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民衆透過公投翻桌了(王麗莎)

不同顏色的四項公投選票也首度亮相。(陳君瑋攝)

中研院P3實驗室爆發研究人員感染一案,中研院士陳培哲認爲,這暴露了中研院治理上的重大疏失,而中研院又直屬總統府,是否因爲總統府在短時間內交辦太多任務,爲了疫苗研發而要求中研院積極執行非專長的P3工作,才導致忙中出錯?總統府該給社會一個交代。

猶記得《亞洲週刊》2021年的第一期封面,因爲刊出總統蔡英文身穿清朝龍袍的合成照片,並搭配「臺灣民選獨裁幕後,綠營新威權主義現象」的標題,而引發不少討論。然而綜觀蔡政府連任之後種種作爲,尤其是疫情之後所形成的一言堂風氣,《亞洲週刊》當時的觀察並非空穴來風。不受其他行政立法單位管轄、直屬總統府的中研院研究室,又如何不被民衆看成是總統的禁臠、專門替總統執行特定任務的新東廠?

當然,基層科研人員秉持着理想與專業,聽命行事執行自己份內的工作無可厚非,但民選政府或執政者若將政治的手伸入專業機構,只爲追求個人或黨派利益的行爲,絕不合理。政府利用疫情作爲權力不斷擴張的藉口,也絕非民主政體該有的情況。而當執政者與執政黨的行爲愈趨偏頗,爲了與其互相抗衡,「公投」便成爲民衆可以展現自身民意的最終手段。

因爲講白了,當政府掌握行政與立法的多數,而民衆的聲音又始終沒有被政府聽見,除了提出公投,民衆還有什麼方法爲自己發聲?當許多民衆都已經認爲政府的施政方向出現問題,但政府卻不願傾聽也不願修正,民衆除了提出公投,還能有什麼有效的表達意見的救濟手段?

然而弔詭的是,當此次反對政府政策的公投案成案之後,政府卻自己跳出來傾盡全黨乃至全國之力,試圖扭轉民意。會有這次公投,就是民衆不想無電可用、不想破壞藻礁、不想吃有萊劑的豬肉、不想在不同意政府政策時無法提出公投救濟。民衆的想法一點也不復雜,可是偏偏執政者當初就是不願意正視這些民間的聲音,一直要等到公投投票迫在眉睫,發現好像會鬆動當前的執政基礎,才跳下來花費大筆稅金印反公投的宣傳標語、積極下鄉宣講辦座談試圖拉攏民心,並攻擊反對勢力操弄民意,簡直就是本末倒置。

因爲疫情的關係,政治、民生其實都受到非常多的衝擊與考驗。越是在這種時候,執政者更應該要站在民衆的立場傾聽民意,並確實瞭解老百姓的擔憂與疑慮。一意孤行,並認爲自己是爲民衆做出最好的選擇,而罔顧民意、拒絕傾聽,就是一種違反民主本意的傲慢。民主絕非只是每四年一次的選舉投票。蔡總統曾跟年輕人說,不要怕跟政府打交道,如果講一次聽不見,可以大聲講第二次;第二次聽不見,還可以拍桌子!這次民衆已經用公投翻桌子了,蔡總統你聽見了嗎?(作者爲口譯工作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