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TW/兩岸如何對弈「九二共識」

文/陳鄭

月來,兩岸關係朝向緊縮發展大陸當局陸續借由多個國際組織會議的召開,陸續漸進地對蔡英文政府施加壓力臺灣今年被拒於國際民航組織(ICAO)、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下屬漁業委員會(COFI)的門外,便是大陸限制臺灣國際參與的例子。原因無他,無非是想借此逼迫蔡英文承認九二共識

但有其因,必然有其果嗎?此過程中是否可能衍生負面的政治風險,即大陸逼迫臺灣承認九二共識,是否反而讓臺灣內部促獨的聲浪再度高起?如果出現此發展命題,是否反而會偏離大陸政府的本意?

歷史教訓經驗

回顧兩岸幾度在關鍵政治時刻的博弈,證明大陸政府的對臺政策在摸了幾次石頭後,已經明瞭該如何過河。簡而言之,大陸對於對臺工作的推展與促生的政治效果,越來越有把握,也讓政策預期導向利益所歸。如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2000年總統大選前夕的政治喊話,如今不會再成爲大陸對臺工作的覆轍。大陸當局已學會在臺灣重大選舉前不作干預,待選後再行出手的「後發制人策略。這樣的變化,是大陸經過歷次互動的經驗而學來的,以避免在政治上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這意味大陸對臺工作已有嫺熟的預測與自制能力。

是以,若從大陸對臺工作失靈的假設,評判近期大陸在「九二共識」上的強勢堅持,一來不符合大陸對臺工作近年逐步穩健的發展,難以解釋對臺工作忽然失靈的原因,其次也難解釋既然有損自身利益,爲何又有老調重彈的行動。因此,大陸在近月對臺強勢堅持九二共識,作爲對臺一貫且幾乎是唯一說法的立場,顯然是有備而來,甚或已鋪陳若干劇本,以成就政治目的。

大陸的劇本推演

不妨先將觀點轉向,正面審視堅持九二共識,是目前兩岸恢復交往的唯一政治語言,能對大陸帶來什麼獲益?

事實上,過去不管是臺灣官方、民間抑或媒體所作的統獨趨勢民調,無非是以連續性光譜統一、獨立與維持現狀三種路徑概括。其中,主張永遠維持現狀、維持現狀再決定的比例,長年以來都高居半數以上民意支持,這也成爲始終端不出能抗衡九二共識論述的蔡英文,決意向維持現狀立場靠攏的原因,在沒有產出足以匹配競爭的兩岸論述前,站在多數民意支持的比例上,總是能偷安好一段時日。然而就結果論,顯然蔡英文雙十國慶所說的「新四不」,與重提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說法,並未讓大陸足以安下心,大陸依舊重申「九二共識及其體現的一箇中國原則,方符合兩岸關係的法理現實,是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石;是否接受九二共識,是檢驗臺灣當局領導人所謂善意的試金石」。

循此脈絡而下,意味大陸方面並不全然排斥民進黨政府現階段主張的維持現狀,但民進黨所主張的維持現狀必須以承認九二共識作爲政治擔保;如此一來,原先並未與任何政治框架關聯的維持現狀說法,將漸漸向九二共識靠攏,終被九二共識容納進去。這是一種十分顯著的變化,即臺灣未來的政治走向,不再僅僅是朝向統獨或維持現狀的意向選擇,而是絕大程度地被九二共識包裹。當九二共識成爲維持現狀論的擔保品,其擴大「守備範圍」的結果,在光譜上便是涵蓋朝向統一與維持現狀,於是當此論述確認成形之後,九二共識以外的光譜區域,便僅剩獨立一條路。這是大陸展現高明的方式,儘管未曾明言否認九二共識的論述等於臺獨論述,然而一旦維持現狀論必須搭配九二共識方能服用時,其所營造的政治效果便是「非九二共識即獨論」的暗喻

蔡英文的隱憂

另一方面,以歷史經驗來看,當大陸施壓臺灣時,臺灣內部的獨派聲量就有發酵空間,這樣的政治慣性便給大陸找到一個對臺使力的正當機會。屆時不論蔡英文如何自認存有善意,只要大陸方面依舊堅持須承認九二共識時,臺灣內部獨派的反彈自然與日俱增,一旦獨派聲勢囂張,蔡英文極力維持的冷和路線即告破功,這自然給大陸足夠的理據出面壓制臺獨。因此,當臺獨的分貝越高,在反獨即是政治正當的認識下,大陸對臺可以操作的空間便相應擴大,屆時,蔡英文如果不向統一靠攏,就會自動滑入臺獨。

這是大陸打的政治算盤,堅持九二共識到底,除了趁機擴大、包裹維持現狀的空間,穩賺之餘,還有誘發臺獨出甕的可能。一旦蔡英文無法有效壓制黨內臺獨勢力,那麼大陸便順理成章取得對臺工作的新說法,可謂一舉二得,實有高明與細緻之處。

蔡英文顯然感受到威脅,而且認知到這個威脅並不來自大陸,而在於黨內獨派。蔡英文了解,一旦黨內獨派聲勢受到大陸刺激而高漲,她自恃鋪陳得當的種種善意都將付諸流水而且難以善後。於此,如何在增進對大陸善意的同時,化解大陸對臺潛藏的謀劃,蔡英文顯然還需要更多的思慮與放膽的作爲。

美國角色所謂放膽作爲,即蔡英文曖昧重述「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已然實質表現「一中各表」,然而大陸要的是她的口頭宣示,理性至上的蔡英文還不如說出「一中」這個詞,何苦遲遲實惠而口不至。

當然,蔡英文可以堅持下去,若她始終展現對北京的善意,而這樣的善意基本上被臺灣民意認可,同時又爲美國認可時,外界看待兩岸間不善意的根源,便會劍指北京。而蔡英文對外宣稱臺灣善意不變、維持現狀承諾不變,不會屈從壓力,但也不會揚起對抗關係,這一帖政治遊說,即向大陸呼籲善意回應的同時,亦同步向國際表明臺灣不是不顧現實、片面製造政治僵局的一方,以此借力使力,讓兩岸關係麻煩製造者的角色導向大陸。

這是蔡英文明瞭政治現實後所下的判斷,從廣義上認知兩岸關係,涉及的除了兩岸雙方,還包括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的態度。而放眼過去,臺灣無論哪個政黨執政,對兩岸關係的關注始終不脫離「臺灣人民支持、美國接受、中國忍受」三大要件,缺少一塊即失衡,多了一塊便穩固。這樣的基調應是北京推動對臺工作、強勢要求臺灣非承認九二共識不可的根本,否則使力反被借力,反促成原本無暇顧及太平洋彼岸的美國,轉趨同情臺灣,這非利於北京的戰略選擇。

簡言之,蔡英文在與北京對弈的方式,不脫離傳統地緣政治慣有「兩大之間難爲小」的策略,但在戰略選擇上,蔡英文應當瞭解採取「一面倒」的作爲並不有利臺灣博取更多籌碼,反倒會讓臺灣權益與對外伸展性被鎖死,最終淪爲強權的棋子。所以對蔡英文而言,最佳的戰略座標應是將臺灣置於一個存在搖擺空間、能夠適度擺盪在兩強所需位置,以「避險」(hedging)爲指導策略的雙邊押注爲佳,這纔是最有利臺灣的生存思維。放眼南韓、越南夾在美中之間的彈性作爲,都足以爲臺灣借鏡

一中可爲兩岸善意認知的交集

於是,我們看到兩岸近來在是否承認九二共識的討價還價中,都逐步墊高彼此的衝突成本,也逐步讓自己的政治風險升高了,兩受其害。

對大陸而言,堅持民進黨要承認九二共識,除有利擴大九二共識的應用外,也暗地佈下吸引獨派囂張的餌,以提供未來策動對臺工作新說法的機會,但缺乏彈性的結果,也提供機會讓臺灣藉此向美國求援,讓大陸陷入承擔挑起麻煩的責任。

絕口不提九二共識的蔡英文在善意包裝下,或許對外能夠爭取國際同情,但內部壓力仍無法閃躲。蔡英文須明瞭,一直迴避九二共識,兩岸矛盾與黨內反彈都將與日俱增,最終她再無奈,也將步入大陸設計好的「誘獨」陷阱中,如此對蔡英文和民共兩黨都沒有好處。

是以,兩岸基於諸多分歧,政治僵局一定會有,但不該持續。解套在於溝通,且溝通必須以善意、有效作爲基礎。如果我們真心期待民共實質交往,那麼如何讓蔡英文言下的中華民國憲法架構與大陸堅持的九二共識成功對接,便是考驗民共智慧。事實上,九二共識的核心內涵就是「一中」,至於是哪個「一中」,存在模糊空間是可被接受的,從國民黨的經驗表明,至少尚可用「各表」來補述。

迴歸政治現實面,重提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論述,可謂蔡英文自認其善意已達最大值,同時也是大陸認定蔡英文兩岸論述具有善意的最下限,再低就不堪稱作善意。在民共之間尚未發展出創造性的新論述前,民進黨再無奈也只能被動地被框限在九二共識的陰影下與大陸互動。

若欲解決兩岸僵局,民共雙方在認識上,都不應再將九二共識視爲鐵板一塊。現階段要民進黨去承認九二共識的政治難度,幾乎等同要北京接受民進黨否認九二共識一般。民進黨在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屋頂下,不否認九二共識的立場,尚存一絲「政治美感」;但對北京而言,民進黨雖然踩在一條九二邊界之內,但仍未正面承認九二共識,尚不能輕言過關。

蔡英文重提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正因留存一絲不否認九二共識的「一中」氣味,也是民進黨中央在歷來光譜上相對接近大陸主張邊界的立場,才讓大陸雖不滿意、時有警告,但並未真正撕破臉。殷鑑不遠的是當年曾一度主張「九二精神」的陳水扁,在兩岸溝通不良後揚長直奔「一邊一國」論述,造成兩岸關係極度惡化,這應是目前大陸所忌憚,亦是蔡英文應竭力避免的覆轍。

兩岸目前缺乏認知善意,蔡英文若有心暖化兩岸關係,不如明言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本質便是「一中」,這既符合憲政說法,也不致陷入「共識」爭議。當然,此論述未必是民共最滿意的解答,但政治的要義就在於妥協,若兩岸能借此打破政治僵局,又何嘗不是一種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