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玉振:管理者如何構建自身的底層邏輯?
本文已獲得授權
來源:華營管理私塾
作者:宮玉振
編輯:習丌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企業尤其是創業企業中,高管經常圍繞人、財、物等具體的事務安排吵得一塌糊塗,誰也不服誰。爲什麼?
因爲沒有一個統一的管理底層邏輯,對世界的認知不一樣,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不統一。所以我們吵來吵去,基本是雞同鴨講。如果我們統一了認知,統一了打法,統一了價值觀,統一了 底層邏輯,很多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剩下的就是如何做得更好的問題了。”
管理者領導力的層次,
決定了企業的層次
變局時代,管理的底層邏輯非常重要,問題是,管理者如何才能跳出一時一地的得失,構建出自身管理的底層邏輯呢?
答案之一就是讀書。
查理 · 芒格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我想說,關於管理者爲什麼要讀書,沒有哪句話能比這句話講得更明白了。
管理學有一個研究結論,就是領導者的眼光、追求、高度、境界、格局、胸懷以及價值觀,對於組織的未來往往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決定組織發展的基礎性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還是組織的領導者本身,組織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對領導者個人的挑戰。企業做到最後,就是一個領導力的問題。
管理者領導力的層次,決定了企業的層次;領導力的高度,決定了企業的高度; 領導力的境界,決定了企業的境界;領導力的導向,決定了企業 的導向;領導力的侷限,也決定了企業的侷限。
那麼,領導力的核心究竟是什麼?在我看來,就是 8 個字:走出小我,成就大我。
正如的瑞 · 達利歐所言,我們常人其實就像螞蟻一樣,在短暫的一生中全神貫注地搬運麪包屑,卻無暇拓寬視野。讀書是打開視野、提升領導力最有效的途徑,即便不是唯一的途徑。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讀書的過程,就是幫助我們突破個體侷限,發現和走進更大世界的過程。
談到讀書,1939 年毛澤東在給八路軍延安總兵站檢查工作 會議做總結時曾說過一段非常精彩的話:“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的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裡走路,摸索不着,那會苦煞人。”
一個人的成長,一個人的自我突破過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他的閱讀史。所以我們纔有了這樣一句話:你的氣質裡,藏着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
使命與思想
讀書究竟爲什麼對領導者的成長至關重要?我的理解是,領導力的兩個關鍵要素,都離不開讀書。
首先是領導者的使命。幾乎所有的領導者都是通過讀書打開了自我,從而有了自己清晰的人生目標與追求。曾國藩到了北京以後才知道可以做聖賢,因而寫下了“不爲聖賢,便爲禽獸”的座右銘,並因此走上了立德、立功、立言的領導力提升 之路。
毛澤東小時候讀的《水滸傳》《隋唐演義》這些書中的故事,爲他埋下了一顆革命的種子。而對他影響極大的一本書是《世界 英傑傳》,裡面講的是華盛頓、拿破崙、彼得大帝這些世界名人,讓他有了做豪傑的志向。他跟朋友講:中國也應該有這樣的人。
一個農村的孩子,之所以後來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世界,從見自己,到見天地,到見衆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在書中發現了更大的世界、更高的人生價值。
今天我們的創業者,也會經歷從做買賣、做業務到做創造社會價值、推動人類進步的企業這樣的轉變,否則最多隻能是草莽英雄。
讀書可以拓展我們的眼光、境界、格局、胸懷。尤其是在今天這樣一個動盪而不確定的時代,我們之所以焦慮,是因爲我們只看到了眼前,糾結於一時一地的得失。讀書的好處,是可以讓我們跳出此時此地的限制,穿透一時一地的迷霧,從更大的格局、以更長遠的眼光來把握眼前的各種擾動,從而把不解和不安化成豁然開朗和篤定從容,養成戰略上的定力。
當然,讀書不僅僅讓我們明白此生該做什麼,更重要的是明白該怎麼做。
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在企業尤其是創業企業中,高管經常圍繞人、財、物等具體的事務安排吵得一塌糊塗,誰也不服誰。爲什麼?
因爲沒有一個統一的管理底層邏輯,對世界的認知不一樣,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不統一。所以我們吵來吵去,基本是雞同鴨講。如果我們統一了認知,統一了打法,統一了價值觀,統一了底層邏輯,很多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剩下的就是如何做得更好的問題了。而這就需要我們從眼前具體的業務與事務中跳出來,形成統一的思想。
毛澤東爲什麼厲害?有思想。思想從哪裡來?實踐加讀書。 讀書是不可或缺的。
我們當然可以自己去打拼,自己去摸索,自己去琢磨,自己去總結,一步步地積累自己的經驗,但是我們會經歷很多失敗,遇到很多瓶頸,走很多彎路,浪費很多時間與資源。最後突然發現,自己接受的教訓,別人早就已經接受過很多遍了,自己 總結出來的經驗,別人早就已經總結過很多遍了。
據說拿破崙被囚禁在聖赫勒拿島時,偶然讀到《孫子兵法》 後大爲感慨:“如果早讀過這本書,我就不會失敗了。”
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已經無從考據,但一個人的經驗和悟 性總是有侷限性的,天才也不例外。好的書,提供的是基於無數人的經驗教訓總結出來的規律和原則,讓人可以更好、更快地理解自己和所處的這個世界,以及背後的邏輯。
毛澤東最偉大的地方在於,他是有思想的人。他爲什麼讀書?讀書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
他提煉出了思想,並統一了全黨全軍的思想。他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揭示出來的就是革命戰爭戰略的底層邏 輯,這篇文章影響了中共這個組織幾乎所有成員對中國革命規律與戰略的基本認知。裡面全是濃縮的思想。
他在思想上統一了全黨全軍,這是他成爲中共領袖的關鍵。共產黨的勝利,首先是思想的勝利。
一位領導者沒有思想,是沒法帶隊伍的,更成不了大事。使命是做什麼,思想是怎麼做。這些都是管理的底層邏輯,而要理解這些都離不開讀書。
管理者怎麼讀書
一是讀經典,反覆讀。
今天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是一個變化極快的時代。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撲面而來,有大量的圖書和文章誕生。面對這些,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會有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想讀書也不知道該讀什麼。其實越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越應該靜下心來,回到經典,讀一讀經典的東西。
蘇東坡有一句詩:“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一個領域的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就是因爲很少有人對這一領域底層邏輯的思考和理解,能像經典這樣透徹、深刻。這樣的書,歷史和現實都已經證明了它的價值,一定是值得我們去熟讀、去深思的。
讀經典,就是在跟大師對話。這是提高自己思維水平、構建管理底層邏輯的最有效途徑。
二是用中讀,讀活書。
這個世界上有有字之書,還有無字之書。社會就是無字之書,是一部更大的書。
書中的道理來自社會實踐,但並非社會實踐本身。書所能揭示的道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況且再好的道理也有其侷限。所以讀書不能讀死書。
毛澤東曾經講:“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從戰爭中學習戰爭—這是我們的主要方法。”讀書 一定要帶着問題意識。最好的讀書是聯繫實際來讀,善於把書本中的普遍規律與我們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
所以讀書要避免兩個誤區。一個是片面的教條主義,認爲書中說的都是對的,亦步亦趨。一個是狹隘的經驗主義,認爲書中內容都是書生之見,都是沒有用的東西。
一本好書,可以教給我們的大多是基本的原則和理念,但原則和理念如何具體運用,需要我們自己去領悟。
沒有人會只靠書本打仗,也沒有人會只靠書本管理。凡是好書,提供的不是現成的行動指南,更不是唬人的談資和包裝,而是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提供思維的啓迪,包括對現象的洞察 和對事物的判斷。一句話,書提供的是活的智慧,而不是死的條文。
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要尊重和學習前人或今人的經驗,以及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來的規律;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把這些規律創造性地運用到自己的管理實踐之中,並在實踐中發展這些規律。這纔是管理者讀書應該有的境界。
三是制度化,分層級。
讀書給企業帶來的影響不會立竿見影,而是潛移默化的,但又是戰略性的、長期的。管理者讀書,本身就是長期主義的表現,需要長期的投入與積累。
更重要的是,不能光管理者一個人讀。管理者讀書,境界與水平越來越高,若組織的其他成員不讀書,管理者的思維與境界只會與團隊差距越來越大,這對一個組織來說,反而可能是災難性的。
所以好的管理者,一定不只自己讀、帶頭讀,更重要的是,讓讀書成爲一種制度化的行爲,成爲打造學習性組織的一個重要手段,成爲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上文提到共產黨的勝利是思想的勝利,這種思想是怎麼落地的呢?就是靠制度化的學習,而且是一層一層地落地的。
毛澤東是領袖,他寫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這樣一系列的思想性著作。作爲東北野戰軍、後來叫第四野戰軍的司令員,林彪在反覆閱讀毛澤東戰略理論和思想的基礎上,結合東北野戰軍的作戰實踐,提煉出了一系列戰術理念,像大家都熟悉的“一點兩面”“三三制”“四快一慢”“四組一隊”等等。這就把毛澤東的戰略思想,變成了可以具體操作的方法。
然後林彪親自給縱隊司令講,縱隊司令回去給自己的師長講,師長回去給團長講,一直往下,到班長給自己的士兵講。這就全部打通、落地了。
什麼叫“三三制”?
攻進時三個士兵,成品字形的隊形。 一個士兵在前,兩個士兵在後,叫前三角。兩個士兵在前,一 個士兵在後,叫後三角。一個班也是這樣。一個班三個小組,一 個小組在前,兩個小組在後,叫前三角。兩個小組在前,一個小 組在後,叫後三角。一個排三個班也可以這樣,一個連三個排也 可以這樣,依次類推,一個縱隊三個師,也可以這樣。理論上, 一個士兵,能理解一個小組的打法,就能理解整個縱隊的戰術。
上下全打通了,這才叫上下同欲,這就叫底層邏輯。
這給我們什麼啓發?不可能一本書包打天下。從總裁到員工都讀一本書,聽起來很美好,事實上不可行。畢竟企業中不同層級的員工,面臨的問題是不一樣的,需求是不一樣的,理解能力也是不一樣的,需要讀的書也是不一樣的。
高管需要的是理念、思想,而基層需要的是解決具體問題的操作性方法,所以讀書一定要分層級。就像共產黨那樣,從毛澤東的思想,到林彪的戰術理念,到士兵的具體打法,一步步 落地。
讀書一方面要制度化,一方面要分層級。總裁要帶頭讀,帶領核心的高管共同讀一本書,統一理念和認知。
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把這些理念和認知與企業管理的實踐結合在一起,形成自己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可操作的打法,然後把這些東西一層層地通過制度化的學習分享給組織的每一個成員。
所以管理者的讀書只是一個起點,還要消化、吸收其精華,並結合自己企業的實踐提煉出自己的理念,變成企業員工可操作的具體方法,形成組織統一的底層邏輯。完成這樣的過程,讀書才能算結束。
這樣讀書,纔是完整的企業讀書。這樣的學習,纔是真正有效的學習。這樣的組織,才能真正做到上下同欲。這樣讀書,才能既提升管理者個人的領導力,同時又打通企業的底層邏輯。
此外作爲管理者,還要時時刻刻思考一個問題:怎麼使企業上至企業家下至每個員工都能感受到市場的競爭壓力,都能急客戶所急、想客戶所想?這可能是對企業管理的最大挑戰。
要通過無依賴的市場壓力傳遞,使企業的內部機制永遠處於激活狀態。這是欲生先置於死地,這就是華爲的管理哲學。
#首席增長官研習社262期
商業的成立,需要認知與交易形成閉環,也就是2C與2b的閉環,買與賣的閉環。閉環有兩種方式,即大閉環與小閉環。傳統營銷是大閉環,2C與2b分開,各自達到一定密度後自然形成閉環。電商平臺出現後,2b消失了,它是缺少b端的點狀閉環。傳統營銷可以在bC兩端雙重積累認知,而電商沒有b端,不利於廠家認知積累,高退貨率、低復購率也就不足爲奇。bC作爲商業小閉環,門檻可以很低。但當bC單元複製時,商業大閉環又形成了。如何理解在不同商業階段下的認知交易邏輯?2023年8月10日,【首席增長官研習社主理人CGO】將帶來《從0到1需要2C,從1到100需要2b》的解讀分享,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