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於大學教育全過程(新知新覺)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青年學生:“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民族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紮根人民,奉獻國家。”加強青年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厚植青年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是引導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方面。《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要把青少年作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要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於教育全過程,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之中。

堅持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綱要》指出:“新中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祖國的命運與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密不可分。”“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國家富強的根本保障和必由之路。”高校加強青年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堅持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相統一,引導教師講清楚、學生學明白中國共產黨爲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爲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爲什麼“好”,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進而激發廣大青年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

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如何讓愛國主義精神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是高校需要解決好的重大課題。思政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要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抓住青少年階段的“拔節孕穗期”,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適應青年學生的羣體特徵不斷創新思政課方法手段,讓思政課既有思想性理論性,又有親和力、針對性。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哲學社會科學相關專業課程有機結合,加大教材和課堂中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比重,深入挖掘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元素、所承載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相關課程要做好頂層設計,以歷史視野、國際視野規劃愛國主義教育,讓廣大青年學生了解中華民族歷史、秉承中華文化基因,不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通過國情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四史”學習教育、國防教育等,形成愛國主義教育的課堂教學合力,引導廣大青年學生不斷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用好高校教師這個重要羣體。教育大計,教師爲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教師要始終同黨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自覺把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到教學管理工作全過程,嚴肅認真對待自己的職責。”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於大學教育全過程,需要抓好高校教師羣體,讓他們成爲信仰堅定、學識淵博、理論功底深厚的傳道授業解惑者,在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在教師中弘揚愛國奮鬥精神,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等活動,引導教師立足本職、拼搏奮鬥、創新創造。制定科學的教師評價標準,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範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全心全意做引導學生錘鍊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教師要把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作爲自己的重要任務,豐富和優化課程資源,增強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感染力。教師還要利用好同學生聯繫密切的獨特優勢,通過言傳身教感染學生、啓發學生,激勵青年學生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

緊密結合青年學生特點。青年時期是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重要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青年學生活潑、熱情、開朗,富有向上的激情,但由於社會閱歷不夠,對許多問題的看法還不成熟。高校應緊緊圍繞青年學生的羣體特徵和成長需要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不斷提高教育實效。把愛國主義內容融入黨日團日主題班會以及各類主題教育活動之中,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在校園營造濃厚的愛國主義氛圍,讓學生時刻感受到愛國主義精神的薰陶。結合青年學生興趣點和接受習慣,用好互聯網平臺,大力運用富有愛國主義氣息的網絡文學、動漫、短視頻等作品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激發青年學生的愛國情感。把握青年學生充滿激情、積極向上的個性,注重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大力宣傳愛國英雄事蹟,用英雄人物的故事和身邊人的事蹟引導青年學生把敬仰和感動轉化爲立志報國的實際行動。組織學生參觀紀念館、展覽館、博物館、烈士紀念設施,參加軍事訓練、冬令營夏令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學雷鋒志願服務、創新創業、公益活動等,更好了解國情民情,強化責任擔當,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作者單位: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