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餅乾挺過三聚氰胺危機 把關食安銷售海外75國

馬來西亞餅乾品牌Julie’s創辦人史進福於1984年踏入餅乾行業,「我不吃的,絕對不讓他人吃」是他的經營理念。(圖/記者洪菱鞠攝,以下同)

記者洪菱鞠/馬來西亞報導

還記得2008年引起軒然大波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嗎?三聚氰胺會造成腎結石影響泌尿系統,卻被不肖商人添加進食品中,而事件曝光後,不只造成消費大衆的恐慌,當中也有食品業者不慎用到黑心原料,讓品牌信譽深陷危機風暴,來自馬來西亞的餅乾品牌Julie’s是其中之一,除了緊急更換原物料,他們後來帶着合作盤商賣場人員親自進入工廠,實際瞭解餅乾製作過程的嚴謹,花了3年時間,才逐漸挽回品牌聲譽

▲進入Julie’s廠房,眼前就是顯著的黃頭髮、雙馬尾的小女孩商標,轉頭則可看到多項食品安全和品質認證。

Julie’s創立於1981年,是馬來西亞當地知名的餅乾品牌,創辦人史進福在1984年接手公司後,隔年爲了出品一款草莓蛋糕,合作股東要他決定蛋糕顏色該使用哪種色素材料,烘焙師傅給了兩種選擇,一是人工色素,1公斤只要馬幣10多元,另一種則是天然萃取,但價格要300多元,且顏色不漂亮,對賣相不利,不會做餅、只會吃的史進福這樣回答「我聽到這個(人工色素)對人體不好,那就選用天然攝取。」

史進福在進入餅乾食品行業後,把「我不吃的,絕對不讓他人吃」作爲企業經營理念,卻因爲2008年一場三聚氰胺事件,讓公司陷入困境,當時從中國大陸採購的發粉檢驗出受到污染,導致許多國家勒令下架產品,工廠被迫停工2個多月,具體損失金額經估算約馬幣1,500萬元,然而,讓品牌受損的可不只這些。

史進福說,「三聚氰胺事件讓公司損失的真正金額,不論加起來是3,000萬元或5,000萬元,看不見的影響還有生意信譽、消費者信心,那是無法用數字計算的。」在事件發生當下,史進福立即決定更換髮粉原物料,改從挪威進口,雖然產品沒有問題,也不影響價格,消費市場卻已經對品牌失去信心,該如何讓產品重新上架,是史進福之後要真正面對的課題

▲三聚氰胺事件讓Julie’s賠了信譽和消費者信心,爲了讓產品重新回到市場上架,史進福開放工廠讓合作盤商與賣場人員參觀,讓他們親自了解餅乾製造過程。

▲在烘培餅乾的過程中,除了要通過機器檢驗,檢測麪粉原料是否合乎標準,以及是否摻有異物之外,針對有烤痕、破碎等問題餅乾,則是會有人工挑出不良品,以確保每一塊餅乾的品質。

爲了重拾消費者的信任,Julie’s採取最直接的作法,就是邀請盤商、賣場人員進入工廠參觀,所謂眼見爲憑,讓他們親自了解原物料檢驗和烘焙生產過程,例如製作一塊夾心餅乾或蘇打餅,前後至少要通過5個關卡食安SOP流程,包括麪粉檢查、人工挑選、金屬檢測等,把每個步驟公開透明化,先爭取到盤商們的信心,接着纔是解決消費者心中的疑慮,而在經過3年左右的努力後,產品才又陸續重新回到大賣場、生鮮超市上架。

花生夾心餅是Julie’s的明星產品之一。

三聚氰胺事件喚起民衆的食安意識,史進福也一樣,「要讓消費者放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所以應該告訴他們如何做到嚴謹的把關。」Julie’s旗下開發的餅乾種類口味超過百種,經營規模不只立足於馬來西亞當地餅乾零食市場,還銷售海外75個國家,要讓大家認同這個來自馬來西亞的餅乾,他認爲,「身爲食品製造商,怎麼看待自己的產品,本身就要怎樣對自己交待。」

▲Julie’s產品種類從單一的蘇打餅乾延伸至其他不同口味與種類,至今已超過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