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10月圍城」:以巴戰爭啓示錄
以色列「10月圍城」震撼人心,臺灣身處美中博弈、地緣政治的熱區,看看以巴戰爭,想想海峽兩岸,真正爲人民着想的主政者,首要當思如何避戰而不引戰。圖/美聯社
一場人道災難,從10月7日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對以色列發射5,000枚火箭開始,以色列的反擊來得迅速而猛烈,並阻斷哈瑪斯所在的加薩走廊「水-電-糧-藥」。「10月圍城」震撼人心的,當屬17日加薩醫院被轟炸而造成500人死亡的重大事件。美國總統拜登18日親赴以色列,讓世人見識到「以色列有事,美國有事」。以色列從1948年建國以來,與阿拉伯國家間的征戰不斷,此次「以哈衝突」的節外生枝,恐怕難以善了。近期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也反映出世人的恐慌。
隨着戰事發生超過20天,最新的發展是,以色列連日派地面部隊突擊加薩走廊,美國則空襲敘利亞並增兵900人。據報導,截至27日,加薩巴人已逾7,300死、18,900傷;以色列人逾1,400死、逾5,400傷。雖然美國政府不會重蹈911之後,大舉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以致深陷中東戰爭泥淖20年的覆轍,但是,美國與以色列「比特殊,還要特殊」的關係,對照中國大陸一貫支持的以巴「兩國方案」,將成爲美中大國博弈的重要分野,也勢將影響美國「圍堵中國」的全球佈局。
尤其是美國希望重返中東,促成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建交,並推動從印度到阿拉伯半島,再進入歐洲「印歐經濟走廊」的世紀倡議,將因爲力挺以色列,而就此站在阿拉伯半島和伊斯蘭世界的對立面。這場戰爭能否在11月中旬美國主辦APEC峰會之前結束?會不會再次引爆中東的局部戰火?在在考驗拜登總統「風險管控」的能力。
現階段,聯合國無疑是最適合提出制度性解決方案的代表機構,然而,在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權」制度下,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傢俱有「制度否決點」的優勢。事實證明,以色列也沒把聯合國放在眼裡,聯合國安理會24日針對以巴局勢舉行會議,秘書長古特瑞斯在會中明指,巴勒斯坦人民已遭受56年的「窒息式佔領」,並稱哈瑪斯的攻擊「事出必有因」。這番言論立即引來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爾登嗆古特瑞斯應辭職。而聯合國大會27日在約旦提案下,壓倒性通過一項不具約束力的決議,要求交戰方實現「立即、持久且持續的人道主義休戰」,也立刻引發美國與以色列的強烈不滿。
而在阿拉伯世界,伊斯蘭教不同的兩個教派-以沙國爲首的遜尼派和以伊朗爲首的什葉派,在此次加薩醫院遇襲悲劇發生後,應對態度約略可分爲三種:
其一,捲入戰爭。黎巴嫩和敘利亞半主動或被動加入戰局,以及被西方國家認定是局內人的伊朗。其二,居中協調。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開戰後造訪以色列,接着跑遍波斯灣國家: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巴林、約旦,最後再前往埃及,以商討開出救濟物資的通道及難民撤離的走廊。但由埃及出面召集、數十國領袖與官員參加的和平峰會最終未獲任何共識,只能眼睜睜看着戰火擴大。其三,境外抗議。世界各地的伊斯蘭信徒,大國如印尼和巴基斯坦,還有散居歐美國家,特別是擁有超過800萬(占人口10%以上)伊斯蘭教徒的法國,當地都有反對以色列殘酷報復的示威抗爭。
歐美政府向來堅決支持以色列政權,隨着阿拉伯裔公民在不同國家的人口多寡、政經社會地位高低,各國民間對以色列的支持力度也逐漸由量變產生質變。更重要的是,由於此次以色列採取「斷水-斷電-斷糧-斷燃料-斷醫藥」的嚴酷反擊行動,加上對加薩老弱婦孺下重手的殘忍影像傳遍全球,讓歐美的有識之士也開始反省,一面倒向以色列的外交政策是否符合本國利益。而美國各大名校校園內對這場戰爭的看法正反兩極,也再次撕裂美國社會;27日紐約中央車站更出現大規模猶太裔和平人士,快閃抗議以色列以戰止戰,屠殺加薩平民。
目前看來,以巴止戰似乎遙遙無期。過去75年,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衝突,除了以戰爭和恐攻方式對幹,似乎別無他解。更何況,原本面臨逼宮危機的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正打算藉「攘外以安內」。因爲在以巴戰事爆發前的近一年間,以色列民衆因不滿尼坦雅胡藉司改擴權,頻頻上街頭示威抗爭。如今這位以色列建國以來任期最長的總理,抓緊哈馬斯恐攻「契機」,集中全民意志打一場生存之戰,既符合國家利益,更符合自己的政治利益。至於生靈塗炭萬骨枯,則不在這位極右派領導人的考量之內。
然而這種「加倍奉還」式的冤冤相報,不僅將斷送中東的和平機遇,更將衝擊全球的政經情勢,臺灣身處美中博弈、地緣政治的熱區,又怎麼可能置身事外?看看以巴戰爭,想想海峽兩岸,真正爲人民着想的主政者,首要當思如何避戰而不引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