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學地理】由國人提出的10大地學理論、層理、節理、解理、片理,這些理咋區分?

推薦關注地理圖文

專業高考地理備考

每日更新堅持11年

地理知識集合彙總

中國地質科學在發展歷程中,涌現出衆多具有重大意義的地質理論。從李四光的地質力學、第四紀冰川理論,到張伯聲的波浪狀鑲嵌構造說等,這些理論猶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國地質研究的道路,爲國家資源開發和地質災害防治等提供了堅實支撐。以下是對這些地質理論的簡單介紹、提出時間及主要提出人:

1. 地質力學:- 提出時間:20世紀40年代。- 主要提出人:李四光。- 簡介:這是用力學的觀點研究地質構造現象,研究地殼各部分構造形變的分佈及其發生、發展過程,以揭示不同構造形變間的內在聯繫。注重構造體系的分析,特別是活動構造的活動規律和動力來源,以及斷層、褶皺等構造形跡形成的力學機理的分析。該理論對中國的礦產勘探、工程地質、地震地質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2.陸相生油理論:

- 提出時間:20世紀上半葉(具體時間因是衆多地質學家不斷探索總結)。

- 主要提出人:以李四光爲代表的中國地質學家。

- 簡介:打破了海相生油理論的侷限,指出在陸相沉積環境中也能形成豐富的石油資源,爲中國找到大量石油資源奠定了理論基礎。

3.第四紀冰川理論:

- 提出時間:20世紀初(經過長期研究和論證過程)。

- 主要提出人:李四光。

- 簡介:經過長期的野外考察和研究,發現了大量第四紀冰川的遺蹟,用事實證明了中國存在第四紀冰川,對研究中國地質構造、古氣候以及生物進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4. 波浪狀鑲嵌構造說:- 提出時間:1962年。- 主要提出人:張伯聲。- 簡介:認爲整個地殼的構造是由大小不同的地殼塊體和大小不同的活動帶鑲嵌而成的複雜構造圖案,同一級別的活動帶與地塊帶相間分佈,在構造地貌上顯示峰-谷起伏及疏-密相間,並具有近等間距性,全球地殼表現爲幾個系統的一級套一級的活動帶與地塊帶的定蓑排列。

5.多旋迴構造運動說:- 提出時間:1954年。- 主要提出人:黃汲清。- 簡介:該學說認爲一個地槽系的發生、發展到結束,要經歷若干個構造旋迴。構造旋迴由呈週期出現的造山運動及其相伴隨的一系列地質作用(沉積、岩漿活動、變質、變形及成礦)所劃分開的地質歷史階段。該理論揭示了地殼呈多旋迴開合向複雜方向演化的規律,對礦產資源的形成和分佈研究有重要價值。

6. 斷塊構造學說:- 提出時間:20世紀70年代。- 主要提出人:張文佑。- 簡介:是以地質力學爲基礎,吸取了地槽地臺學說和板塊構造學等的有關內容,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大地構造理論。該學說認爲岩石圈固結之後,斷裂活動佔據主導地位,斷塊是被岩石圈中不同深度的斷裂及層間滑動斷裂所切割成的塊體。

7. 地窪學說:- 提出時間:1956年。- 主要提出人:陳國達。- 簡介:認爲中生代中期以來地殼演化進入了新階段,出現了既非地臺區、也與地槽區有別的新型活動區,即地窪區。地窪學說強調了地殼演化的多階段、螺旋式升進。

8. 煤成氣理論:- 提出時間:在相關研究不斷推進過程中逐漸形成(具體較難確定單一提出時間)。- 主要提出人:戴金星。

- 簡介:對中國天然氣的形成、分佈以及勘探開發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爲中國煤成氣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理論支持。

9. 成礦系列理論:- 提出時間:由程裕淇等在長期的礦產地質研究過程中提出(具體時間爲不斷髮展完善過程)。- 主要提出人:程裕淇等。- 簡介:有助於系統認識礦牀的形成規律,對於礦產資源的勘查和開發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10. 三聯式成礦預測理論:- 提出時間:由陳毓川等在礦產勘查實踐和理論研究中提出(具體時間爲不斷髮展完善過程)。- 主要提出人:陳毓川等。- 簡介:將地質、物探、化探等多方面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提高了成礦預測的準確性。

今天我們一起來辨析各種帶“理”字的名詞,如層理、節理、片理等。

先說層理,它可能是我們高中階段遇上的第一個帶“理”字的名詞。

它是沉積岩在形成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一種岩石構造。從外表看,層理就是岩石剖面上的層狀紋理。

同一時段,在基本穩定的物理條件下,會形成單層的岩層。

而不同時期形成的沉積岩層,它們在沉積物的種類和顆粒大小、沉積時間和環境等方面都可能會存在一些差異。

這樣,形成於多個時期的岩層,層層疊加,就出現了明顯的層理構造。

除了我們最熟悉的水平層理外,其實還會有很多種其他的層理類型。

而且我們還要注意,是隻有沉積岩才具有層理構造。

其他種類的岩石,如變質岩或岩漿岩,即便看上去有“成層”的外在形態,也是不能稱之爲層理的。

說完層理,再來看節理。

節理,其實就是岩石裂隙,其形成原因多種多樣,這裡我們介紹三種常見的節理形成過程。

第一種,岩石在形成過程中就可能產生節理,這種就是原生節理。如玄武岩的柱狀節理,它就是在岩漿冷凝成巖的過程中形成的。

接着,我們去看岩石在形成之後再發育的節理。

第二種,因內力作用而形成節理,這種叫構造節理。如地殼運動使岩石發生擠壓或拉張,造成了岩石斷裂而出現裂隙。

這兒我們要注意區分,節理和斷層。岩石斷裂後,如果兩側岩層發生位移錯位,這纔是斷層;而未發生位移錯位的,就只是節理(裂隙)。斷層和節理不是一回事,但它們經常相伴而生。

第三種,外力作用形成的節理,這就是風化節理,主要指地表岩石在風化作用下產生的裂隙。

風化節理 | 圖源網絡

之前,我們也出過視頻專門講節理,有需要的小羊羔可以點擊下方視頻回顧。

看過層理和節理之後,接着說“解理”。注意這個字,是“拆解”的“解”。

解理,是結晶礦物受力後,沿一定結晶方向開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質,裂開的光滑平面就稱爲解理面。

相對前面提到的層理和節理來說,解理要更微觀一些,是指礦物(岩石的組成部分)層面的現象。由於解理在高中地理中極少涉及,這兒我們就不展開來詳說了。

最後,我們來看片理。

片理,是指變質岩中礦物定向排列所顯示的構造。這種構造在岩石中呈薄片狀的形態,包括板狀、千枚狀、片狀、片麻狀等,這些都統稱爲片理。

片理的具體特徵會涉及礦物學和岩石學的相關知識,高中階段也考察較少,這兒也不展開說。

但有一點我們要牢記,片理通常是變質岩的典型特徵。

做個簡單小結,今天提到的各種“理”,如果咱們做題遇到了,要想能從容應對,建議掌握好以下幾點——

好了,今天就先說到這兒,記得做完題再走。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學習心得哦~

例題

落腳河峽谷住於貴州省畢節市區東側,這裡發育有較多的垂直節理即多斷裂、裂隙發育。在60km2範圍內發育了61.33km的峽谷,峽谷蜿蜒曲折,孕育了76個河曲,其規模和形態較爲稀有和獨特。河曲型深切峽谷形成主要經歷湖盆期(孕育期)、自由河曲形成期和深切期。結合下面落腳河峽谷深切期縱剖面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落腳河峽谷屬於

A.喀斯特地貌 B.風成地貌

C.冰川侵蝕地貌 D.凍融風化地貌

2.對深切期峽谷的形成影響最弱的是

A.碳酸岩易被溶 B.地殼間歇性擡升

C.岩層較多的裂隙 D.谷坡崩塌現象頻發

【答案】1.A 2.D

【解析】1.圖中顯示,落腳河峽谷有碳酸岩,降水豐富,發育了垂直節理和洞穴,有地下暗河發育,碳酸鹽巖受流水侵蝕,形成喀斯特地貌,A正確。風成地貌多發生在乾旱地區,該地降水豐富,B錯誤。冰川侵蝕地貌發生在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貴州緯度較低,海拔較低,缺少冰川地貌,C錯誤。貴州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溫和,凍融現象少,缺少凍融風化地貌,D錯誤。故選A。

2.碳酸鹽是可溶性岩石,遇上流水容易被溶蝕;地殼間歇性擡升,落差增大,使流水不斷下切侵蝕;岩石的垂直節理加劇了流水的下切侵蝕;邊坡崩塌導致兩岸地形更平緩,不會出現深切的峽谷,因此,對深切期峽谷的形成影響最弱的是邊坡的崩塌。D正確,ABC錯誤,故選D。

【點睛】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多爲石灰岩)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岩溶地貌。地上喀斯特地貌有:孤峰、峰林、峰叢、窪地、丘陵、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有: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地下暗河、溶洞等。

普通認爲丹霞地貌形成的必要條件是砂礫岩層(沉積)巨厚,垂直節理髮育,因在廣東丹霞山有典型發育而得名,典型丹霞地貌一殷表現爲“頂平、身陡、麓緩”特徵。讀丹霞地貌景觀圖(左圖)和丹霞地貌形成演化環節示意圖(右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除重力崩塌作用外,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形式是

A.風化和風力侵蝕 B.冰川刨蝕和搬運

C.風力搬運和堆積 D.風化和流水侵蝕

4.丹霞地貌的形成演化過程排序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答案】3.D 4.B

【解析】3.丹霞地貌是是紅色岩層地貌,主要分佈在我國的東南地區,除重力崩塌作用外,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形式是風化和流水侵蝕,D正確;東南地區氣候溼潤,降水較多,風力侵蝕作用微弱;海拔較低,沒有冰川分佈,ABC錯誤。故選D。

4.讀圖可知,其形成過程首先是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侵蝕,形成沉積物③,然後沉積物固結成巖①,乾熱的氣候使得岩層變紅,後地殼擡升②,節理髮育,最後外力進一步侵蝕成各種形態④,故丹霞地貌的形成演化過程排序正確的是③→①→②→④,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點是“赤壁丹崖”廣泛發育,形成了頂平、身陡、麓緩的方山、石牆、石峰、石柱等奇險的地貌形態,各異的山石形成一種觀賞價值很高的風景地貌,是名副其實的“紅石公園”。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西省的三清山是世界著名的地質公園,擁有典型的花崗岩地貌。該地的花崗岩山體發育有多組水平節理和垂向節理(節理:岩石裂隙)。山體在內外力的共同作用下逐漸發育成峰叢、峰柱、造型石等地貌景觀。圖爲三清山地貌演變過程示意圖。

(1)簡述三清山從第I階段到第Ⅱ階段的演變過程。

(2)分析爲何花崗岩地貌在形成峰林一峰柱地貌時多垂直節理,而形成花崗岩造型石時多水平節理。

(3)依據地貌演化一般規律,推測三清山地貌發展到第V階段(終老階段)時花崗岩造型石的演化結局及地勢特徵。

【答案】(1)岩漿侵入地表形成花崗岩體,地殼擡升,導致花崗岩出露地表,經風化、侵蝕、搬運,導致花崗岩出現裂隙,地殼進一步擡升,該地形成斷裂構造,花崗岩巖體隆起形成三清山。

(2)花崗岩山地受水平擠壓,發生 斷裂,外力進一步沿節理破壞,山地逐漸發育成峰林、峰叢、峰柱;峰林、峰叢、峰柱與外部環境接觸面積較大,且花崗岩巖體不整,外力沿局部不平整處進行水平侵蝕,形成水平節理

(3)花崗岩體進一步受風化、侵蝕,體積不斷變小,以殘峰,殘丘等地貌景觀,地勢趨向平緩。

【分析】本題以三清山地貌演變過程示意圖爲載體,主要涉及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等知識,主要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

【詳解】(1)根據圖中信息,第I階段,是岩漿侵入地表形成花崗岩體,地殼擡升,導致花崗岩出露地表,第Ⅱ階段,出露地表的花崗岩,經風化、侵蝕、搬運,導致花崗岩出現裂隙,地殼進一步擡升,根據圖中信息可知,該地形成斷裂構造,花崗岩巖體隆起形成三清山。

(2)根據圖中信息,第Ⅱ階段,花崗岩山地受水平擠壓,發生 斷裂,垂直節理處更易受外力的破壞,山地逐漸發育成峰林、峰叢、峰柱;形成峰林、峰叢、峰柱後,峰林、峰叢、峰柱與外部環境接觸面積較大,且花崗岩巖體不平整,外力沿局部不平整處進行水平侵蝕,形成水平節理

(3)三清山地貌發展到第V階段(終老階段)時,花崗岩體進一步受外力風化、侵蝕,山體常發生崩塌、滑落,使花崗岩體體積不斷變小,以殘峰,殘丘等地貌景觀,地勢趨向平緩。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衆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衆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衆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爲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爲圖文地理。

順手點擊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點贊

這是我們堅持不斷

持續不停更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