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厚之/發紅包髮夾彎 拿弱勢族羣「窮開心」?
●單厚之/資深媒體人,曾任職中時、聯合、蘋果、壹週刊、三立新聞網、明日報、TVBS週刊...等多家媒體。
2019年剛過一個星期,政府重大政策就出現髮夾彎。蔡英文總統元旦談話纔剛說,因爲經濟成長、稅收超出預期,所以要讓收入較少的民衆,「優先分享經濟成長的紅利」。言猶在耳,結果今天(8日)政院就舉行一場語焉不詳的記者會,但看起來就是打臉蔡總統;總統府也改口說不必操之過急、審慎從長計議。
蔡總統元旦談話之後,媒體陸續報導政府的各種腹案,甚至一度傳出會以月收入3萬元爲界,發400億的現金給300萬人。因爲各界批評聲浪不斷,政院的否認的力度也越來越強,並由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親自舉行記者會,迴應各界的疑問。
▲ 蔡英文2019新年談話 。(資料照/記者周書羽攝)
施俊吉說,這個案子不會舉債、不會破壞財政紀律、不是負所得稅、不是劫貧濟富、不是發消費券。講了一堆不是,偏偏就是沒有講這案子到底「是」什麼?目的是什麼?它究竟是社會福利、社會救助、還是刺激經濟?
如果是社會救助、社會福利,那是我們現在的社會安全網出現了什麼漏洞,所以必須要再次加強嗎?
如果是刺激經濟,小英總統不是才說「臺灣經濟目前處在過去20年來的最好狀態」,有什麼還要刺激經濟的道理?即便要刺激經濟,除了發錢、發消費券之外,還有什麼別的方法嗎?
如果是如小英總統說的「分享經濟紅利」、公司分享盈餘,那不是應該所有創造經濟紅利的員工、股東雨露均霑纔對嗎?爲什麼只有收入較少的人有?
發?還是不發?
施俊吉說,歲計剩餘的規劃方向,包括扶助弱勢、促進經濟發展、非洲豬瘟防疫,剩下的則會用於還債。但施俊吉一方面說不會發放現金;另一頭又說,稅收經濟分紅是「一次性的」,因爲不希望年年發放、預算也無法支應,一次性發放的經濟乘數效果比較大。
所以施俊吉的意思,到底是發、還是不發?如果不發,那要拿什麼扶助弱勢?如果要發,除了現金、消費券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的方法?仿效國外發食物券嗎?
一個政策手段,通常只能達成一個政策目標。要刺激經濟,難免無法兼顧分配;要追求公平,難免會影響成長的力道。不過386億的金額,施俊吉居然同時可以達成4個政策目標。如果不是騙術,就是神蹟。
蔡英文總統曾經以「上、下半場」,來形容自己的任期。如果上半場的蔡英文是一個拼改革的總統;下半場的蔡英文,則顯然已經下定決心要做聖誕老人。旅遊暖冬補助還在發,就又拋出來「分享經濟紅利」,反正就是慷他人之慨,債務留給後任、子孫去傷腦筋。
政策買票?
無論是用藍、綠、白的基本盤來看,或是2020年所有有意角逐大位的政治人物,蔡英文的支持度都是最低。如果能用「政策買票」討好2、300萬人,情況就會大不相同。
但政策買票也要名正言順、也要有技巧。「上半場」的時候,蔡英文還一天到晚講國家財政困難,說自己把國家「從懸崖拉回來」;怎麼一場選舉過後,國家就有錢可以發給人民了?
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蔡英文強推年改時,是想把軍公教拉低,爭取更多的認同。但瘦了軍公教,一般人卻沒有因此得益,所以效果有限。「分享經濟紅利」則是完全相反的邏輯,無論政府用什麼樣冠冕堂皇的理由、道貌岸然的藉口,實際上都是製造新的分配不均,造成人民的相對剝奪感。爲什麼30K有、31K沒有,那條線到底該怎麼劃,永遠說不清楚。
這就跟選舉中買票一樣,有拿到錢的,最後未必投你;沒拿到的,肯定罵死你、決不會投你。買2、300萬票的同時,不知道要引起多少民怨、得罪多少選票。所以政策纔不得不緊急煞車、喊停。蔡政府爲了選票政策急轉彎,玩弄弱勢、收入較低者的感情,拿他們「窮開心」,是很不道德的。
►看更多【單厚之】專欄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