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信披指南及行動方案出爐,探索中國標準和實踐樣本
中國上市公司ESG實踐又添重要指南及行動方案。
11月6日晚間,滬深北交易所就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編制指南公開徵求意見,包括《第一號 總體要求與披露框架》和《第二號 應對氣候變化》(以下統稱《指南》)。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爲11月21日。
同時,爲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做好五篇金融大文章,提高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質量,同日,上交所發佈《推動提高滬市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質量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下稱《行動方案》)。
商道諮詢首席專家、商道融綠董事長郭沛源認爲,《指南》和《行動方案》的發佈,向市場傳遞了更加明確的信號,即交易所對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十分重視和積極推動,有利於引導上市公司更好理解和落實ESG報告指引的要求,提升上市公司的動力和能力,同時也有望在未來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ESG報告質量。
三大交易所發佈ESG信披“教科書”
今年4月,三大交易所正式發佈《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下稱《指引》),明確了可持續發展報告信息披露框架,從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三個方面設置21個具體議題。《指引》自5月1日起實施。
此次《指南》定位於《指引》的“教科書”和典型實踐推薦,針對完善可持續發展治理架構、雙重重要性評估分析、四要素披露框架應用、氣候情景分析等重點難點內容,提供更加具體的應用指南。另外,《指南》以輔助參考爲主,不設置額外的強制披露要求。
“過去幾個月,上市公司問詢的內容主要集中在重要性分析和氣候情景分析等問題上。《指南》對這些問題做了比較詳細的解答,還提供了示例。這對上市公司更好應用ESG報告指引有很大的幫助。”郭沛源稱。
德勤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謝安認爲,《指南》內容突出重點和難點問題的分析和指導,在《指引》的基礎上提出了更細緻的操作要點。這不僅使一般水平的企業能夠迅速開展ESG相關工作,避免走彎路,又可以讓領先企業充分發揮引領作用,做優做強。
他進一步分析稱,在重點和難點方面,《指南》尤其針對雙重重要性分析、可持續治理、氣候風險管理等企業普遍關心的難題,提供了細緻的操作指導,包括具體的步驟、工具和示例等。此外,氣候披露部分提出了細緻的核算方法和標準,與國際通行準則、中國碳排放覈算標準、排放因子的選取等建立了互相索引關係,以及總結了披露要點,極大地提高了實用性。四要素披露框架也涵蓋多個關鍵領域,提供了必要的細化指導,爲企業提供更全面的操作指引。
興業銀行高級研究員吳豔陽也表示,《指南》的突出特點是非常貼近“實戰”,直面上市公司ESG披露實踐的普遍痛點,針對如雙重重要性等難題進行了詮釋,幫助上市公司更好理解《指引》並開展披露實踐。
業內對後續政策的完善空間也存期待。郭沛源稱,這次提供了兩份編制指南文件,而《指引》涉及21個議題,還有很多議題的編制指南有待研發。
記者瞭解到,後續各交易所將在證監會統籌下,根據市場需要加快推進其他重要議題具體指南的制定,逐步實現對《指引》重點內容的全覆蓋。未來將形成以《指引》爲強制性和底線要求、《指南》爲參考性規範和典型實踐推薦的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制度體系。
謝安分析稱,《指南》提出了一種“逐步推進”的實施策略,採用“成熟一部分,推進一部分”的小步快跑方式,將依次推出涵蓋全部議題的具體操作指南。這種穩步推進的方式,也符合國際和國內的發展現狀,確保了企業在逐步提升的過程中,更有系統性地推進ESG實踐。
滬市三年行動方案出爐,探索ESG實踐中國樣本
近年來,滬市公司將ESG理念和要求融入商業模式和管理體系,持續探索ESG實踐的中國樣本。
2023年度滬市共有1896家公司建立了環境保護相關機制,佔比超八成,環保投入金額超2000億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當量超8億噸。同時,滬市公司通過資金幫扶、消費幫扶、產業幫扶、就業幫扶、人才振興、涉農貸款、支農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等多種舉措,促進當地產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2023年度合計投入超1000億元。
滬市公司在ESG實踐方面的探索,爲制定ESG信息披露中國標準提供了較爲豐富的素材,也成爲投資者投資中國企業的重要考量。
據統計,2023年度滬市有1187家公司發佈了ESG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或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率超52%,同比增長超5個百分點,披露數量和披露率均創新高。評級方面,連續兩年納入MSCI評級的241家公司中,69家公司評級等級提升,A等級以上公司數量由15家增長至38家。投資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國內ESG公募基金產品達到273只,規模超過2600億元。滬市ESG信息披露、評價與投資良性互動的市場生態已初步形成。
郭沛源認爲,三年行動方案的出爐,說明上交所對ESG信息披露非常重視,特別是重視ESG報告的質量提升和價值發現。質量提升是讓ESG報告的質量更高、披露的信息更加有用和可用;價值發現是讓ESG報告對公司價值有正向反饋,包括綠色轉型融資得到有力支持、上市公司得到合理估值等。
此次發佈的《行動方案》將在鞏固滬市上市公司現有成果的基礎上,根據國內配套基礎制度建設進度、上市公司披露能力和基礎等實際情況,推動解決上市公司面臨的內在障礙和外在制約。在實施節奏上,緊跟國家戰略發展需要,結合上市公司承受能力把握推進速度。
就具體內容而言,上交所從信息披露能力建設、信息披露服務和監管、加強資本支持、ESG評價評級和投資、上市公司宣介和國際交流合作、數字化建設六大方面,形成了17項具體工作安排。
其中一大方面是提升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能力與監管服務效能。根據《行動方案》,上交所將持續優化ESG信息披露制度體系,積極推出數字化工具和培訓服務,爲上市公司編制ESG報告提供“工具箱”,定期發掘優秀案例與特色成果。
就監管方面而言,上交所將加強對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的審覈,對於違反《指引》規定的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等主體,根據情節嚴重程度採取相應的自律監管措施,提高“惡意漂綠”、選擇性披露等行爲的違規成本。
《行動方案》強調,加大對上市公司ESG披露和綠色轉型的資本支持力度。具體舉措包括:將持續創新ESG金融服務和產品,豐富ESG指數產品供給,鼓勵發行各類ESG主題基金,支持中證指數公司ESG評價結果在各類金融產品中的應用,爲ESG評級高的上市公司提供融資便利,引導更多資金流向可持續發展領域。
那麼,如何推動提高上市公司ESG評價、評級水平?《行動方案》指出,支持中證指數公司ESG評價結果在指數、基金等各類金融產品中的應用,進一步提高市場認可度和品牌效應;同時,做好與國內國際主流評級機構的溝通交流,引導相關評級機構客觀、公正評價上市公司ESG表現和可持續發展相關風險機遇。
此外,《行動方案》提出,加快推動ESG數字化建設,將利用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算法,探索形成上市公司ESG數據庫,推動ESG數據信息在各類場景中的應用,支持中證指數公司豐富氣候轉型評價等ESG數據產品,爲可持續投資提供參考。
郭沛源稱,在這些舉措中,最爲關注“鼓勵上市公司開展第三方鑑證或審驗”,以及“做好與國內國際主流評級機構的溝通交流”這兩方面。
影響幾何?
近年來,ESG報告愈加受到上市公司重視。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底,超220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或社會責任報告,家數再創新高,近三年披露家數年均增長20%左右。
郭沛源認爲,以往ESG報告缺乏嚴格的本土化的披露標準,上市公司經常會參考國際標準或相關部委的要求。4月份發佈的《指引》和此次發佈的《指南》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滬深北上市公司可以按照交易所的要求編制報告,對照編制指南部署報告編制工作。
在謝安看來,《指南》在可持續披露領域建立了一套中國特色的通用語言,無論是披露主體、服務機構和鑑證機構都能用這樣一套完整的語言體系來進行對話和交流。這樣不僅減少了偏差,也可以提高信息披露的質量和完整性。
“此外,《指南》提供了一套集中且實用的工作框架,提供了國際準則和優秀實踐的做法,這爲披露主體和諮詢公司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可以說是一個集中的工具包。”謝安表示,《指南》的發佈,也充分體現了推進落實《指引》要求和ESG實踐的決心和信心,便於企業和服務機構做好中長期規劃,循序漸進,不斷提高ESG披露水平,進而更好地融入企業的轉型發展戰略。
吳豔陽認爲,《指南》與《指引》一起組成了中國上市公司ESG披露最權威的披露規則,同時《指南》對於市場關心甚至有困惑的ESG議題進行了深入分析,有助於釐清相關概念,減少分歧,既降低了上市公司學習成本,也是對第三方服務市場的進一步規範和引導,有助於優秀的企業和機構脫穎而出,遏制ESG披露“假大空”,對於塑造健康的ESG行業生態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在受訪人士看來,《指南》對於推動上市公司積極投入ESG實踐以及市值管理也有積極作用。
吳豔陽表示,《指南》致力於解決企業ESG面臨的突出問題,既回答了機理理論,比如傳導機制,也給了具體的操作流程指導,讓企業知其然更知所以然,能真正幫助企業將ESG融入業務和經營管理,極大推動上市公司實踐,對其市值管理也有積極作用。
“《指南》可以將市值管理工作推向一個更科學和可量化的軌道。”謝安也表示,通過提供系統框架,評級機構、投資者以及客戶都可以在這個框架下全面瞭解企業的ESG表現。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這使其市值管理不再停留於講優秀案例或故事的階段,而是以客觀、科學的方式去展示全面戰略與績效,這無疑有助於市值管理邁上新臺階。
謝安同時稱,在實際的市值提升角度,《指南》也有利於讓投資者看到財務報表以外的信息,幫助企業吸引更多長期投資者,激發市場對企業長期價值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