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從IPO迴歸現實,看「龍王收水」效應與啓示
安謀(ARM)9月掛牌,展現不同於以往的IPO身段。圖/美聯社
中秋時節轉眼過,天人合一古難全。古人相信我們與大自然之間有着一絲微妙的聯繫,天下萬物就該遵循所謂「秋分」、「秋決」等順乎四時的作法,才能好整以暇的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天降甘露。
但綜觀現在的全球情勢,期待天降甘露顯然太過奢侈,現在的資金緊縮不但逼得全球經濟雨水不足,更讓很多的資本家、創業者,甚至政府部門一個個撓頭抓腦找不到方向。就連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也在今年Jackson Hole的全球央行年會告訴我們:當前的經濟形勢就好像在烏雲中靠着星光導航,大家只能摸石頭過河各憑本事。
IPO市場的明顯變化最適合以「龍王降雨」的故事闡述,話說2008年,玉皇大帝發現人間赤地千里,雖然他壓根子不知道什麼是次級貸款或衍生性金融,但他記憶猶新1929年的美國大蕭條。於是他自以爲聰明的派出了龍王四處灑雨。這就是過去15年的全球量化寬鬆(QE)。雨水不均註定有人接得多有人接得少,華爾街、創投或科技新創一個個笑逐顏開,但是一般人根本想不透爲什麼IPO市場可以這麼不講道理的催化出一個個比天還要高的驚人估值。更匪夷所思的是,多年的資金氾濫讓大家不再勤勤懇懇的做事,每個人只想靠着說故事玩資金讓自己鯉躍龍門。
幸而天道輪迴,降雨降了十多年,遍地的資產泡沫終於搞得玉皇大帝坐不住了,疫情爆發、烏俄戰爭、通貨膨脹、全球升息、氣候變遷,所有的黑天鵝、灰犀牛漸次出現,人性和貨幣幻覺不知不覺走到了另外一個極端。當流動性收緊,資本寒冬開始,金融機構以及創投頓時開始縮手,各種保守、謹慎、恐懼的情緒逐次傳遞,最後蔓延到了整個IPO鏈條,科技新創的高估值首當其衝,成了這個轉化中最令人失望的世紀大泡沫。
慶幸的是,在龍王收兵以後,人們開始認識到這個世界根本沒有天才,連曾被譽爲「日本投資之神」的軟體銀行執行長孫正義都被打回了原形,每個人都不過是順週期而爲的一個宇宙小個體,腳踏實地迴歸基本纔是最重要的。
也因此,我們看見,歷經乾涸18個月(美聯準會自去年3月展開一連串升息),好不容易迎來的9月份兩家科技IPO,軟銀旗下晶片設計公司安謀(ARM)以及線上雜貨配送服務Instacart,均展現了不同於以往的IPO身段。首先,蜜月期的狂漲現象不見了,InstaCart的上市估值甚至只有兩年前它在私募融資時390億美元估值的四分之一。另外,InstaCart以每股30美元的價格掛牌,股價在首日交易上漲12%後不到兩天,差點跌破了IPO發行的價格。9月14日掛牌的ARM也好不到哪裡去,股價先是上漲了25%。但也僅有一天行情,便開始了連日走跌。
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了歷經折磨的投資人終於學會了腳踏實地。PitchBook的數據顯示,曾經在2019年呼風喚雨的全球360家「獨角獸」,成功IPO的比例其實不到6%,它們大部分都死在了自家門口的沙灘上。在現在這個高利率時代,對未來成長的空白承諾再也無法和真實的現金流相比,那個低利率吹捧出來的大泡沫時代早已不復存在。
現在的公開市場機構投資人看企業的角度變得更加務實,過往那種口沫橫飛,說故事募資的方式已經沒有辦法反映在股價上,臺灣Gogoro股價從掛牌時的14美元被狂殺到現在的約2.5美元,殘酷的現實活生生出現在我們眼前。唯有在營運上精益求精創造獲利纔是最重要的,企業終究必須腳踏實地對股東負責。
9月,ARM和InstarCart的整個IPO運作方式讓大家耳目一新,不管是尋求像Alphabet、Apple和輝達(NVIDIA)等策略投資人的認同以及接受估值對砍掛牌的面對現實,甚至是不再打腫臉充胖子追求所謂的蜜月期狂漲,這種接受股價有起有落的作法,很好的反映了當今的時空環境不同,也纔是公開市場最正常的模樣。當然,這也是繼地緣政治、通貨膨脹之後,在金融市場展現的一個大翻轉,無論是臺灣的新創圈、企業界,甚至是政府單位,都應該與時俱進,絕對不要後知後覺,掛牌上市不等於上天堂,上市之後的股價好壞需要一個精心打磨的商業模式以及破局出海的資本連結來支撐。
臺灣現在迫切需要的是一個懂得整合、作莊的政府,臺積電不會有着永遠發不完的股利,再多的選舉也選不出我們需要的戰鬥內閣。政府應該追求做好整合的角色助力產業升級、企業應該追求永續經營、創投應該追求策略加值。臺灣產業的勤勤懇懇本就廣爲人知,但要加強資本運作的巧妙槓桿,掌握得宜,龍王收水也可以是臺灣產業福禍相依,大事可期的大好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