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臺灣人能包容阿富汗難民嗎(王麗莎)
很多人都說臺灣對外來人士好客、友善、熱情,但這些血淋淋的歧視與排斥,卻也是真實存在於臺灣社會。要接納阿富汗的難民,臺灣社會恐怕還沒有那個條件。(圖/美國空軍)
美軍的最後一架C-17運輸機在美東時間30日下午,飛離阿富汗的喀布爾國際機場,遵循美國總統拜登指示,將會在8月底之前讓美軍全面退出阿富汗的決定。不過阿富汗的局勢自從美軍宣佈要撤離之後,就一直處於混亂的狀態。據傳現在還有數百名的美國公民沒有趕上最後的撤僑班機,美國政府正積極尋求能將剩餘的美國公民平安撤離阿富汗的辦法。
而且也不只是美國公民,因爲塔利班重新掌權而想要離開當地的阿富汗人,也成了國際間矚目的焦點。矛盾的是,歐美等西方國家雖然一方面同情這些阿富汗難民,希望塔利班政府能遵守諾言,讓這些想要離開的人可以安全離開;可是另一方面,當年美軍從越南撤離之後所帶來的越南難民、越南移民問題,還有近年因爲北非局勢混亂,不斷涌入歐洲造成許多政治與社會問題的北非難民潮,都讓歐美國家感到相當棘手,不希望這些難民真的跑到他們的國家,造成社會、經濟、政治上的各種負擔。
於是最近臺灣內部就出現一派論調,認爲阿富汗的局勢動盪,臺灣行有餘力應該也要幫忙接納阿富汗難民,展現我們同爲國際社會一份子的心意。可是先不管阿富汗難民有沒有想來,臺灣社會真的已經有資格和條件去接納來自阿富汗的難民嗎?臺灣社會光是在尊重和包容這兩件事情上,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就看最直接的一件事:民衆對外來人士的接受程度。不提別的,光是對岸人士在臺灣這幾年,因爲政府執政由上而下的政治氛圍,再加上中美衝突以及疫情的衝擊,不管你的政治立場是什麼,你都能夠普遍感受到臺灣民衆對於對岸人士的一種排斥心態。從疫情爆發時回不了臺灣的「小明」,再到後來有許多被迫分離導致感情備受考驗的兩岸婚姻家庭,以及在經濟普遍不景氣之下,在臺灣生活卻因爲中國人的身分,而在就業市場處處碰壁的陸配們,就是非常明顯的例子。很多人都說臺灣對外來人士好客、友善、熱情,但這些血淋淋的歧視與排斥,卻也是真實存在於臺灣社會。
看看我們怎麼對待外勞,也看看我們是怎麼對待這些陸配、外配。這些人大部分都已經融入到臺灣的企業、家庭,是許多臺灣人生活當中有所貢獻的一分子,甚至是因爲婚姻、血緣的關係融入到臺灣社會。可是就算有親情和愛情的情份在,遇到不一樣的政治傾向和政治情緒時,許多人就會對這些說話口音有點不一樣、生活習慣有一些不同的羣體,透出異樣甚至歧視的眼光。更何況是一羣宗教信仰、語言、膚色都完全不同的阿富汗難民呢?要接納阿富汗的難民,臺灣社會恐怕還沒有那個條件。
(作者爲口譯工作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