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國產接受中國疫苗? 臺灣政治、生技產業付之一炬

●saitou68201/PTT網友

其實要看疫苗問題的話,得要把疫苗問題當成政治問題來看,焦點纔不會失準。

經濟角度 臺灣不需要開發疫苗

疫苗這類高級生技產業產物全世界只有少數國家藥廠有能力開發,現在上得了檯面的大廠幾乎都是英美德之類的國家,中俄算是次一級水平,而臺灣生技產業開發疫苗的作爲,基本上算是全世界的異類;因爲如果單純按照經濟學的原理來看,以臺灣這個市場大小跟經濟體量,是屬於根本不需要,也不應該開發國產疫苗。

因爲如果考慮到後續的市場、成本等問題,臺灣國產疫苗在國際市場肯定是上賣不贏甚麼莫德納、牛津AZ、嬌生之類的大廠,更不用說要跟有國家經濟撐腰,虧本贈送給非洲的莫三比克或是甚麼剛果共和國之類的中國疫苗;就算效果差,反正中國用送的,免費拿一拿打一打,馬馬虎虎也就算了。

所以以經濟學的角度來說,臺灣其實是沒有必要獨自開發疫苗的。

▲蔡英文赴指揮中心視察,視訊瞭解國產疫苗進度。(圖/翻攝蔡英文臉書)

政治、防疫驅使疫苗開發

然而,選擇開發疫苗基本上就是長期的政治與防疫考量。可以說,大方向其實就是考量臺灣在國際上的相對孤立地位,以及臺灣在國際政治上還不是一個正常國家的問題;用這個角度來看,視角就會不同。

這有點類似於國防產業的角度,正如同全世界人口、市場跟臺灣差不多大小的國家,或是經濟水平差不多的國家,很多根本沒有自行開發、生產國防武器相關的產業,但臺灣有;生技產業跟疫苗也是,很多經濟水平比臺灣高的歐洲國家,其實都還未必能弄得出來。

但問題是,由於去年開始,疫情在全世界各地開始大規模擴散,正在開發中的疫苗會得到高額的投資贊助,甚至是在開發完成後遭到大規模的搶購,完全是可以預期的事情;而因爲疫苗的開發與分配牽涉到每個國家的問題,政治本身就是擁有對資源分配的權力,所以國家運用強制力介入疫苗分配的問題其實去年也屢見不鮮。

加拿大之前纔對美國硬搶疫苗訂單,硬把加拿大往後卡的這件事情超不爽。在政治、經濟上,加拿大跟美國已經是很接近的盟國了,美國人都能直接這樣卡,就更不要說甚麼遙遠的亞非小國了;在美國人民的利益及美金的硬實力下,就是美國優先

對於能開發、採購疫苗的國家來說,能滿足自身國民的需求是最關鍵優先的問題。

▲疫苗接種。(圖/路透

全球疫苗分配依據

因此,在沒有確保自身的分配前,要求大藥廠公平出貨給全世界每個國家是毫無意義的;要求美國藥廠優先處理菲律賓的訂單,而不是先處理美國人的訂單是毫無意義的,儘管菲律賓的疫情擴散的程度也很可怕,但疫苗訂單怎麼分配,並不是依據疫情嚴重與否來決定的。

甚麼美國人拿100萬劑、菲律賓人100萬劑這種邏輯,而是以市場大小、誰在政治上是自己人,需要優先保護之類的角度來決定的。

而站在總人口數跟市場的角度來看,臺灣其實屬於國際疫苗大廠可以忽略的小市場;整個臺灣纔多少人口,要說每個人打兩劑,也就4600萬劑吧。

如果不是像COVAX之類的平臺分配機制要求要分給相對弱勢的國家,否則我是完全想不出理由爲什麼那些非洲國家有道理比某些英國人還早打到疫苗;事實上,像臺灣就是以「非聯合國會員國」的定位獲得分配。

因此,從市場、國際地位分配的角度來看,臺灣都不具備在爭搶疫苗訂單上的優勢,更不要說還有像中國復星代理權、中國市場訂單更大、中國政治干預之類的問題;有些人會說,疫情危急,政府是不會一次買個3億劑,或是直接出國際價碼的五倍、十倍來買疫苗?

聽起來好像很合理,但基本上這是不可能在實務上執行的。

▲花遠高於市價的費用買國際疫苗可行嗎?。(圖/pexels)

打腫臉充胖子?

光是採購出現的價格問題,就會搞死所有敢經手這種案子的承辦人;國內廣大敵對政黨及很會審預算的立法委員會看着你的預算申請書,大搖大擺的問明明人家一劑賣10美金,結果你一劑要出50美金去買,執政黨是不是該解釋一下這中間黑了多少錢?

還是我們的政府就是這麼無能,沒辦法買到一劑8塊美金的疫苗?爲了廣大人民的荷包着想,我們要堂而皇之的凍結你的預算,絕對不能讓你做出這種喪權辱國的事情,還要讓監察院像調查宇昌案一樣好好調查一下這個五倍預算的採購是怎麼回事,你各位承辦等着吃牢飯或丟官。

所以你真的要政府出5倍價格這種在政治上不負責任的價格,筆者敢保證預算一定出不了立法院大門,就更不要說訂單了,肯定也沒人敢通過或是執行。

更不要說如果從實務上來看,你打腫臉買了3億或是2億劑疫苗,會被反對黨攻擊到甚麼樣子,這種東西就是純屬於鍵盤鄉民的空想,毫無現實的半分可行性。

▲立法院審預算。(圖/記者屠惠剛攝)

特殊案例:以色列

有些人後見之明的在那邊問,爲什麼以色列可以先拿到疫苗,原因是因爲他們不但超買(對,就是超買)、溢價買,而且還做了一個現在臺灣人還沒做,但聽到要做就堅決反對到底的事情:「拿國民給疫苗公司當早期實驗數據體」

更何況,我們講白一點,很多事情都是後見之明的。我們得要坦蕩蕩地說,如果去年4、5月全球大爆發,臺灣靠着封鎖國境口罩提前部屬等政策而損傷很小時,有兩條路讓大家選。

一條是延續成功經驗,反正口罩戴上、國境封好、邊境檢疫做好,人們可以繼續維持正常生活;另一條是我們把全國國民交給安全性跟風險都未知的疫苗公司,讓他們做人體數據,以高昂的第一步防疫失敗的代價,在去年的每天都有人死的狀況,換取疫苗優先注射的條件。

坦白說,鬼才相信去年的臺灣人會選擇後者。

從今年過年後,AZ疫苗抵達,但臺灣多數人根本不願意施打的狀況來看,要去年的臺灣人放棄防疫結果,要求大家同意當人體實驗,臺灣人是不可能同意的;就政治上而言,臺灣去年贏了第一階段,而以色列和其他歐美國家是輸得很慘的,所以他們有動機爭取翻盤的機會,臺灣政府則不可能在政治上這樣做。

▲以色列能第一時間超買疫苗,有其原因。(圖/路透)

上半場表現 限制下半場發展

政治家在考慮的問題,一向都是爭取眼前的勝利跟解決眼前的現實問題;沒有任何一個政治家會在去年說,我們不要走封鎖邊境、口罩防疫的路線來換取成功,我們走一條讓防疫失敗,大家提前染疫,獲得全民抗體跟爭取疫苗人體實驗的機會,這樣我們就可以先輸後贏。

廣大熱愛裝逼的知識分子現在肯定會裝逼的說,如果這樣可以,他們願意接受;但實際上去年要是有哪個政治人物敢這樣主張,廣大的人民羣衆會以比光速還快的速度轟他下臺。陳時中也不需要等到今年才被槍斃,而是從去年3月到現在的每週都可以槍斃一下。

因此,這就是一條發展路徑的限制。臺灣爭取了早期的防疫成功,因此不需要在去年面臨全球幾乎每個國家都要面對的毀滅性經濟衰退跟疫情爆炸,反而是逆勢發展;這讓臺灣政府有本錢發展經濟,並以成功路徑爲依歸,穩健的採購、發展自有疫苗技術跟生產。

因爲在3月的角度來看,臺灣的防疫成果是有這個本錢的。如果你一開始成功,跟你一開始失敗,後續的選擇跟會走的路徑是完全不同的;基於成功後的路徑限制,臺灣防疫上的整體路徑,都會以這個前提來發展,而不是走一條防疫失敗的國家會採取的冒險策略。

▲臺灣疫情升溫,許多活動紛紛取消、延期。(圖/記者李毓康攝)

國產疫苗V.S.國防工業

至於等待疫苗自產,這就跟發展國防工業的邏輯類似。考慮到國際市場上對疫苗的採購及分配上的問題,以及未來疫苗有可能因爲病毒變異而減少作用,或是需要調整的情況下,儘管在市場經濟跟總體量上並不划算,但臺灣政府走的是一條只要發展成功,就能自己掌握疫苗改良、生產和市場的路線。

也就是說,只要臺灣的疫苗開發可以成功、量產,未來就能夠自己掌握技術,並且減少對外部技術的依賴,也能擺脫市場上的限制條件;這個邏輯跟臺灣發展軍事國防產業、國艦國造、國機國造之類的軍事自主的概念是完全一樣的。

正如同臺灣研發改良的經國號是沒有國際軍火市場的產物,但它是當年因應臺灣如果有朝一日買不到美國戰鬥機時的最後一手;你不能以2021年時後見之明的觀點說,臺灣終究在1992年能買到F-16的,何必自主研發呢?這對1982年時正在聯中抗蘇的美國政府,以及在此一趨勢下軍購之路風雨飄搖的臺灣政府而言,純屬完全不可預期的。

臺灣中科院研發的各型飛彈雷霆兩千之類的多管火箭系統也幾乎不會有甚麼外國買家,但它都是因應臺灣在國際政治、軍火市場上可能面臨的困境下,所不得不的作爲。

▲「雷霆2000多管火箭」。(軍聞社資料照片)

儘管會虧本,但你平常就得做,也得維持研究跟生產的技能,因爲技術是會退化的,沒有持續在研究跟發展的東西,你不可能指望臺灣的軍事工業在荒廢了10年的飛彈技術之後,過了10年突然一羣人拿着新的研究跟圖紙,大家就能開始量產新型飛彈,或是直接掌握最新技術,這純屬放屁。

爲了保持研究跟技術的能量不退化,無論如何你就是得持續研究,就算做倒賠錢的事情也沒有辦法,否則你就會失去這些技術,這也是爲什麼這類的科學研究跟技術開發非得要有國家在後面撐腰的緣故。

不像蘇聯的軍火工業以東歐和第三世界國家爲市場,美國的軍火工業以同盟國爲市場,臺灣的軍事工業和疫苗很可能只能聚焦於臺灣市場,也許樂觀一點,在未來可以拓展一些外銷空間,但很難保證;因此我們還是要某種程度上的保守估計,這些東西可能到最後都是純粹虧本的,但爲了掌握技術你不得不做。

畢竟在執政黨跟生技公司的立場上,所有對未來的投資都已經早在去年就咬着牙投下去了,不能在這個接近可以成功量產的時間點功虧一簣,因爲路徑要轉換的成本很大,廢棄路徑的代價更大。

而且你只要接受了自制不如外買來得方便的邏輯,你在未來就會有路徑依賴的問題;因爲投資疫苗生產需要大量成本跟代價,如果不能透過市場回收,生技產業的投入會受到無可挽回的重擊,而且未來也不會有任何生技公司願意重新開發。

但如果在這個時間點失去了自己掌握開發跟生產的技術,未來臺灣在疫情上要是碰到更嚴重的問題,但卻同樣基於各種理由,甚至是中國直接卡着不賣,讓臺灣買不到疫苗時,所有的問題就會變得更難解決。

最重要的關鍵是,臺灣在國際疫苗的分配和決定上,是沒有任何決定權的。

▲日本有意將AZ疫苗提供給臺灣,最快6月就能實現。(圖/路透)

堅持國產疫苗的主因

因此,從政治的角度來看,民進黨已經堅持了這麼久,沒有功虧一簣的理由,這纔是他們不可能放棄疫苗國產希望背後的真實政治考量;他們的考量一定是咬着牙也要撐過這段時間,努力控制疫情跟醫療體系在不崩潰的範圍內,否則一旦撐不過去,無論是防疫體系,或是接受了中國兜售疫苗後會直接崩盤的政治問題,甚至包括未來的未來的疫苗技術,都會付之一炬。

不過這個狀況,考慮到像南投跟彰化的養生館和八大行業還在努力營業的情況下,筆者是暫時不那麼樂觀;身爲一個在公務體系內大概看過公文怎麼寫的人,南投縣政府發給中央要求採購疫苗的公文簡直就是笑話一則,完全是用來模糊南投縣政府還放任八大行業光天化日之下開着門營業的政治操作。

疫情就已經很艱困了,還有這種無事生枝的人在唯恐天下不亂,筆者要是陳時中,看了肯定也氣到沒力。

至於中共的政治考量就很直白,要用他們在疫苗上的政治操作來裂解臺灣社會;但講句直白的,全世界也只有中國可以這樣做。並不是因爲他們特別了不起,市場特別大之類的。

而是因爲全世界只有中國是可以買到疫苗之後先放着不給國內通過,中國自己國民不能先打,先拿來做其他政治操作而不會被掀翻的國家。所以就這點來說,中國共產黨能做的事情還真的只有他們可以做,其他人是做不到的。

▲大陸國臺辦對臺灣喊話「疫苗要不要」,在微博上引起熱烈討論。(圖/翻攝中國日報微博)

先例問題

有些網友提到的,「爲什麼我們如果買了第1劑,跟買5000萬劑的意思是一樣的?」,這其實在邏輯上不難懂,純看你能不能接受。對臺灣政府而言,接受中國提供疫苗就等於是在政治跟防疫上認輸投降,以前的堅持是我要保持完璧之身,現在如果都破處了,那我做第2次,跟第500次有差別麼?

在政治邏輯破滅的前提下,臺灣的民意跟反對黨一定會裹脅着政府全面接受;反正你第1劑都買了,開先例了,爲什麼不直接買個4600萬劑,讓全臺灣人都得救?你看他們的疫苗不是很好很便宜嗎?

在開先例的情況下,買1劑跟買5000萬劑是沒有政治意義上的區別的;如果你買了5000萬劑,全臺灣的人都打了,那後續的國產疫苗也等於沒有市場、沒有意義了。

沒有哪家生技公司研發了COVID-19的疫苗,是要等着明年、後年時纔拿出來當流感疫苗打的;在政治上接受了統戰的中國兜售疫苗,臺灣疫苗生技的自主研發結果就會瞬間被收割掉,所有的努力變得毫無意義,這絕對是短多長空的事情。

就跟你讓蝦皮的免運費打倒了PCHOME的道理一樣,哪天蝦皮變成獨佔之後開始跟你收運費,而你環顧市場卻發現沒別的選擇,因爲PCHOME早就被打趴了;然後你才發現,原來這些選擇全都是有政治意義跟效果的,你做了這些事,就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收到相對應的結果,這是不變的道理。

▲輝瑞/BNT新冠疫苗。(圖/路透)

熱門點閱》

► 陳秀熙/斬斷傳播鏈!精準危險分層 建立主動快篩監視系統(許辰陽、陳立升、嚴明芳、任小萱)

► 賴明詔/臺灣防疫戰無選擇 全民施打疫苗爲關鍵

► 口頭疫調會隱瞞但病毒不會!臺灣應借鏡英國積極分析「病毒基因序列」(葉庭育、黃韻如、鄭如韻)

► 陳一新/公衛大國淪爲侏儒 再次成全球最危險地區

● 本文獲作者同意,轉載自「PTT政黑板」。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