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歐洲工業 法國財長:要對中國「露出獠牙」

爲捍衛歐洲工業,法國財長:要對中國「露出獠牙」。(圖:Shutterstock)

據觀察者網引述路透17日報導,當地時間17日,在美國華盛頓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春季會議間隙,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宣稱,歐洲需要「展現威力」(show its teeth)以捍衛其工業和貿易利益,對抗中國補貼生產。

勒梅爾還表示,歐洲需要採取果斷行動推動經濟增長。在他看來,能夠採取的部分措施是爲其清潔能源產業提供優勢,並推動建立歐洲資本市場聯盟。

「歐洲有必要更好地捍衛自身利益,它的經濟和工業利益是建立在互惠和公平競爭的基礎之上的。」他說,「因此這將是我在華盛頓會議上發言和討論的重點。」

勒梅爾同時強調,他無意挑起貿易戰,他並不打算通過設置貿易壁壘或關稅政策將中國產品拒之於歐洲市場之外,而是想通過實施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爲歐洲更清潔的產業提供優勢,並懲罰污染程度更高的進口產品。CBAM將於2026年正式實施,水泥、鋼鐵、電力、鋁、化肥等成爲首批被納入的行業,每年需向歐盟提交進口產品隱含的碳排放數據。

此外他還提出,歐洲工業需要採取與美國和中國類似的互惠產業支持措施。

報導稱,就在不久前(5日),勒梅爾就中國太陽能產品發難,宣佈法國政府將通過提供補貼、修訂碳含量標準等方式支持法國國產太陽能電池板,以削弱中國太陽能製造商在歐洲佔據的主導地位。

在談到新措施效果時,勒梅爾表示,法國在歐盟調查中國電動汽車中發揮的作用,「這就是我們在電動汽車領域所做的,因此在中國製造並在法國註冊的汽車所佔比例已經從2023年12月的49%,下降到2024年2月的24%。」

不過美國「政客新聞網」歐洲版(politico.eu)指出,勒梅爾敦促歐盟國家大規模購買「法國造」太陽能電池板,此舉可能違反歐盟關於禁止公共項目合同偏向某一國企業的規則。

另據港媒《南華早報》9日報導,在談及歐盟與中國近期的貿易問題時,剛上任一年多的法國駐華大使白玉堂(Bertrand Lortholary)受訪稱,法國和歐洲基於自身利益與中國打交道,一個「主權至上且強大」的歐洲有利於中國。

「我們這樣做不是針對任何人,當然不包括針對中國或其他任何國家。」他解釋道,「中國必須明白,歐洲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自己,也是爲了歐洲的未來。」

《紐約時報》17日報導,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採取背離自由市場的政策,引發經濟學家關於此舉將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報導提到,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的高級官員上週宣佈,將在產業政策上採取「協調一致的經濟策略」,以應對美國和中國政府加大力度保護本國企業的做法。

報導稱,在歐盟考慮採取更一致的經濟干預措施時,法國表現最爲「激進」,德國則對「買在歐洲」持懷疑態度。

「幾年前,當我剛開始擔任財政部長時,『歐洲經濟政策』或『歐洲產業政策』這幾個詞的發音你都說不出來。」法國財長勒梅爾上週爲法國新政策辯護稱,「既然現在『產業政策』一詞不再是禁忌,歐洲需要亮出獠牙,表明捍衛本國產業的決心。」

《紐約時報》指出,西方國家一邊對中國大加批評,一邊爭先恐後擁護產業政策。這種浪潮與近幾十年來資本主義堡壘所倡導的開放市場、政府放手的傳統意識形態形成了鮮明對比。近年來,新冠疫情大流行、供應鏈崩潰、通膨和利率飆升、俄烏戰爭、中美緊張局勢加劇等一連串全球性衝擊,深深動搖了人們對自由市場政策優越性的信心。

在論及富裕國家推行產業政策的趨勢時,世界銀行副首席經濟學家阿伊汗·高斯(M. Ayhan Kose)直言不諱道:「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有很多種方法。這是其中一種。」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喬治艾娃也是批評者之一,她反對越來越多地使用產業政策。爲了應對最近的干預行動,IMF就何時以及如何執行產業政策制定了一套新的指導方針。

這份指導報告的作者諾里斯(Era Dabla-Norris)分析稱,當前這種產業政策回潮的突出特點是依賴於高成本補貼,並且這些補貼往往與其他類型的針對外國企業的歧視性措施相結合。她表示,當保護主義措施扭曲全球貿易和投資流動時,全球經濟將蒙受損失。這種政策會使生產成本更高,進而導致價格上漲。

《紐約時報》稱,預計關於產業政策的討論也將會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上展開激烈爭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