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往前卷的民企
今年5月初,濱江老闆戚金興在會議上提出了一個小目標:今年及未來幾年濱江集團要確保前20名,爭取前15名。
一個月後,濱江集團以上半年合約銷售金額925.8億的成績,首次衝入了機構全國房企榜第10。
夢想成真。
前幾年,濱江還因守着杭州不願意出遠門,被質疑經營戰略太保守。當時行業普遍認爲,要實現從百億到千億的進階,全國化佈局必不可少。
想不到,濱江將自己在大本營杭州的資源用到極致,在逆境中活下來,並且還成了黑馬。
上半年,濱江集團以182億元的拿地總金額位列行業第八,但土儲權益比只有45.5%,不足一半。
具體來看,上半年濱江22幅地中,獨獲100%權益的土地僅爲2幅,另有14幅土地權益比例小於50%。
這與戚金興側重於合作開發、小股操盤的策略有關。
穿透濱江多個項目公司股權結構,有幾個高頻出現的企業身影:中豪、坤和、建杭、興耀......他們基本上都是杭州(浙江)本地的小房企。
在杭州土拍戰場上,濱江很喜歡拉着這羣小弟一起拿地,或先由這些小馬甲們拿地,濱江再入股合作。
收穫土地後,濱江主要負責當操盤手,同時還把建築施工、園林等下游工程分包出去,像這樣興耀名下一衆園林公司、中豪名下的一衆建築施工公司,也獲得了喝湯的機會。
不愧是共同富裕示範區。
這一年多來,濱江還收穫了新的賺錢機會。像國央企以及城投平臺兜底土地後,很多沒有開發能力,也會去找房企做小股操盤或者代建。
此時,和政府關係密切的濱江又上線了,今年先後收併購了金華城投、杭州地鐵多個土地項目股權。
以較低的權益佔比輪動多個項目投資,濱江前兩年順利敲開千億(合約銷售額)大門,在市場下行期也增強了其抵禦風險的能力。
不過,相比於摻入了合作方貢獻的合約銷售額,權益銷售金額纔是真正歸屬於企業的銷售金額,能更真實反映房企的盈利水平。
根據上半年銷售數據,濱江合約銷售額925.8億元,權益銷售478.66億元,權益銷售比在51.7%,該比重在同規模房企中排名並不高。
針對權益佔比低的質疑,戚金興曾在2020年時迴應過,“很多信息都說濱江權益佔比不高,但實際在合作過程中,95%的項目都由濱江承擔開發建設,項目服務管理收入就達到8億多,爲濱江利潤做出巨大貢獻。隨着公司發展,權益比例會逐步提高。”
但翻閱財報可見,2020-2021年,濱江銷售權益比均在51%左右,而到了2022年,該比例降至了44%。
在保持規模優勢和提高權益佔比之間,濱江還是選擇了前者。
上半年,杭州共進行了七次集中供地,累計出讓土地91宗,總成交金額1002.9億元,突破千億元大關。
同一時間段,北京賣地收入爲1008.7億元,上海和廣州分別爲545.6億元、535.5億元,也就是說,杭州上半年賣地收入超過了上海和廣州,晉升全國第二。
有機構認爲,杭州土地市場活躍,民企功不可沒。
而濱江就是其中的積極分子,好地研究院數據顯示,濱江集團在杭州拿地權益金額162億元,排名第一。
按照濱江2023年300億元的權益投資刻度來看,其在杭州投資額度已經超過了計劃的一半。
別人擔心押注單一城市風險過高時,戚金興卻說,杭州是全國最好的市場之一,銷售還能保3年。”
杭州對濱江的貢獻的確肉眼可見,2022年銷售額中杭州區域佔比86.5%,今年上半年,這個指標又提到了89.7%。
上半年,濱江繼續蟬聯杭州地區銷售操盤榜和權益榜冠軍,“你都不知道綠城有多想拿回第一。”戚金興說。
再看綠城,上半年繼續往外走,參加了杭州、上海、北京等核心一二線城市100多場次土拍。對於全國化,濱江好像沒有想法。
戚金興給濱江畫了一條安全線,“只在(已投資過)現有區域拿地”,今年上半年,杭州之外,濱江僅在寧波、金華、南京各摘一宗地。
在其他城市,濱江還有更迫切的任務。
戚金興今年提出的“新三大戰役”中,其中一項就是要賣掉外地滯銷的房子。
比如溫州萬家花城項目,計提了1.5億元的跌價準備。根據濱江的說法,這個項目最早交房是2021年,目前整個大盤應該都是現房,共14.4萬方,只賣出了6.47萬方。
今年中報顯示,濱江針對千島湖、桐鄉、寧波三地的項目進行計提存貨減值,共計提了6.25億元。其中,桐鄉南城明月苑項目從去年至今已經計提了超6億元。
在低線城市,先清理庫存纔是正事。
杭州掙的錢,還是留在杭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