞洲發展帶來無限疆域。政府引領、企業參與,給亞洲帶來深刻變化,這是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是非常可喜的方向。博鰲亞洲論壇會員和合作夥伴也一直在爲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貢獻,向新能源、新基建、新零售和低排碳產業轉型。
李保東提出,當前,堅持多邊主義是消除全球發展赤字、恢復可持續復甦的關鍵所在。全球應加快疫苗接種,公平分配疫苗,建立防疫健康資訊互認機制,爲經濟加快復甦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