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江南布衣CFO範永奎:“不介意做一家慢公司”
近日,設計師品牌時尚公司江南布衣確認已完成對新銳男裝運動品牌OMG及其旗下兒童運動品牌onmygame的收購。
這意味着,江南布衣又新增了運動這一細分賽道。此前,其旗下品牌矩陣已涵蓋女裝、男裝、童裝、家居等多個領域。1994年,吳健和李琳夫婦在杭州創立了江南布衣,2016年在港交所上市。截至8月13日收盤,該公司市值爲66.71億港元。
“規模化肯定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缺少一定的規模化運營,很多個性化的成本就會變得很高,特別是單位成本。反過來,當我們具備了一定規模,它就能夠實現單向且正向的循環,促進公司長期健康的發展。”江南布衣CFO範永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稱,在規模化的道路上,江南布衣其實並不着急。產品的設計和打磨,品牌力的提升是更值得關注的點。
此前,江南布衣發佈了2024上半年財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個月)。財報顯示,江南布衣在此期間的總收入達到了29.75億元,同比增長26.1%;期內利潤實現了54.5%的增長,達到5.74億元,而淨利率則提升至19.3%。
從過去五年的店鋪規模來看,江南布衣並沒有快速拓展開店,也沒有過多投入“爆品”打造中。但是,原創設計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穿越週期的理念是什麼?保持原創的生命力,其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以下爲對話實錄(有刪減)。
原創設計成驅動力
《21世紀》:作爲一家創業30年的公司,如何看待江南布衣的成長速度?是否介意做一家“慢”公司?
範永奎:其實也有投資人曾問,明年預期開店數量是多少?我們也沒有明確數字是多少。不是我們不做計劃,而是我們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品牌運營的精細化管理上。通過我們持續投入的設計和創新,穩步地提升品牌力和市場份額,所以我們不追求快速的擴張,適當地慢一點,其實也有利於我們更加長期的增長。
《21世紀》:企業的發展總有高峰和低谷,江南布衣在如此長的週期裡,是如何與其他同行競爭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範永奎:從長期而言,我們的核心還是堅持做設計師品牌。堅持是非常重要的,因爲我們堅持設計驅動,在設計驅動之下才有核心競爭優勢。在2023財年,我們整個研發的投入接近1.7億元,到了2024財年又增長了20%多,本質上是爲了實現品牌力驅動,因爲品牌是我們的重要資產。
《21世紀》:目前的服裝行業,研發投入成本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範永奎:從費用的角度,我們更多的是研發人員投入,除了產品的創意設計之外,從面料的選擇到開發,工藝的精進到研究,還是產品的定型和改進都需要人工完成。當然,我們主要是通過校招和定培生,來招募主要人才。
《21世紀》:可否介紹一下江南布衣的用戶畫像?
範永奎:首先從粉絲黏性來看,當年加入的粉絲有50%會在第二年繼續購買,然後再下一年還有40%,再下一年還有30%。三年之後,如果還在持續購買,他的穩定性就非常高了,基本上不會有流失。從年齡的分佈上,大概會集中在30~40歲。
《21世紀》:作爲中高端品牌,如何看待下沉市場?是否會有新的開店計劃或者新佈局?
範永奎:我們是一個以粉絲爲核心的全域零售,粉絲在哪裡,我們的渠道就會在哪裡。所以,有時候不是說我們的品牌在“向下沉”,而是說很多消費者他們“上來了”。另外,從城市分佈的角度,我們在一線城市以及部分重點二線城市佈局直營,在二、三線城市重點以經銷商開店爲主。
整體來看,線上銷售佔比肯定在不斷提升,經銷商和直營的零售佔比是相對比較穩定的,未來幾年也不會有太大變化。
細分市場仍有空間
《21世紀》:江南布衣集團旗下覆蓋了家居、女裝,男裝和童裝,從目前的消費趨勢看,增長的空間在哪裡?
範永奎:其實服裝行業本身足夠大,我們的定位是做一家設計師品牌。在這個願景之下,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而且在同一個領域,女裝、男裝和童裝其實都可以做不同的品牌。比如,我們剛剛控股收購了一家做童裝的品牌onmygame,它是一家注重時尚和運動的杭州企業。
所以,細分的市場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市場的容量也總是充滿吸引力。但我們思考的是,捨棄比想要更難,在這個環境下,如何能夠沉下心來做好產品堅持初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21世紀》:江南布衣在收購公司時,最看重被投公司的哪些特質?
範永奎:我們會看幾個維度,一個是產品本身,也就是調性。這決定我們是否在同一個方向上。其次,我們看它的原創設計能力。當然作爲上市公司,也會看它接下來的市場空間,它的粉絲和市場能做到什麼程度。
《21世紀》:江南布衣控股onmygame以後,在管理上有什麼樣的規劃?
範永奎:在我們控股之後,他的團隊還是基本保持相對獨立。我們更多地是扶持它往上走,給它賦能和幫助,包括產品規劃和店鋪規劃,當然後臺部門是可以共享的。
《21世紀》:江南布衣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最大的痛點是什麼?公司自身最需要去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範永奎:能夠突破的點有兩個,一個是持續地降低風險,另外一個是如何持續地保持成功,如何能持續地健康增長下去。
此外,我們還會考慮平衡規模化和個性化,如何用規模化的方式服務個性化的消費者。因爲消費者的需求會越來越個性化和細分化,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要做一個取捨,怎麼將規模化和個性化做一個平衡。
對我們來講,在面對未來新的監管要求時,怎麼能始終保持合規,並且在行業裡面打造出一些引領的ESG實踐,這是我們不斷學習、思考和鑽研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