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頻180就是最好的嗎?跟你講5個關於步頻的真相

步頻說過不少了,一些跑友還是會有些不清晰的地方,經常聽到很多關於步頻的討論爭論。本文主要從5個方面,回答關於步頻的疑問。

首先一個現象,爲什麼高手跑起來多數看着都是閒庭信步狀?

事實上他們都3分左右的配速。比如全馬成績是2小時1分39秒,平均配速2分52秒,這個速度相當於100米17秒,相信不少業餘跑友100米成績都達不到這個水準。

說起來,別說3分配速,不少跑友跑5分配速那小腿搗騰就得跟風扇似的,那叫一個忙活兒。一看步頻,210spm(steps per minute,每分鐘步數)。

而頂尖高手基普喬格在破2計劃時的步頻大約在185spm。這也就難怪跑得慢的反而看着累,跑得飛快的看着輕鬆了。

什麼是步頻

多數人在跑步時,會想着腳每分鐘落地的次數。當然這沒錯,不過轉換個意識會更好:步頻,是每分鐘腳上拉的次數。(關於上拉可以閱讀:)

上拉次數和落下次數肯定是完全一樣,不過對跑者來說,關注的點不同,對動作會帶來一些潛移默化的作用。

自己可以做一下 這個試驗: 原地跑,意識想着腳的落地,聽聽落地的聲音(有測音量分貝的儀器最好)。 然後再想着上拉,再聽聽聲音。 我自己做的實驗是聲音會明顯變小哦。

爲什麼老說步頻180spm

首先這是個實證數據,絕大多數長跑高手不約而同跑出來都不會低於這個步頻數據。

幾年前我看到過一篇研究文章,日本研究人員做的一個課題,結論是180步頻是最有效率的。姿勢跑法的說法是,180spm以上的步頻+前掌着地能有效地利用足弓和跟腱的彈性。

有經驗的跑友不妨自己做個測試,用不同的步頻跑同樣的配速,對比一下不同步頻下的心率數據。徐國峰老師曾經做過這個對比測試,180步頻下的心率值最低。

高步頻是怎麼來的

要正視一點:步頻和步幅都是上拉的結果。上拉得快,步頻就快。上拉得高,步幅就高。上拉的快慢高低,又是由前傾角度決定的。

完整的邏輯是這樣的: 前傾角度大→上拉高度才高→步幅/步頻才大/高→配速才快。

當然,這是理想狀況。

事實上有些同學配速不高,步頻可着實不低,比如6分配速195步頻的,這樣的步頻怎麼來的?

主動、積極、熱情地向前快速邁腿得來的。

跑得快就一定步頻高嗎

不一定。動作正確的話,在上拉高度沒有到達個人極限時(與肌肉及柔韌性有關),步頻的變化其實變化不應該大。

比如在T配速以內,步頻小量增加是正常的。如果E配速跑步頻180,M配速跑188,T配速跑195,這種步頻增加的幅度其實就不算是正常的了(很明顯,這個案例下配速的提升是完全靠刻意提高步頻,步幅其實沒有多少增加)。

如果配速繼續提升,到了I配速或者R配速(類似衝刺了)時,後腿上拉高度已經到達極限,那就只能通過提升步頻(提高上拉的頻率)達到高配速的目的。

來看這個圖:

▲某跑者步頻及配速的對應數據

上圖的這些數據就很不錯。從E配速跑(1區)到5區是緩慢的增加。換另外一個技術不太好的跑友的話,配速5區、6區時步頻都過210了(步幅變化不大)。也有另一種極端,配速越快步頻反而越低(步幅明顯加大)。

慢配速下的過高步頻意味着什麼?

前面說的案例,6分配速190的步頻,這種情況基本上可以肯定存在主動邁腿。我們一直說落地腿應該"Do Nothing"(無爲),如果落地腿主動向前邁的話,跑步效率可高不了。

跑越快步頻反而降低意味着什麼?

應該能腦補出來,這位同學使勁蹬地加速了唄。

需要練習高步頻嗎?

要的。雖然高步頻是結果,不過新手還是建議做一些高步頻的刻意練習,熟悉高步頻的節奏感。可以使用一些工具,比如節拍器,這個有專門的APP。或者找找跑步軟件、跑表,裡面一般都帶有節拍器。

怎麼才能練出高步頻?

第一,不要主動向前跨大步。跨大步追求高步幅的跑友們,他們的步頻通常會比較低(如150~160spm)。

第二,上拉動作的時機要把握住。有不少同學是前腳都快落地了,後腳還沒開始上拉,所以要有快速上拉的意識,當懸空腳超過支撐腳膝蓋的時候就要做上拉動作了。

第三,上拉動作速度本身要儘量快。想想李小龍一秒鐘打出6拳的感覺,我們要做的是一秒鐘拉3下腳。嗯,如果一秒鐘拉6下的話,步頻就是360spm了。

第四,最好先練習原地跑的高步頻。

爲什麼跑高步頻時心率也高

有很大可能是刻意跑出的高步頻,一些不該有的動作一個沒少。比如主動邁腿、推蹬、頂膝蓋等。步頻一高的話,這些不必要的動作自然就會多。做多錯多,自然心率就上來了。

正確的技術知覺中只有“拉”,沒有“推”,這就意味着腳掌拉離地面時並非擡高身體。垂直振幅要越低越好,我們的頭部、臀部要儘量跟地面平行移動,不能上下振動。

最後的要點總結+提醒:

步頻是結果,不要刻意加大(太快則意味着落下前傾不充分)。跑步的時候注意力集中在上拉頻率上,不要去想落地的頻率。

步頻數據看着簡單,如果能跟進積累的話,其實很能反應一個人的跑步技術水平的變化。收集步頻數據也不需要什麼太專業的儀器設備,普通手機裝個跑步APP就可以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