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百家年化收益率低至1.267%,貨幣基金“生命力”正接受考驗?
財聯社12月10日訊(記者 周曉雅)大幅攀升的規模遇上日漸下行的收益,貨基的購買力還能維持多久?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全市場已有121只貨幣基金的近7日年化收益率低於1.3%(同一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在可統計的貨基總數中佔比超過了14%。
近日頒佈的《關於優化非銀同業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議》(以下簡稱《倡議》),則被視爲與近期貨基收益率的下行密切相關。事實上,早在《倡議》發佈前,貨基收益率已經跌破了1.3%的關口。
隨着《倡議》的發佈和收益率的持續低位,屬於公募基金的“基本盤”——貨基規模會出現哪些新變數?有公募人士認爲,當前貨基對投資者仍有吸引力;但是也有業內人士悲觀預期,從更長期的維度來看,隨着收益率下行和貨幣政策的演變,或許貨基將從市場消失。
行至低位的收益率
回看年內貨幣基金的收益率走勢,下行已經成爲市場的共識。早在今年2月下旬,已有貨幣基金的近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2”的點位關口;再到6月下旬,繼續跌破“1.5%”。
而到了11月25日,已有貨幣基金近7日年化收益率回落至1.3%以下。
11月28日,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佈兩項自律倡議。其中包括前述提及的《倡議》,要求將非銀同業活期存款利率納入自律管理;此外,還有倡議要求銀行在同對公客戶簽署的存款服務協議中加入“利率調整兜底條款”。
自此,貨基近7日年化收益率繼續回落。截至12月9日,超一成的貨基近7日年化收益率低於1.3%。
此前披露的首批13只重要貨幣市場基金中,7日年化收益率的中位數回落至1.39%,其中,天弘餘額寶、工銀添益快線A的7日年化收益率均低於1.3%,分別爲1.2670%、1.2920%。
爲什麼貨基收益率持續下行?有業內人士分析,考慮到當前經濟,政治局提出“要加大財政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要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實施有力度的降息”。
在此背景下央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引導貨幣市場利率下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同時央行爲疏通貨幣政策傳導過程中的堵點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這導致貨幣市場工具的收益率普遍出現比較明顯的下行。
“而作爲主要投資於貨幣市場工具的貨幣基金,收益率的下行是當前貨幣政策和貨幣市場環境下的自然結果。”該業內人士表示。
記者瞭解到,貨基的投資標的通常包括現金、期限在1年以內(含1年)的銀行存款、債券回購、中央銀行票據、同業存單等。
第三方數據顯示,2024年10月,銀行整存整取存款3個月期平均利率爲1.268%,6個月期平均利率爲1.471%,1年期平均利率爲1.588%。2024年10月,發行的大額存單3個月期平均利率爲1.524%,6個月期平均利率爲1.71%,1年期平均利率爲1.857%。
另外,多家銀行當前的活期存款年利率爲0.1%。粗略評估來看,目前貨基收益率雖然高於活期存款年利率,但低於1年期的銀行存款利率的情況已不罕見。
規模還能狂奔多久?
收益率下行的另一面,是狂奔的規模。
近期,中基協披露公募基金市場規模數據,貨基成爲唯一逆勢增長的類別,10月規模增加4389.87億元至13.47萬億元。
從基金份額變化來看,貨幣基金依舊錶現最亮眼。10月,貨基的基金份額增加4420.92億份至13.48萬億份。
財聯社記者瞭解到,10月貨基份額增加,個人和機構都是主要的買入力量。有業內人士表示,10月的大幅上漲可能源於9月的低基數,一方面“924”以來,股市震盪回暖,交投情緒活躍,部分資金可能從貨幣基金轉向股市;另一方面,貨幣基金的主要投資對象爲短期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因此9月債市的回撤也對貨幣基金的淨值產生一定影響,引起部分資金離開。
拉長時間看,該業內人士提到,持續的貨幣寬鬆政策背景下,存款利率持續下行,存款產品性價比有所下降,因此2024年以來貨幣基金規模呈現持續上漲的態勢。
數據顯示,去年底貨基規模爲11.28萬億元。這也意味着,截至10月底,年內貨基規模增加了2.2萬億元,貨基佔公募基金市場規模比重由去年底的40.86%增至今年10月底的42.76%。
而隨着收益率下行與《倡議》的發佈,貨基規模能否繼續狂奔?
有業內人士認爲,貨幣基金仍對投資者具備相當的吸引力。作爲現金管理類產品,貨基具備與活期存款同等的流動性便利,但收益率遠高於活期存款。
另外,餘額寶等貨幣基金還具備線上支付功能,能給投資者提供支付便利。相較於淨值化的銀行理財類產品,貨幣基金具備收益穩健的優勢,以及開放式贖回的優勢。
也有券商觀點提到,《倡議》短期影響更多集中於貨基和現管理財中的“可提前支取的定期存款”轉投資問題,從結果來看,該部分資金最終選擇結果或是,貨基和現管理財轉投資於定期存款、存單、中短債以及買入返售業務,帶動曲線牛陡,但收益率下行和估值負偏離不可避免。
中長期來看,《倡議》可能帶來非銀負債端的結構調整,由於貨基當前相較於競品的優勢在於免稅、流動性以及淨值穩定,對機構客戶來說,仍舊核心聚焦於免稅、流動性訴求,因此減持貨基訴求不大。
但對於非機構投資者來說,由於貨基和現管理財的淨值穩定性將在《倡議》監管下明顯減弱,因此在債牛行情中,或有減持貨基和現管理財轉移至固收理財以及固收基金等訴求。
也有公募人士認爲,從更長期的維度來看,在收益率持續下行的趨勢下,不排除貨基從市場消失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