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教育空間,拓展「共享」力量 百貨循環建材再生地方文史基地

一間高中教室,除了學生排排坐面向黑板,重複地上課與考試,還可以有什麼不一樣的可能?

在金山高中的教室裡面,除了課桌椅,還多了斜屋頂式的廊道展架、可變換式的箱型階梯,以山形的斜頂、堆疊的箱體,打造出金山特有的山巒意象,加上金黃色與藍色的代表色彩點綴,爲金山的風貌畫龍點睛。

金山教育文史基地改造,運用了環球購物中心的改裝建材,讓循環永續的概念擴及到高中校園。 圖/李清宇 攝影

翻轉的教室空間,搖身一變成「金山文史教育基地」,擺放着高中生在金山地方的攝影照片,以及許多地方文史的書籍資料。更特別的是,改造的建材,來自環球購物中心商場及專櫃的改裝替換材料,由文化大學建築系師生攜手改造,百貨建材不但重新循環,找到了新生命,也給地方文化與教育,開展更多的想像力。

幸福從永續日常開始 山海之間的循環再生

作爲與生活緊密相關的百貨商場,環球購物中心把「打造日常生活的幸福」視爲重要精神,而實踐永續生活,更可以讓幸福不間斷。從商場本身做起,在百貨空間內放置魚菜共生的系統、定期舉辦永續小學堂,來到商場的人從日常就可以貼近永續。

環球購物中心更積極把永續的概念向外擴散,並與大學的建築系合作「愛循環」計劃,2023年將商場及專櫃改裝替換的建材,用來改造桃園奎輝國小的「偏鄉圖書室」,讓永續教育向下紮根。

今年,則把循環建材帶往了位於山海之間的金山高中,並與文化大學、金山高中一起建構了獨特的金山文史教育基地。

文化大學建築系的師生,將原先的百貨建材再造,鋼骨、木條搭建成了展示架,並依據高中教育的使用情境,可以變動組合。 圖/李清宇 攝影

「除了基本的再循環,更看見了令人驚豔的創意!」環球購物中心行銷處協理陳子彥,來到現場看到每一塊建材,包含鋼架、木條、木箱,都發揮了巧思,展架不但有輪子、可以隨時移動,靈活組裝應用。金山文史基地的改造成果,也將成爲他們的動力,把「循環」的理念持續滾動下去。

宛如「變形金剛」的高中教室 創造全新教育體驗

「我們重新去定義一間教室,揮灑不一樣的創意!」參與改造計劃的文化大學建築系學生王凱強,反思過去高中上課的情境,希望透過建材去創造更多教室裡的小空間,讓教學不會只有單一形式,打開各種交流與學習的可能性。

文化大學建築系教授駱又誠認爲,建築設計需要貼近使用者的需求,這一次在金山高中教室的改造策略,運用了「模具化」的概念,以手上有限的建材,設計出一個個可以增減、變換的結構,在不同使用情境中,就可以適時做變化。

對於建築系的師生來說,這一次的改造也是全新的學習。「以前的專業訓練是想要做什麼,就拉一個模型出來,但這一次卻是反過來,在有限的框架與素材下,以使用者爲出發的思考。」他們期待透過這次「逆向思考」的建築設計,循環建材能讓高中師生有多元的空間體驗。

循環建材該如何融入建築設計專業,也成了大學專業的全新課題。 圖/李清宇 攝影

教育向下紮根 逆向思考激發創意

文化大學建築系教授駱又誠說,建築產業其實耗費很多環境資源,這是他們初次嘗試循環建材的設計,爲了能夠延續「循環」的概念,他們儘量讓所有設計都採用標準化、模組化、單元化的方式,之後就可以大量的重複再利用。

「在這樣的空間裡更能激發創意、突破框架!」金山高中的校長陳玉桂樂見這樣的空間能替高中教育增色。尤其,金山高中屬於教育部定義中的偏鄉高中,而當孩子來到這裡之後,會知道金山有美麗的山海,對在地有更多的認識與感受,未來偏鄉就再也不是偏鄉。

翻轉高中教育空間,高中生們可以在這裡激盪出更多元的交流與創意火花。三月也在金山文史教育基地,與文化大學藝術季合作展出學生在金山地方的攝影,孕育着地方萌芽的年輕力量。 圖/李清宇 攝影

陳玉桂期許,以循環建材創造出來的基地,未來可以回饋到永續教育中,讓學生認知到,這間教室就是一個很好的現地教材,培養能力,用創意去迴應社會與環境問題。

共享無限大的循環效益

嶄新的金山文史教育基地,除了把循環的永續概念接續新篇章,基地的「共享」性質,更翻轉了大家對空間與資源的固有概念。

「透過跨產業合作來落實共享的概念」陳子彥說,這是環球購物中心的重要理念,除了提供資源和素材,還需要不同的角色一起行動,落實想法。企業不但實踐ESG、大學實踐了大學社會責任,高中更在新課綱的互動共好概念下,持續支持着教育與地方。環球購物中心未來規劃,讓基地中的金山地方展品,也能在百貨空間展出,在地的美麗就可以被更多人看見。

未來,金山文史基地將與金山地方社區相互共好,開放給在地創生的夥伴,聚集更多共創的能量。這一次的行動,循環的不僅只是建材本身,更能將無形的價值一起共享給更多人。

環球購物中心認爲跨域的合作,能夠將共享的影響力發揮到最好。 圖/李清宇 攝影

Take action!加入《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