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仁要分享臺灣成功防疫模式!中研院院區開放23年首度限額參加

中研院院區開放23年首度縮小規模限額參加。(圖/資料照)

記者許展溢臺北報導

臺灣最盛大的科學嘉年華—中央研究院「院區開放(Open House)」參觀活動,今年將以COVID-19爲主題,在10月31日(星期六)舉行。中研院今(24日)表示,爲配合防疫措施,今年院區開放是23年來首度縮小規模舉辦,並採事先報名制,限額入場參觀。

中研院指出,2020年是全球人類健康遭受威脅的一年,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造成逾3000萬人染疫。爲讓大衆更瞭解COVID-19的科學研究以及未來發展何去何從,今年院區開放將帶領民衆溫故知新,探索病毒的知識。主題演講更特邀本院院士、前副總統陳建仁大家分享「科學與人文的結合:臺灣COVID-19防疫的成功模式」。

中研院表示,科學零距離,但社交活動仍須保持安全距離,爲維持防疫好成績,今年大幅減少實體活動場次,並採事先報名制,報名者才能進場館參觀。活動網站上線,並將於10月5日(星期一)上午10時正式開放線上報名,建議民衆事前「收藏」想參加的活動,以利報名。 50場科普、社普活動怎麼選?已經迫不及待想先做功課的民衆,可上院區開放官網查詢。當日可至各接待處索取活動導覽摺頁

▲陳建仁將分享「臺灣成功防疫模式」。(圖/中央研究院提供)

中研院提到,沒報到名也不用擔心,今年在活動官網上新增「線上觀看」的功能,民衆不用出門也可在家觀看研究人員成果展示、科普演講或相關科普知識。此次活動聚焦COVID-19議題。例如,你知道實驗室也有分等級嗎?當微生物對個人具有高度危害性、對社區具有中度危害性,研究就必須在P3實驗室進行嗎?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林宜玲研究員將主講「新冠病毒研究利器- P3實驗室」,帶領民衆瞭解P3實驗室的原理運作,以及它是如何幫助研究人員完成各項新冠病毒研發工作。

中研院說明,化學研究所付研究員陳榮傑及助研究員謝俊結主講「化學在抑制冠狀病毒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解析如何合成藥物瑞德西韋,以及討論化學在對抗病毒中扮演的角色。此外,大至各國封城封市、邊境管制,小至維持人跟人之間距離1.5公尺,都是所謂的社交距離,但究竟對社會產生什麼改變?對社會科學興趣,也別錯過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附研究員詹大千的演講:「各國社交距離政策對於延緩COVID-19疫情的影響」。

院區開放參觀時間從上午9時到下午4時。統一於10月5日上午10時開放事先報名。歡迎到官網註冊會員,鎖定想參加的活動。網站也提供會員行程收藏、加入個人Google行事曆服務。官網常見問答也整理報名、場地交通餐飲資訊,歡迎多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