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核上的微觀藝術 山東濰坊核雕大師歡迎臺灣傳人

山東濰坊核雕達人田洪波。(圖/記者陳政錄攝,下同)

記者陳政錄/山東濰坊報導

橄欖桃子楊梅果核上的「核雕」,是中中華雕刻藝術始中指標性技藝之一,並以山東濰坊較爲出名,屢次斬獲全國大獎的濰坊核雕專業委員會主任田洪波指出,核雕最大的特點,就是根據紋理創作。近年積極推廣核雕技藝的他,亦曾赴臺交流,田洪波說,若有臺灣人來拜師學藝,他一定非常歡迎。

核雕早年於明代盛行,是指在橄欖、桃子、杏仁、楊梅等等的果核上的微雕、鏤刻技術。2008年,濰坊核雕被收錄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該市現約有400位核雕工作致力傳承這項技藝,並吸引愛好者慕名而來,購買核雕和拜師學藝。

田洪波作爲濰坊的核雕達人,近日應邀參與和魯臺經貿洽談會上,海峽兩岸博覽會一同舉辦的「第三屆中國(濰坊)『絲路傳承』民間工藝品博覽會」,與大陸各地的非遺文化、民間技藝,一同與前來參加旅臺會的臺灣各界人士交流。

田洪波表示,果核依據不同的來源,有不同的紋理,質地也有差異,因此它與木雕石雕相比最大的特點,在於相當仰賴根據紋理去創作,屬於「巧雕」、「隨形雕」的範圍

他表示,在雕刻之前,由於果核小,「絕對不能失誤」,因此前期構思,直到腦海逐步形成畫面時間,往往是最長的,一直要等到構思成熟,才能下刀。

事實上,畢業於工藝雕塑專業得田洪波曾在嵌銀廠做過雕刻師,而後接觸核雕大師考功卿作品後,便自學走向桃核雕刻的道路,並屢次獲得全國大獎,以桃核的結構、紋理應用,以及作品的細膩度、藝術性聞名。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耕核雕多年後,田洪波也投入推廣該項技藝的工作中,並曾經赴臺交流,自身作品上海北京深圳等地都有人代理。面對記者提問擇徒條件,他表示只要是對核雕有興趣的都很歡迎,更希望臺灣朋友也對此感興趣,一起來推廣。「如果徒弟未來能超過師傅,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