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子農場/量子哲學的人文思考
量子哲學的人文思考 (彭博資訊)
李慶芳老師在商學院任教多年,我們一直希望能爲EMBA教育帶來一些創新,所以在去年合作創辦了WMBA學程。從訓練寫作(Writing)來培養思考力(Wisdom),在半年的時間裡,共同合寫出版《AI時代的思考與寫作》,以淺顯直白的方式帶領讀者走進AI的世界。
今年的WMBA課程以「量子哲學」爲主題,大家從量子的基本知識出發,試着從人文的角度來思考量子的種種可能,也想像量子未來會如何啓發這個世界。
近年來,量子議題受全球各行各業關注。從科學界到人文領域,都在探討量子現象帶來的種種挑戰和啓示。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加密等技術的突破引發科技革命。同時,人文領域的學者也從量子的角度重新審視人類的認知。量子力學中的「海森堡測不準原理」,強調宇宙萬物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無法靠任何的測量方式去確定被測的對象到底是波還是粒子,啓發了對於現實、意識和存在與多重時空等問題的思考。
量子帶來巨大的科技能量,從電腦到通訊,都會產生歷史性的飛躍與突破。量子力學本身的奇妙和難以理解也同時吸引科學家和哲學家深入探索。世人渴望瞭解量子世界的奧秘,探尋其中隱藏的規律和真相,但是愈研究卻愈不清楚。
如同《金剛經》說的:「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也如同老子在道德經理說的:「道隱無名」,量子愈來愈像玄學也像科學。
到目前爲止,全球知名的量子學者幾乎都被視爲哲學家;丹麥物理學家波爾(Niels Bohr)、量子資訊理論的先驅班內特(Charles Bennett),以及對多重宇宙理論有重要貢獻的赫爾斯(Russell Hulse)。他們的研究不僅深刻探討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還從哲學的角度解釋量子世界的奇妙之處。
量子哲學的興起不僅標誌着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也爲人類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帶來了全新的視角。以下這幾本書都以人文和科學對話談量子,預見已經在我們眼前的「後量子時代」:
《大話題:量子理論》:回顧量子理論的發展歷程,就是科學家的新發現牴觸百年來物理定律的故事。他們不僅要回應世界的挑戰,更要突破內心的自我懷疑。也因爲如此,量子理論才得以誕生,並且徹底改變我們的世界觀。
這本書裡有許多被供奉在科學萬神殿中的名人故事:普朗克、愛因斯坦、波耳、海森堡、薛丁格等,在成爲被世界尊崇的英雄之前,這些人都是飽受質疑的科學家。
《潛藏的宇宙》:物理學從1927年開始就陷入危機,量子力學研究創造出許多裂縫,都被視若無睹。這本書的作者說,這個危機現在可以解除了,只要接受宇宙中不是隻有一個我們,而是有很多很多個你和我。人類必須重新思考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
《量子領導》:過去,我們接受的科學教育是壁壘分明、分門別類的「粒子觀」,以爲用權威式的語言、指令、行爲來管理下屬就有效,但往往成效不彰。而量子力學證明,萬物都是由「意識」決定,即所謂的「量子觀」,領導人的起心動念會影響企業文化、團隊士氣、組織動能,也是管理成敗的關鍵。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