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一哥”就要跌落王座?

當了18年國內車企老大,上汽集團的王座就快不保了。

近期,車企們5月銷量紛紛放榜,上汽集團以33.2萬輛的批發銷量守在榜一位置,但攻擂者已經打到了家門口,比亞迪以微弱差距(33.05萬輛)緊隨其後。

這位新能源“霸主”仍在猛攻,機構預測其二季度有望在多個維度超越上汽集團。新王誕生在即,由合資稱霸的國內汽車工業史將改寫,留給上汽“迂迴”的空間也不多了。

但上汽集團並不甘心。去年起,這位車企一哥按下轉型和出海加速鍵,今年進一步從尖端技術的研發、到加碼產品迭代,試圖對後浪們“見招拆招”。

“自主一哥“與“合資一哥”鏖戰背後,是老牌車企與新生代品牌爭搶車市話語權的縮影。而最終,只有緊跟市場趨勢的人,才掌握更大贏面。

鉅變

對中國汽車市場老大寶座,王傳福早已虎視眈眈。

五月銷量逼近上汽之前,比亞迪的財務數據就已開啓猛追。一季度營收錄得1249億,同期,上汽集團營收爲1431億元。

按照花旗等機構預期,比亞迪二季度銷量環比增幅將超過55%,營收則有望超1874億元,屆時大概率會實現對上汽集團的全面超越。

放在6年前還很難想象,一家曾經的二線自主車企,會撼動車企老大的王位。

彼時手握上汽大衆、上汽通用兩個頂流合資品牌,上汽集團2018年年銷量“破七”,以705萬輛的輝煌成績,傲視羣雄。那一年,比亞迪體量還不足其1/10,全年銷售額52萬輛。

當年3月,上汽集團市值也爬到4399億元的巔峰,是比亞迪的2.5倍。如今滄海桑田,上汽市值只剩下1632億,不足比亞迪的1/4,僅和理想汽車相當。

短短數年間,上汽集團銷量、市值上的不盡如意,背後是“頂樑柱”沒能跟隨時代順利切換。

作爲中國最大的汽車產銷集團,二十年間,上汽大衆、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這三大合資品牌扛起集團銷量大旗,成爲拉動規模與利潤的“三駕馬車”。

如今除了五菱勉強維持外,大衆和通用都經歷了斷崖式下跌。去年三品牌銷量合計361.9萬輛,2018年這一數字是610.67萬。

今年前5個月,上汽通用賣了19.9萬輛,同比下滑44.25%;上汽大衆銷量賣出43萬輛,雖同比增長5.5%,但和巔峰比還是接近腰斬。

規模波動之下,上汽集團的利潤水平跟着共振,去年集團歸母淨利潤爲141.1億元,不足2018年高點的四成;拆解來看,上汽大衆、上汽通用兩家曾經的“利潤奶牛”去年貢獻的利潤同比縮水了五、六成。

集團的銷量、利潤回到十多年前水平,背靠合資“躺賺”的好日子不復返了。

面對挑戰,它對“合資依賴症”下了猛藥。財報顯示,去年上汽大衆與上汽通用的長期股權投資餘額紛紛縮水,前者(102.08億元)僅爲2018年巔峰時期的一半;後者(95.04億元)與2018年的水平相比,也減少約60億元。

這意味着,上汽集團正調整資源分配的天平,轉而向自主品牌、新能源、海外市場加碼,這是上汽的“新三駕馬車”。

不過它們暫時還沒成功接棒。前五個月,上汽乘用車銷量下滑了近兩成錄得28萬輛,智己雖有着1.2倍同比增長,但基數低,去年整體銷量不足4萬輛。

同時,以名爵出名的海外市場也開始遭遇到了瓶頸。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上汽在行業整體出口增長的背景下略有下滑,來到36.6萬輛,被奇瑞(43.5萬輛)超越。

面對行業更迭鉅變,上汽集團不得不加快“刮骨療傷”的力度。

守城

商業史上,曾有很多縱橫一時又歸於沉寂的巨頭,背後勾勒出的都是行業趨勢的變遷。

上汽的困境不難理解,合資車稱王的時代,業界一直有“三年小改款,七年大改款”的規律,但近年來比亞迪引領着新能源變革,華爲、理想等又把迭代速度捲到了“半年一小改”的新高度。

這已然是電子產品、互聯網公司的打法了,決策機制、業務反應相對遲緩的合資車企很難跟上這種節奏。

上汽大衆總經理賈健旭就直言,“我們現在的開發還是串聯關係,所以很多東西都慢。兩年之後技術就迭代了,三年之後徹底更新,五六年就完全落後了”。

上汽集團總工程師祖似傑也向華爾街見聞坦言,消費電子的理念已經進入傳統汽車行業。

在新賽制裡,上汽缺的不止是速度,自主品牌們圍繞成本、效率和市場的價格內卷更令這些老大哥們難以招架。去年,上汽集團的整車業務毛利率僅5.79%,降價應戰的空間不大。

上汽被“船大難掉頭”等問題掣肘着,但市場已經將它逼到不破不立的節點。

5月底,上汽祭出固態電池、動力總成、全棧軟件架構、全新電子架構等新生代的技術“殺器”,緊抓“靈魂”,狂追華爲、小米等玩家。

祖似傑指出,上汽跟消費電子產品學習了很多,“建立技術底座,就是要適應傳統汽車向新賽道的轉化,車型的開發速度也已經從48個月,降到目前的18個月”。

上汽零束CEO李君補充道,“我們研發體系、研發流程、研發工具鏈支持整車產品迭代接近半導體的摩爾定律。”

硬核科技的夾持下,上汽想要自主與合資一齊發起攻勢,意圖翻盤。

5月20日,上汽與奧迪、上汽大衆簽約,共研“智能數字平臺”。祖似傑指出,這是上汽合資企業進入新階段的標誌。同時,原先作爲上汽品牌衝高的智己品牌、“合資之王”上汽大衆都表態要加快迭代步伐。

車市一哥徹底打響了反擊戰,其實它手中還有不少籌碼,近兩千億元的豐厚“資金墊”,以及國企逐漸能夠放開手腳佈局新能源,都是這位巨擘重振自我的底氣。

上汽也深知,這是一場長久之戰。它精打細算起來,大刀闊斧地對內部品牌資源重新調配。

其中,合資與自主序列中暫時“掉隊”的雪佛蘭、飛凡等品牌,集團內部決定讓其輕資產化運營,以集中更多精力投入主力品牌攻堅。此外,有上汽內部人士向華爾街見聞透露,集團還在籌備比智己定位更高的品牌,來重新搶佔高端豪華市場。

這場“老錢”與“新錢”的功守道似乎正變得愈加精彩。雙方之間的“你來我往”可能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短期的變化不代表行業終局,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場痛徹心扉的行業鉅變已經讓老大哥們改變心態,紛紛“躬身”向新生代學習,更加尊重市場和消費者。

曾經在全球市場,泯然衆人的汽車品牌不勝枚舉。想在日漸激烈的行業洗牌中留到最後,上汽也要掌握自己反攻的節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