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常規!音樂產業的6大綠色革新

演唱會、音樂活動通常會產生大量碳排放,藝術家與主辦單位紛紛尋求更環保的演出方式。(圖片來源/pexels)

從演唱會到錄音室,國際上各種永續行動漸漸翻轉既有印象,音樂產業掀起一波波「綠色革新」,包含會場提供循環杯使用、環保專輯包裝到場館綠色能源供應等,本文盤點6點永續行爲,讓享受音樂的同時,環保意識也同步進行。

演唱會、音樂活動通常會產生大量碳排放,藝術家與主辦單位紛紛尋求更環保的演出方式。舉例而言,英國樂團 Coldplay 於 2023 年底在高雄舉辦演唱會,採用可回收 LED 手環,舞臺設備亦選用可重複使用或回收材料,並以節能 LED 照明取代傳統燈光。

另外,英國格拉斯頓柏立音樂節(Glastonbury Festival)則倡導「成爲氣候英雄」,鼓勵觀衆搭乘大衆運輸前往會場;日本的富士搖滾音樂祭(FUJI ROCK FESTIVAL)推動森林資源的循環利用,於會場周圍種植樹木;而臺灣太空港音樂藝術嘉年華則全面使用綠電,2022 年成功舉辦全綠能供電戶外音樂節。

傳統 CD、黑膠與周邊商品的塑料包裝造成嚴重浪費,許多音樂人選擇使用永續材料,像是Coldplay樂團放棄一次性塑料,改用可堆肥材質包裝專輯;Billie Eilish 則推出有機布料製成的環保系列服裝。

演唱會能源消耗龐大,場館逐步採用綠色能源,減少碳足跡。例如,倫敦The O2 場館部分供電來自風能與太陽能;許多戶外音樂節亦引進太陽能發電機,並以 LED 照明取代高能耗燈光設備,降低能源消耗。

串流音樂取代 CD、黑膠等實體音樂產品的需求,進一步減少塑料和紙張的使用,如Spotify 和 Apple Music 等平臺,讓音樂不再依賴實體生產即可傳遞至全球,亦使獨立音樂人更容易接觸廣大聽衆。

串流音樂取代 CD、黑膠等實體音樂產品的需求,進一步減少塑料和紙張的使用。(圖片來源/pexels)

音樂節很容易產生大量廢棄物,對此各主辦單位積極推動減塑政策,像是臺灣春浪山線音樂節、臺南浪人祭,導入循環餐具制度;Glastonbury 音樂節則全面禁用塑膠製品,以降低環境衝擊。

音樂人不僅在舞臺上演出,也積極參與環保行動。美國歌手怪奇比莉(Billie Eilish )曾與非營利環境組織REVERB合作,在巡演中推動綠色行動;Coldplay承諾實現碳中和巡演,並喊出每售出一張票就種一棵樹;此外,田馥甄《渺小》、周杰倫《梯田》等作品亦融入環境議題,提高大衆意識。

音樂產業正朝永續發展邁進,從低碳巡演、環保製作到綠能場館,隨着更多音樂人、場館與粉絲投入「綠色革新」,讓音樂不僅是旋律,更是對環境保護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