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楊新村迎新生(人民眼・城市更新)

改造後的上海普陀區曹楊一村整體風貌設計圖。  資料圖片

改造後的曹楊一村二工區入口設計圖。  資料圖片

1952年,曹楊新村落成。  上海市檔案館供圖

改造後的曹楊一村住房廚房空間格局示意圖。  資料圖片

改造前的曹楊一村居民合用的廚房一角。  本報記者 巨雲鵬攝

引子

“曹楊新村,很多上海人都曉得。”近50年過去,談起剛嫁到曹楊一村時的生活朱婉語帶自豪:屋裡,自來水、電燈、煤氣、抽水馬桶齊全;屋外,草木繁盛,河浜環繞,風景優美。

新中國成立後,爲解決城市工人居住問題,上海市開始修建工人住宅。1952年,首個工人新村――曹楊一村落成,迎來首批住戶――滬西各工廠的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後來,二村、三村等相繼開建,一直到1977年曹楊九村落成,形成曹楊新村“白牆壁、紅屋頂”的整體建築風格,這裡的名氣越來越大。

歷經歲月變遷,當年的建築日漸老化朱婉家不到14平方米的小屋,住起來也不那麼舒服了:廚房、衛生間,3家合用;磚木結構房屋,樓上走路,樓下“咚咚”作響……

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城市建設,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聚焦人民羣衆的需求,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走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路子,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良好環境,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爲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老舊小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區功能,推進老舊樓宇改造。

2020年、2021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都將改善市民居住條件、推進城市更新列爲重要內容。乘着政策的東風,曹楊新村舊住房更新改造工作穩步推進。在改造項目主要涉及的曹楊一村,2019年12月啓動舊住房成套改造簽約,至今年4月初居民已全部簽約搬出,目前改造施工正在全面推進。按計劃,因房屋改造暫時搬出的居民今年內將陸續回搬新居。

從70年前開建工人新村,到如今“一戶一方案”推進舊住房改造,時光流轉,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一以貫之。

新村變舊

雖經幾次修整,但居民生活不便問題凸顯,改造勢在必行

在上海普陀區東南部,曹楊一村的一工區、二工區和三、四工區沿河呈“品”字形佈設,周邊河水清澈、草木蔥蘢。住宅區三面,分佈着公園、醫院和購物中心,居民無論遊園、就醫或是購物,步行時間都在15分鐘以內。

曹楊一村的建築佈局,給金曉明留下了“確實蠻宜居”的第一印象。作爲上海建築裝飾(集團)設計有限公司的設計師,他到曹楊一村來的任務是爲居民做舊房改造後的室內設計

“曹楊新村的規劃設計理念超前,生態環境和景觀功能並重,當年就爲居民同步規劃建設了學校、影院、商場等公共服務配套,整個區域環境雅緻、宜居。”爲研究曹楊新村的變遷史,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楊辰特意在這裡租住過數月,“不足的是,住戶居住空間相對狹窄。”

走進曹楊一村一幢房屋,木質樓梯,既窄又陡,上下樓須緊握扶手。每層住3戶人家,兩間大的每間各約22平方米,小的如朱婉家,不到14平方米。一家三口居住一間房,擺上一張牀、一張桌子、一個櫃子,很是侷促。因家裡儲物空間不足,每家向外開的木窗邊,都掛着一串鍋碗瓢盆。同層住戶共用一間廚房,狹小的空間裡,擺放着3個煤氣竈。

“磚木結構的老房子,上下層間的樓面是木格柵。”金曉明說,木質樓板承重差,夏天易招白蟻蛀,“上上下下全是木頭,最怕見到火星”。

老房的逼仄、陳舊,讓一工區居民朱惠敏印象深刻。1998年,他申請到曹楊一村一套職工住房,實地一看,有些失望,“面積很小,廁所共用。”朱惠敏申請到的住房在3樓,是上世紀60年代初在原兩層樓的基礎上加蓋的。加蓋的這一層,牆體材料用的是粉煤灰磚,硬度不夠,電視機都不好掛。

“前後修整過幾次,但曹楊一村的房屋仍存在結構老化、沉降嚴重等問題,居民期待改造的呼聲越來越高。”普陀區曹楊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許春輝說。

2020年初,普陀區提出,新開工10萬平方米舊住房成套改造,讓非成套房屋居民過上“廚衛獨用”的日子。其中,曹楊一村被列爲舊住房成套改造重點項目。上海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也明確提出,在普陀區曹楊新村街道等多個地區開展城市更新改造示範區試點。

尋求平衡

既要保護好優秀歷史建築,又要改善居民生活條件

這些年,關於曹楊一村如何改造,有過不少討論,比如變每層住3戶爲兩戶,又如舊房拆除後原地建新樓房……最終,成套改造方案出臺,明確在不改變整體風貌、房屋形態的前提下加固房屋,同時實施內部更新。

“這個改造方案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把衛生間和廚房分拆給各家。”朱婉覺得,“對我們家這樣的小戶型,最需要的還是擴大住房面積。”

“確實和居民預期有一些差距,但上海新一輪舊區改造堅持‘留改拆並舉,以保留保護爲主’,走城市有機更新的新路子。”曹楊新村街道源園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施雲霞介紹,2017年11月,上海市政府發佈《關於堅持留改拆並舉深化城市有機更新進一步改善市民羣衆居住條件的若干意見》,要求堅持規劃引領,保留保護與改善民生相結合,“市裡明確,應留的必須留,作爲‘留改拆’工作的底線。曹楊一村改造,也要守住這條底線。”

2005年,曹楊一村被列爲上海市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築。2016年,中國文物學會和中國建築學會聯合公佈“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曹楊新村入選。楊辰認爲,曹楊一村的規劃建設既爲後來很多地方的工人新村建設提供了示範,也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工人階級的親切關懷,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政治意義,“是上海海派文化、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是需要留住的城市記憶”。

根據《上海市歷史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規定,“依法確定的優秀歷史建築不得擅自遷移、拆除”“在優秀歷史建築的周邊建設控制範圍內新建、擴建、改建建築的,應當在使用性質、高度、體量、立面、材料、色彩等方面與優秀歷史建築相協調,不得改變建築周圍原有的空間景觀特徵,不得影響優秀歷史建築的正常使用”。

如何在保護優秀歷史建築和改善居民生活條件之間尋求平衡?曹楊一村的實踐是積極探索保護性改造。

一方面,突出歷史風貌保護和傳承。“曹楊一村‘鄰里單元’佈局設計理念、扇形行列式分佈的規劃特色以及空間肌理都得以完整保留。”金曉明說。曹楊一村實施修繕改造,要求主要牆立面不得改變,重點保護部位的改造要突出原式樣、原材質、原工藝。

另一方面,切實改善居住環境。“對居民最關注的房屋面積問題,我們改進設計,將每幢房屋北側凹處的牆壁向外移了兩米多。”許春輝說,這個改動可以爲每戶居民增加約8平方米的獨立廚衛空間。

爲保障舊房改造順利推進,曹楊新村街道黨工委成立了成套改造臨時黨委、臨時黨支部兩級黨組織,並組建多支黨員突擊隊。同時根據住戶情況梳理出“一戶一檔”,詳細列明每戶家庭成員信息、具體困難、訴求等;對舊房改造期間外搬居民,每月爲每戶提供3600元到4800元的租房補貼。

2019年底,曹楊一村舊房改造在二工區率先簽約試點。

精準施策

“一戶一方案”,保障每戶居民合理訴求都能得到解決

舊房改造,各家有各家的訴求。居民老許腿腳殘疾,平日靠輪椅出行。爲進出方便,老房子的單元門口設置坡道,他擔心改造後會影響出行。有一對陳姓夫婦,家裡剛裝修不久,一組全新的衣櫃花了不少心思和費用,實在捨不得廢棄。還有不少住在3樓的住戶,過去在閣樓搭建了儲物間,擔心被拆除。朱婉在意的則是改造後的樓梯朝向,“原先進門就是樓梯,大家各回各家,現在樓梯改到了裡面,9戶人家都要從我家門前經過。”

“取得居民信任,關鍵要了解居民實際需求,從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普陀區住宅修繕管理中心主任施歡去年4月調任曹楊新村街道舊住房成套改造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負責推進舊房改造工作。他說,居民對改造後的房屋情況心裡沒底,那就先把實際的樣子擺出來。街道專門設置了“廚衛實景展示房”和“VR(虛擬現實)全景”樣板房,讓居民直觀感受改造後的房屋空間結構、廚衛面積大小和家電、櫃具安裝位置等,並讓設計師駐點值守,回答居民諮詢。

金曉明接受了衆多居民諮詢,他說:“對居民實實在在的生活需要,應予充分尊重,儘可能滿足其合理需求。”

爲此,曹楊一村的舊房改造實行“一戶一圖紙”,設計師團隊根據近1500戶居民房間的實際情況和不同需求,爲每家每戶提供個性化、精細化設計方案。“有的居民家裡人少,需要一整間大屋子;有的居民家裡人多,需要多隔出一個房間。”金曉明說,“我們把居民的個性化需求落實到每一張圖紙上,後續環節按照圖紙施工、執行。”

“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前提,是做到合理、公平、安全,不違背公序良俗。”施歡說,比如在承重牆上打洞,或者樓下房間是臥室而樓上住戶要將同樣位置的房間改造成廁所等,都是不允許的。

既要考慮住戶需求,又要兼顧多種因素,不改變建築整體風貌,在操作層面實行“一戶一方案”並不容易。施歡介紹,街道、社區幹部和設計師團隊,挨家挨戶徵求居民意見,修改調整設計方案,保障每一戶居民的實際問題都能得到合理解決。

獲悉老許擔憂輪椅進出問題,設計師團隊實地察看,雙方商定在未來的單元門入口保留坡道設置,併合理調整入口大小,不影響老許今後的正常出行。剛剛完成家裡裝修的陳姓夫婦,與街道幹部、設計師和施工人員一道商量,明確在改造中拆卸原裝修材料並妥善保存,確保改造後還可以重新安裝、使用。

迴應3樓居民對儲物空間的關心,設計師團隊也作出精細設計:將原來的木格柵樓板換成鋼筋混凝土樓板,承重能力增強的同時還變薄了不少;在閣樓底部佈設鋼樑,增加支撐強度。

尊重每戶居民的個性化需求,居民同意簽約的越來越多。後續保障服務也在紮實推進:街道與轄區內3家房屋中介企業合作,幫助外搬居民租房,中介費降至市場價格的1/3;街道出面協調,借用周邊閒置倉庫,暫時放置外搬居民以後仍需使用的傢俱等物品;十幾名青年黨員突擊隊隊員幫助有困難、有需要的住戶打包家當、整理房間……

一直在考慮、猶豫,朱婉是曹楊一村三工區最後一戶簽約的人家。施雲霞和設計師團隊一次次上門溝通:“您看設計方案,樓梯離您家還有相當一段距離,不會影響正常生活。”“通過設計改造,您家能增加約8平方米空間。”“您看看這幾種室內設計方案,有不合適的我們再調整。”最終,朱婉明白眼下的成套改造方案已是綜合考量之後的最優解決辦法,她在自家房屋改造設計圖紙上簽字同意。

4月初,曹楊一村涉改居民已全部簽約外搬,舊房改造項目進入施工階段。

全面提升

錨定未來城市更新方向,聚焦居民需求提升品質

3月初,在曹楊新村街道辦事處旁的網格化綜合管理服務武寧片區,一場熱鬧的“惠民市集”吸引了不少居民。

曹楊新村街道聯合上海市室內裝飾行業協會,引入8家裝飾裝修企業在這裡現場服務,爲居民提供舊房改造完成後的家居裝修方案和“惠民套餐”。

市集上,朱惠敏逛得格外認真。前些年,隔壁鄰居搬家,房子出售,他買了下來。在金曉明團隊給他做的改造設計方案裡,3樓的這兩套房子打通爲一套,兩組獨立廚房和衛生間改造成一組。這樣一改,老朱家的房子寬敞不少。

將8家裝修公司一家一家地比過來,朱惠敏看中其中一家,隨即簽了合同。他已經想好裝修方案:“房屋內加裝一個樓梯,閣樓可做臥室,原來的房間做大客廳,再掛上一臺大電視機,住起來肯定舒適。”

在金曉明看來,這次舊房改造,也給曹楊一村改善小區整體環境帶來契機。“小區公共空間很大,之前沒有充分利用。”

按照小區的外景設計方案,架空線將全部入地,居民頭頂不再有“蜘蛛網”,原先較爲無序的綠化建設也要重新規劃。將少有人走的小路改造利用,拓寬主幹道的同時,僅一工區的停車位就從原來的20多個增加到70多個,還增設了部分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此外,爲滿足居民晾曬衣物需求,還設置了一些集中晾曬區。

65歲的潘金華打出生就住在曹楊一村,最難忘與老鄰居們聚在一起有說有笑的日子,“大家感情很好,鄰里之間包餛飩,樓上樓下一塊兒分享”。舊房改造後,她希望有一個可供鄰里互動的公共空間。

“我們將打造‘戶外客廳’,通過採用物聯網技術,設計自動打開、自動收攏的‘屋頂’,方便居民日常交流。”金曉明說,“通過這次改造,小區將增加不少智能化設施,比如5G人工智能燈杆,可以同時實現智慧照明、環境監測、播放廣播等多種功能。”

楊辰認爲,在不改變外部形態的情況下,圍繞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增加數字化、智能化設施投入,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來城市更新的趨勢和方向。

上海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近年來上海市持續加大舊區改造力度,正是爲了解決好羣衆的“急難愁盼”問題。要認真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辦法,深入細緻做好羣衆工作,齊心協力推動破解難題,真正把實事辦實、把好事辦好。

施歡算過,他到曹楊新村工作一年多來,手機裡增添了100多位居民的微信和電話號碼。“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解羣衆之所困,必須時刻把‘人民’二字放在心上,這是我工作中最大的收穫。”他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們更加努力地在‘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中踐行初心使命。”

藉着記者採訪的機會,朱婉和金曉明一起走進了一幢正在改造的房子。雖不是自己家的屋子,但同樣的戶型、同樣的位置,朱婉只稍稍看了一下樓梯的方向,就一頭扎進了“家”裡,盤算着“這裡可以放一隻臺盆,洗衣機可以放在這裡”。她笑着對金曉明說:“好像比你講的要好呀!”

工地上一片“叮叮噹噹”,施歡開始忙於做好各家各戶舊房改造的監工,“‘一戶一方案’的要求必須實實在在落實。”不遠處的曹楊二村,居民們也擺起了外搬的“百家宴”,忙碌而又喜悅的氛圍裡,曹楊新村的新生正在一步步到來。

版式設計:汪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