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傑/除了疫苗 呼吸防護也很重要 政府應籌組「呼吸回饋PAPR隊」
平面口罩無效,因爲每天有數百名新確診案例;平面口罩有效,因爲每天只有數百名例。
平面口罩可去除人體產生的大微粒,但較小微粒可能由濾材穿透或不密合處逸出,而只佩戴平面口罩者,因爲其保護程度有限,還是有機會吸入微粒,這是爲什麼我們每天有數百名個病例。但如果連平面口罩都不戴,很可能是5千或5萬例!所以平面口罩有效、但有限!
▲N95口罩。(圖/路透社)
各級口罩的防護等級(從低到高)大致爲:平面口罩、立體口罩(美規N95、99、100或歐規FFP2、FFP3)、動力淨氣式呼吸防護具(PAPR、電動送風)、呼吸回饋PAPR等。其價格當然也是隨性能提升而增高。
使用N95以上口罩,過濾效率比平面口罩高,但需要高密合度才能充分發揮防護效果,否則適得其反。惟口罩與臉部之密合度受甚多因素的干擾:例如臉型、皮膚彈性、口罩結構強度、繫帶張力及其衰減係數等,都會影響密合程度。
且N95以上屬負壓口罩,目前空氣阻抗標準過於寬鬆,需要試戴不同品牌,選用低阻抗產品,若過濾阻抗太高,則不適合長時間佩戴。立體口罩生產工序較爲繁複,技術門檻較高,不像平面口罩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擴大生產線。
目前各醫院可能都配有少數PAPR,正壓提供完整保護,但整體設備較爲龐大笨重,可能會影響醫護人員操作和病人主觀感受,所以建議使用近幾年上市的「呼吸回饋PAPR」。
▲最低階口罩對抗最致命病毒。(圖/作者提供)
此類呼吸防護具大小與一般半面式防護具相仿,配備有電池、風扇、濾罐、壓力感測器與微處理器,可完全配合呼吸型態,吸氣時風扇加速送氣,吐氣時減低送氣量,維持面罩內微小正壓,提供一最安全舒適的換氣系統。
全體第一線醫護人員都應該配備「呼吸回饋PAPR」。此類產品尚未見有國產,可是其中主要元件:小風扇、電池、濾罐等,都是臺灣的強項,經濟部可以快速組成口罩國家隊,更應該組利基更高的「呼吸回饋PAPR隊」。
▲洗手是預防感染的重要一環。(圖/翻攝自pixabay)
除消毒清潔洗手以抑制接觸傳染,防治病毒傳播主要方法有:疫苗、隔離、呼吸防護。疫苗的研發是國力的一部份,當然需要進行,但疫苗在性質上是屬於「事後補救」的措施,下一個新病毒不知何時會再發生,但可能仍需要半年一年的時間才能進入量產?隔離的方式對整個社會經濟的影響太大,大概只能短時間或局部使用。
這次疫情讓全世界得到的重要教訓或許是需要正確的認知「氣膠」以及呼吸防護的重要。有正確且充分的呼吸防護,在傳染的第一時間就可立即反應,有效抑止病毒的傳播。建議疫情一個段落之後,相關主管機關應從「預防與保護」的觀點,加強對氣膠的認知,提升全國呼吸防護的能量。
熱門點閱》
► 張誠/從「軍事」佈局看防疫作戰 談臺灣目前抗疫兩大「破口」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