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還是在就地過年 農民工上演“返鄉變奏曲”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劉小燕

閱讀提示

又近年關,春運大幕也已開啓。目前,多地發出務工者就地過年的倡議;同時,國家發改委也指出,有的地方採取“一刀切”措施,這是堅決不允許的,不能阻斷人員出行、返鄉,要給人民羣衆多些保障、多些便利。

這個特殊的春節,疫情防控將怎樣影響務工者的返鄉決策?一起來看看……

受去年初疫情影響,不少企業被迫裁減人員或者推遲復工日期,外出務工者的返工返崗節奏也被打亂。

又近年關,與常態化防控措施共生共存一年的經歷,又會怎樣影響到務工者的返鄉時間?記者採訪了一些農民工,發現他們的返鄉決定各不相同。

漫畫:趙春青

爲避免春節無法團聚,有人早已踏上返鄉路

2020年最後一天,郭少軍女兒從網上訂購的沙發終於送貨到家,這是女兒參加工作後爲家裡添置的第一個大件兒,也是老屋翻修後迎來的最後一件新傢俱

裝修計劃是一家人在去年初居家期間商議的結果,夫妻倆爲此在去年的11月10日,就從廣東中山市小欖鎮的建築工地回到湖北荊州老家,而往常返鄉的時間至少要到臘月。

今年剛好50歲的郭少軍是村裡有名的泥瓦匠,年輕時在村子和鎮上爲人蓋房謀生。直到2012年女兒考上大學,郭少軍和妻子決定跟隨同鄉包工頭去廣東的工地幹活,他們認爲,“跟着包工頭出去打工,只要你想幹就一直有活兒幹,而且沒有了人情往來的開銷,能攢下錢來”。

爲了女兒的教育支出和自己的養老儲備,夫妻倆年年都是正月出發、臘月中旬返鄉,在建築工地省吃儉用:郭少軍負責根據圖紙切磚砌牆,妻子在一旁幫助遞磚、攪動砂漿等,下工後一起買菜做飯,每年能掙十幾萬元。

去年3月中旬,廣東省東莞市、中山市等地陸續成爲低風險地區,各工地爲避免人員聚集直至4月份才組織復工,郭少軍到4月11日終於搭上同鄉的順風車出行,前往年前存放行李的東莞石碣鎮工地。

“到石碣的時候是凌晨4點,在工地宿舍簡單休息後,我們就拿上所有的行李,去了中山市橫欄鎮的新工地。”新工地的工期共持續5個月,郭少軍和妻子掙了6萬多元,隨後被包工頭調往小欖鎮的工地建造樣板房。同時,郭少軍向包工頭提出申請,在樣板房建設結束後就啓程回家

這個提議一開始並未得到包工頭同意,他說:“年後好不容易纔復工,很多工程都等着工人幹活,希望能多趕一趕工期。”因此,郭少軍特意請包工頭在工地旁的家鄉飯館吃飯,並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家裡的屋頂漏水急需翻修,再冷一點回家就不好動工;再加上自己只能坐公共交通回家,廣東外來務工人員多,人流量大,擔心年末疫情再次反覆回不去,只能把返鄉的時間提前。”一番推心置腹後,包工頭最終理解了郭少軍的想法,並開車送他們到火車站,叮囑他們平安到家。

爲多掙些錢,有人一直堅守崗位直到停工

在橫欄鎮新工地務工期間,郭少軍認識了來自湖北鍾祥市吳兵和王姣夫婦。同樣是5個月的工期,吳兵夫妻倆的工作效率是郭少軍的兩倍,工資也達到將近12萬元,這讓郭少軍非常吃驚,“我們每天只能用掉5車左右的砂漿,他們可以用10多車,將近3個立方,速度很快,王姣忙着給吳兵遞砂漿都來不及。”

除了吳兵和王姣夫婦更年輕,在體力上更勝一籌,他們如此賣力的原因還在於更重的生活壓力。吳兵今年35歲,年輕時學過泥瓦匠的手藝,外出務工攢下一些資金後,2019年初回家嘗試做木材生意。但由於缺乏經驗,木材公司經營不善倒閉,原本就計劃着2020年再次外出打工。

疫情延遲了他的外出計劃,等到各省市交通順暢後,他第一時間聯繫了以前的包工頭,收拾好工具和儀器,帶着妻子加入工地幹活。“創業失敗雖然沒有造成債務,但還是賠了十幾萬元的本錢,這都是以前打工辛辛苦苦攢下來的。再加上家裡還有兩個在上小學的兒子,以後用錢的地方還有很多。”

因爲是開車從老家去廣東,吳兵帶了更多東西到工地,例如自家醃製的臘魚臘肉衣服被褥,還購置了一個小冰箱。王姣平時在工地幫忙幹完活兒後會提前回到宿舍,在小廚房準備好兩人的晚餐,等待吳兵完工一起吃飯。她說:“一般工地旁邊就有農貿市場,5月份之後允許自由出入工地,休息的時候就會自己出門多買點兒菜,自己做的還是比食堂更合口味兒。”

橫欄的工期結束後,吳兵夫妻又被派往了東莞大朗鎮的商品住宅樓工地,包工頭告訴他們那邊還有很多活要做,可以一直幹到年底。看到郭少軍更新了去年11月已經回家的朋友圈,吳兵還去和包工頭求證,是不是已經要放假。“今年出門的時間就已經推遲了很久,我們還是打算多幹一些時間再回去,畢竟我們還很年輕,家裡老老小小的開支都指望着我倆。”

1月13日正好是臘月初一,吳兵告訴記者已經準備啓程返鄉,開車預計當天就能到達。他說:“原本還想待到臘月中旬再回家,老闆下了通知18號全部停工,可能也是擔心年底疫情反覆,我們還是決定早點回家看孩子。”當天,吳兵和妻子特意出門逛了一趟商場,給孩子和老人採購了新衣服。

更多人決定在務工地過年:“不能給防疫增加負擔”

將郭少軍夫妻和吳兵夫妻組織到一起的包工頭,正是已經在建築行業摸爬滾打近30年的劉波。劉波的老家在荊州市公安縣,上個世紀90年代就出門到廣東打工。“開始也是自己在工地砌牆,後來找別人借錢買機器和設備,慢慢地開始組織工人、接工程項目。”業務逐漸擴大之後,劉波在東莞購置了一套房,以便能有固定的住所。

憑藉多年項目經歷,劉波手下有將近50名常用務工人員,大多是來自湖北荊州市公安縣、石首市監利市的同鄉,以及周邊湖南、安徽、貴州等省的工人。這些工人以泥瓦匠工種爲主,加上少量的木工和幫助打雜的小工。通常情況下,劉波所帶的工人們同時分佈在三到四個不同的工地,根據各個工地的工程進度需求隨時隨地調配。

爲了方便在工地之間往返,劉波很早就買了車,不僅用來自己跑工程對接,還經常接送工人從車站到工地、幫助工人搬家。2020年湖北解封之後,劉波第一時間回到東莞,14天隔離期結束後,立即趕去處理去年的工程進度。他向記者介紹,最擔心的是之前存放在宿舍的儀器和物資。“工地宿舍區來來往往的人員複雜,我必須趕回去確認東西沒有丟失,這都是工人們吃飯的傢伙。”

除此以外,他還要忙着對接新工地,包括選定工人宿舍和廚房區域,聯繫材料存放的場地,根據工人數量劃定好各自的施工範圍,把需要的砂石、磚塊、推車等物料上報。將這些事宜處理完,來自各個地方的工人們也陸續聯繫劉波,確認抵達工地的時間和實際就位的工地地點。

據劉波介紹,去年大部分工人還是選擇外出務工,只是返鄉的時間不再集中在臘月中下旬。“每位工人考慮的因素都不一樣,有的寧願少掙一點也要提前回去,有的因爲出來時間晚就想多待一段時間,都是可以理解的。”1月13日,工地通知所有工程在18日停工,組織工人陸續返鄉。劉波迅速將消息通知給工人,提醒大家儘早回家過年。

無論對劉波還是郭少軍、吳兵等工人來說,最在意的還是辛苦一年的工資能否打款到位。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人民羣衆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合理有序引導羣衆就地過年。原本還留在廣東等待工資結算的劉波看到25日發佈的消息後決定不回湖北,和妻子一起留在東莞過年。“每位工人回家前都已經結算覈對好勞務費,他們都在家等着我打錢,我一定要留下來拿到工資。”

記者瞭解到,除了劉波,有不少務工者都願意響應國家疫情防控的號召而留在務工地過年。老家在湖北武漢陶佩是中國石化恩施七裡高速加油站加油員,她說:“父母早打電話催我回家。去年武漢疫情那樣嚴重,全中國以舉國之力幫助武漢,今年我也不能給國家添亂,我相信父母能夠理解。而且,今年有好多人在這裡過年,跟一個大家庭一樣也挺好的。”

老家在四川涼山冕寧縣吉都作姑子是中鐵十局江蘇揚州運河快速路項目上的一名鋼筋工。他說:“結束了這一年的漂泊,其實我最想回到家人身邊,吃上一頓臘肉。只可惜疫情無情,我不能給防疫增加負擔,所以就不回去了。我希望在即將到來的牛年裡,一切都會迎來新的轉機。”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甘皙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