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承諾爲臺灣而戰難以嚇阻中國 反致外交危機

臺灣。(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英國「經濟學人」期刊指出,承諾爲臺灣而戰無法有效嚇阻中國,反而會導致外交危機,更好的策略是採取實質措施強化臺灣的自我防衛能力。

「經濟學人」提到,中國已爲美國協防颱灣展開準備。「經濟學人」去年曾稱臺灣「是地球最危險的地方」,美國和臺灣應鼓勵中國持續這樣看待臺灣。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今天刊登文章「如何嚇阻中國攻打臺灣」(How to deter China from attacking Taiwan),分析臺灣可從烏克蘭對俄羅斯侵略的抵抗學到的功課。

文章提到,有兩個因素阻撓中國進犯臺灣,包括寬達180公里的臺灣海峽,以及美國的軍事力量。不過,中國正加快試圖克服這兩項障礙,部分美軍將領認爲中國在2030年前即可能攻臺。

「經濟學人」指出,臺灣、美國及其盟友必須從俄羅斯的侵略行爲汲取教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威脅是真實存在的」:與其在熱戰期間臨時想辦法,不如現在就及早準備,「臺灣準備得越好,中國冒險進犯的機率就越低」。

文章提到,臺灣決定減少對義務役士兵的依賴、提升軍隊專業度,是正確的作法,但應持續提供所有男性(也可考慮納入女性)軍事訓練,並打造國土防衛部隊。

此外,臺灣應增加軍事預算。臺灣目前的國防預算約佔國內生產毛額(GDP)2%,但以臺灣面臨的威脅,這個佔比仍偏低;相較之下,以色列的國防預算佔GDP約5.6%。

不過,「經濟學人」指出,臺灣無法期待在軍事支出與兵員規模與中國競爭,因此必須專注讓自己成爲敵方「難以消化」的目標,臺灣2017年提出、但至今未獲軍方高層完全認可的「整體防衛構想」(ODC)就是個好例子。

文章指出,ODC是「刺蝟」戰略,以大量、分散、機動性高、容易掩護的防衛性武器爲基礎,特別是反艦和防空飛彈。這意味恐怕必須放棄部分造價高昂的戰鬥機、軍艦和潛艇。

「經濟學人」提到,雖然臺灣是島嶼,因此攻擊難度較烏克蘭高,但補給也因此更困難。這意味臺灣可能必須單打獨鬥數星期、甚至數月,同時無法確定美國是否會、以及何時會提供協助。臺灣的優先任務因此是頑抗到底。以烏克蘭爲例,撐得越久,獲得的援助也越多。

文章指出,美國鼓勵臺灣軍事改革的方法可包括提升雙邊政治與軍事接觸層級、增加軍售、舉行聯合演訓等。臺灣缺乏與友軍聯合行動的經驗,美國宜聯合日本等盟友制訂詳細計劃並演練,如何應對臺灣遭海上封鎖或被直接入侵等危機。

由於相關作爲勢必激怒中國,「經濟學人」指出,美國總統拜登宜謹慎維持「戰略模糊」。(編輯:徐睿承)11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