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城表態支持“收儲” 促進房產資源合理配置

最近一段時間,不少城市宣佈啓動收購存量商品房的動作。

一般來說,收購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即地方政府組織當地國企從開發商手裡買房,這項政策被業內稱之爲商品房“收儲”。中國人民銀行此前明確設立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鼓勵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支持地方國有企業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另外,自“5·17新政”以來,多地已出臺政策鼓勵國企收儲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爲,“收儲”政策的背景是新建商品房銷售去化下降,開發商資金鍊緊張,保交房和債務償還存在一定壓力,導致防風險的任務開始吃緊。通過存量收購,既可以解決保交房的任務,也可以去化庫存穩定商品房市場,還可以緩解開發商資金鍊,更好的去償還債務,也增加了保障房籌集渠道。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目前約60城表態支持國有企業收購存量房用作保障房,其中超25城發佈徵集公告,深圳、長沙、重慶等一二線城市也已跟進,整體來看,各地徵集公告中對收購價格、收購項目的面積有一定要求,如收購房源面積多小於120平米(部分城市要求小於70或65平米)。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國企收儲未售新房將對市場產生多方面影響。第一,有利於加快保障性住房供給,更好滿足工薪收入羣體的住房需求,促進房產資源合理配置;第二,有利於市場庫存的去化,緩解開發企業的資金壓力,去庫存效果最爲直接;第三,本輪將收儲對象定爲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也將有利於促進房企加快項目竣工節奏;第四,房企出售已建成商品房後,回籠資金可用於支持在建工程,助力保交房。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擔心,國企收儲的推進可能會面臨一定挑戰,包括收儲價格、供需錯配等,比如在一些房企庫存壓力大、出售意願較強的城市,保障房需求相對有限,國企收儲規模可能較小;而在一些保障房需求相對強烈的城市,市場庫存水平可能也不高,房企折價出售存量房的意願也相對較低。

據此前中指研究院測算,3000億元保障房再貸款共可收儲約7161萬平方米的商品住宅。以2023年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面積9.5億平方米計,收儲規模佔新建住宅銷售比重約7.6%;以2024年6月末住宅待售面積3.83億平方米計,收儲將推動住宅待售面積回落18.7%。當然,收儲的帶動規模可以測算出來,但實際效果有待落實的情況。

中指研究院預計,當前“國企收儲未售新房”推進節奏仍有待進一步提速,目前發佈徵集公告的城市仍較少,若下半年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則將對去庫存、穩市場起到積極作用,有利於加快房地產市場企穩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