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家長在面對孩子受欺負時會如何處理
最近,一則“3歲兒子被同班小朋友‘欺負’,媽媽抓着兒子的手打回去”的新聞,引起很多網友的熱議。而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此前做客某節目時,也表示支持孩子“打回去”。李玫瑾的這一說法,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家長支持“打回去”,有的家長覺得應該教孩子忍耐,還有的家長認爲,父母應該參與化解矛盾。那麼,國外的家長在面對孩子受欺負時,會如何處理,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做法。
澳大利亞:
家長不鼓勵孩子進行攻擊性報復
在澳大利亞,校園欺凌是家長談到孩子安全和幸福時最關心的問題,因爲它是造成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最大風險因素。研究表明,溫暖、支持性的養育環境有助於緩衝兒童被欺凌後的不利情感結果,而且當兒童感到被家長支持時,他們也較少可能受到欺凌。澳大利亞非常注重通過相關資源對家長進行培訓,並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家長在預防校園欺凌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是甄別各種與欺凌相關的跡象。家長應該關注到的與校園欺凌相關的跡象包括:兒童日常行爲的異常變化,比如變得沉默寡言、不想上學、出現一些不明原因的疾病等。這個時候,家長要鼓勵孩子說出來。在孩子傾述時,家長要注意傾聽,不要生氣,保持平靜,讓孩子相信你會幫助他(她)。家長應該努力與孩子一起考慮解決方案,詢問他們希望家長怎麼幫助到他們。
二是與孩子一起充分理解欺凌。欺凌通常被界定爲在力量不平衡時,重複的、故意的行爲。家長要與孩子談論各種欺凌的形式,不僅有身體傷害或者威脅,起外號、孤立別人、發佈謠言或者讓某人做不願意的事都屬於欺凌。家長需要鼓勵孩子在別人或者自己被欺凌時,要及時報告老師。
第三,告訴孩子不要還擊。一般情況下,面對欺凌事件,澳大利亞家長鼓勵孩子不要進行攻擊性報復。因爲它通常會讓事情更加糟糕,這會讓孩子受到傷害、嘲笑或者被老師訓導。家長會鼓勵孩子用更加堅定的方法應對欺凌,受欺凌者要迅速離開並向任何成年人報告受到欺凌。
最後,家長要及時與學校溝通。澳大利亞法律要求所有學校都應該制定應對欺凌的措施。當孩子被欺凌時,家長應該與教師和學校中的其他教職員工進行溝通,共同制定應對策略和後續措施。如果家長感覺學校不作爲,可以向地方教育當局甚至警察局報告。家長不要直接接觸欺凌者,因爲這可能導致衝突升級,並惡化兒童之間的關係。
日本:
日本在應對校園欺凌方面,國家和地方都有“妙招”。比如從國家層面,日本不斷調整法案內容,出臺了應對欺凌的七大新對策,包括推進各方對於欺凌事件的有效認知、注重預防欺凌基本方針在一線的落實等新對策。
在地方層面,日本的愛知縣在這方面頗有心得:在應對校園欺凌的過程中,事件發生後的初期解決十分重要,但更關鍵的還是在學校日常管理中,致力於構建良好的人際關係、和諧的班級和學校氛圍,從根源上消除滋生欺凌的溫牀。
校園欺凌的發生與家庭教育緊密相關。在日本人看來,家庭應當培養兒童具備基本的人性素養,例如正義感、明辨善惡、關懷之心、幫助弱者等,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來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態度。同時,家長也必須具備一種決不可欺凌弱小的堅決姿態。家庭應當是一個充滿深厚愛情與信賴、令人舒心並愈發強大的“心靈居所”,而構建“心靈居所”則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家長要充分關注自己的孩子。家長需要充分留意自己的孩子是否受到欺凌或是施以欺凌,需要敏銳察覺異常狀況的端倪,進而更好地守護或是教育自己的孩子。
二是積極深化親子間的親密聯繫。家長要積極營造親子交流的機會,並主動地去了解孩子的自覺性十分關鍵。全家聚餐並聊天、一同郊遊野炊……通過這些日常生活中的點滴交流,構建更加親密無間的親子關係。
三是打造暢所欲言的家庭氛圍。營造讓孩子在家裡無所不言、傾訴苦惱的氛圍十分關鍵。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需要向孩子展示作爲家長,一定會守護子女的堅決態度。同時,家長也應該讓孩子理解到生活的樂趣與生命的可貴。所有家長都應該意識到,校園欺凌是任何孩子都可能會遭遇的。在家庭、學校、當地社區各自發揮職責的同時,積極確保三者間的緊密協作,從而有效解決欺凌事件並將校園欺凌防患於未然。
■故事
荷蘭這樣讓受欺凌孩子走出來
我家外甥女費米克六歲那年,在學校受到了欺凌。有幾個同學只要見到她,就用編好的兒歌對其嘲弄:“費米克,細眼睛,真難看。費米克,沒禮貌,亂吐痰……”那些孩子撕扯着她的頭髮、推搡她,踢她的肚子。有時在校園裡,趁老師不注意,那些孩子還會把費米克一個人反鎖在陰暗的儲物間長達半個多小時。
我們發現後,馬上去找學校和老師。荷蘭的每所學校都有一個針對孩子被欺凌的應對方案,包含對欺凌程度的分級評估、詳細預警通報規定和具體的處理流程。一旦遭受到欺凌,孩子和家長就應向校方報告,啓動欺凌處理方案,對被欺負的孩子進行保護。
費米克的狀況被定爲中級欺凌,對身心都已造成傷害。老師直接介入,召開了三方家長會,聲明處理辦法。老師和家長會教育那些欺負費米克的孩子,嚴令其不能如此。在學校,各位老師也會對費米克的行蹤狀況進行密切監控,她不能離開老師的視線太長時間,否則必須要找到孩子,以防她又被關起來。
此外,學校還給家長推薦了兒童行爲心理學家和處理欺凌問題的專家。家長和孩子向他們諮詢,找到具體辦法,療愈孩子的創傷並走出被欺凌的狀態。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我們發現,要讓費米克走出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成長。她口才很好,反應快,說服力強,學校演說都是選她做代表。她也很會體諒他人、與人爲善。她的歌聲甜美,舞技曼妙。這些表現,讓崇拜她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都想跟她做朋友,她就這樣一步步地擺脫了被欺凌的經歷,並且沒有留下陰影。
□文/張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