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故事|觀火“鷹眼”的煉成

開欄的話

爲大力弘揚航天精神,推動五院“共同精神家園”建設進一步走深走實,團結帶領廣大員工堅定信念、改革創新,唯實唯勤、團結奮鬥,院官微開設“家園故事”專欄,聚焦身邊人、身邊事,深度挖掘可信、可感、可學、可比的家園故事,展現五院人爲加快建設航天強國再立新功的奮鬥身姿。今天講述五院502所激光成像敏感器研製的故事。

確保安全着陸是火星探測任務的關鍵所在,而其中精確的激光三維成像對於識別安全着陸點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五院502所歷經5年,終於成功研製激光成像敏感器這一創新產品。

2016年,火星探測任務轉入型號研製階段。鑑於任務的特殊性,對激光成像敏感器提出了極致輕量化的要求。面對這一幾近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研發團隊毫不退縮,迎難而上。他們充分調研國內外新技術,最終提出了一個變革性的方案,大大減少了機械部件的數量和複雜度。同時,採用輕量化的材料,在保證性能的同時有效地減輕了重量。

新技術的研發之路向來充滿挑戰與不確定性。激光成像敏感器早期的三維成像效果很差,有時雖然能看出大概的場景,卻帶有明顯的變形,甚至很難看出跟三維場景有什麼對應關係。團隊成員只能自嘲地說:“每一次成像都是藝術創作,有時是抽象派、有時是寫意派。”自嘲的背後,團隊成員內心有焦灼,更有執着。

經過一輪輪改進,每個環節的技術逐步突破,到了第二輪電性件產品的研製階段,終於在試驗室獲得了理想的圖像。那一刻,整個試驗室都沉浸在喜悅之中,有人拍掌慶祝,有人眼含淚花,他們知道自己的辛勤工作終於有了回報。

激光成像敏感器電性件測試成功後,研製團隊信心十足地參加型號的大型綜合試驗。由於大家做了充分準備,本以爲一切會順利進行,然而試驗啓動初期就出現了問題。敏感器的數據結果完全不對,產品被帶回試驗室連夜解決問題。研製團隊頂着巨大的壓力,第二天重新參與試驗,依舊存在問題,反覆折騰了幾次。連續三個月,他們每天在試驗場的塔架上做試驗,在八十米高的戶外鐵架上一待就是一整天。在北京最爲寒冷的季節裡,徹骨的寒意如潮水般將人淹沒。

時光悄然流轉,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在這整整一個冬季的集中全力攻關裡,研製團隊一路披荊斬棘。他們與雜光問題鏖戰,在溫度差異中苦苦摸索,對靈敏度反覆調試,在光功率上精心優化,歷經無數次的嘗試與努力,終於將這一系列問題逐一攻克,產品性能也逐漸穩定下來。

2019年夏至前後的三週,爲了驗證高太陽高度角條件和動態條件下的產品性能,研製團隊選擇敦煌附近的沙漠地形開展直升機掛飛試驗。

敦煌附近的沙漠地形與火星表面有相似性,且夏至前後太陽高度角高,滿足產品性能驗證的需求。團隊成員爲了配合直升機的飛行時間,白天做試驗,晚上在沙漠邊上的機庫裡分析總結數據。夏至前後的敦煌日落很晚,晚上十點天色才逐漸暗下來。分析完數據就已經是後半夜了,三週裡幾乎天天如此。

在這三週裡,產品性能得到了充分的驗證,也做出了很多改進,徹底成熟起來了,團隊成員心中充滿了成就感,因爲他們知道,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來源:五院502所

文字:華寶成、孫美娜

編輯:武文佳

責編:毛凌野

監製:潘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