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的文物守護者:守護歷史根脈 傳承中華文明
中新網長治6月30日電 題:大山深處的文物守護者:守護歷史根脈 傳承中華文明
6月底,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紫雲山南坡,白皮松蒼翠挺拔,飛鳥間鳴,千年古寺崇慶寺隱於林中。寺內,文保員羅亞飛立於石碑前,將宣紙置於碑上,正在拓印碑文。
“沒有遊客的時候,喜歡研究寺裡的點點滴滴,留存、學習,靜靜感受千年文化。”羅亞飛參加文物保護工作已十年有餘,由他守護的崇慶寺內存有多尊珍貴的宋代民間彩塑。
崇慶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彩塑跨越宋金元明四個時代,寺內大型人物塑像有47尊,其中24尊是宋塑,23尊爲元明彩塑。其餘小型的人物彩塑有200多尊。
羅亞飛介紹,崇慶寺的宋塑被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錢紹武譽爲“宋塑之冠”,寺內陳列有創作於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的十八羅漢像,被專家評價“前無古人,後乏來者”。
文保員羅亞飛與他守護的崇慶寺。 楊靜 攝
起初,羅亞飛在離崇慶寺不遠的法興寺與同事一起工作,三年後一人來到崇慶寺。“遠離市區、遊客稀少、陌生的環境,孤獨是常態。”
既來之則安之,羅亞飛開始研究崇慶寺歷史、雕塑。“崇慶寺歷史悠久,文字資料記載其實並不是那麼全面,還留有一些沒有解答的問題。”羅亞飛說,他通過拓印寺內碑文、查閱資料,以及和來寺內研學參觀的專家、遊客交流學習,慢慢喜歡上這個安靜的地方,也逐漸瞭解佛教造像的歷史和價值。
2018年11月,第二屆中國傳統雕塑傳承與復興學術論壇在長子縣召開,爲了更好弘揚傳統彩塑藝術,當地建設彩塑實習基地。目前,崇慶寺已成爲中國十大美術學院實習地之一,每年都有全國各地數十支美院學生團隊前來研學。
遊客正在寺前參觀。 楊靜 攝
由於彩塑保護的特殊性,寺內禁止拍照,參觀者需在羅亞飛引導下逐一參觀每個大殿。“研學的老師和學生很刻苦,往往花好幾天時間蹲守臨摹。”
羅亞飛回憶,最難忘的是一位美院老師在研學結束後要求再看一遍殿內佛像,他一開門這位老師就跪在佛墊上哭了,並說“看到崇慶寺內十八羅漢像找到了中國雕塑的自信”。“我很觸動,這是文化的力量。”羅亞飛說。
談到對寺廟文化的保護,羅亞飛認爲,考慮到寺廟承載能力,有節制地開發和旅遊纔是對其真正的保護。
“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文物的精神是無價的。”羅亞飛說,希望通過培養講解員、引導學生正確學習傳承文物知識等方式,讓崇慶寺不只是一座靜止的古建築,“而是成爲一種中華傳統文化符號流傳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