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中國航太商業化規模 2025增至306億人民幣(2-1)
在過去的十年,中國大陸航太商業化呈現爆炸式的成長。粗估,至2020年11月時,中國大陸已有160多家相關從事業者。其中,更是有半數以上是在過去7年所成立的。這些航太業者承攬的業務,包括從衛星製造,到火箭發射不等。樂觀派認爲,中國大陸航太事業未來發展將勢不可擋。由中國大陸政府出資的航太智庫也表示,2018年投資在這些民營航太金額爲35.7億人民幣約5.5億美元,不過到2025年時,可望超過306億人民幣約47億美元。
隨着中國大陸對商業衛星的需求服務不斷增加,也吸引越來越多內地業者除參與設計外,並製造自己專屬衛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表示,在未來五到十年期間,中國大陸將發射四千顆商業衛星以應內需市場。這令人驚歎的數量,也是現行已在太空軌道上,運行四百逾顆的十倍之多。
外界對中國大陸航太商業化這個生力軍,抱以諸多期待,希望爲傳統組織冗餘,且常預算透支的老前輩們注入一股活水。
與特斯拉汽車同屬相同老闆的無人火箭SpaceX公司,也被中國大陸同業奉爲圭臬與標竿。因此,中國大陸星際榮耀(iSpace)誓言要在2021年底,讓自己雙曲線二號(Hyperbola 2)火箭能成功發射升空。至於這雙曲線二號,是一個可多次使用,且垂直回收的單節火箭,與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Falcon 9)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雖然中國大陸航太事業相關業者,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但事實上,產業近期看起來,並非如此地樂觀。
坦言之,中國大陸航太相關創新業者,很難像基本上都是由私人出資的美國一樣能商業化。一些民營中國大陸航太企業,事實上也具國有化色彩,例如,航天科工火箭(ExPace)與中國火箭(China Rocket)等。
另外,一些表面上看起來是私人經營航太業者,但實際上也有拿各省或地方政府的金錢資助。缺乏真正的民間資金下,也讓這些公司行號慢慢地逝去創新能力,與節省成本方面的動力。
同時,中國大陸私人航太創新公司也要面對,無論在國內產業與融資項目來說,不僅規模巨大且相對容易取得的兩家國企(SOEs)競爭壓力。像是航天科工火箭這種國企,在A輪融資時,就可輕易獲取十億人民幣約1.54億美元的金援。
至於名目上是私人公司,例如星際榮耀等,則纔拿到大概一億人民幣約0.15億美元。A輪融資,就是當公司產品日漸成熟時,還沒收入或收入很少,甚至還虧損,但已有完整商業模式可以拿得出檯面。這種對國企偏心支持,也符合習近平主席設定要國企更強,更好與更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