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陸》真正的「上海人之歌」
圖爲上海外灘景色。(示意圖/中新社)
最近喜歡上了看20餘年前的廣告,不爲別的,只是反感於現在不少霸屏的保健品廣告,用着天花亂墜式的語言,去綁架兒女們的孝心。
在我小的時候,廣告可沒有那麼惱人。至少,這些廣告的設計可沒有旨在用白頭髮的老頭老太,用着吹捧的文詞「忽悠」大家買他們家的商品。相反地,有些會用流行或是自我創作的歌曲以達到宣傳深入人心的效果。比如最典型的,就是人們一聽到《Rhythm of the rain》的旋律,他們不約而同地會想到綠箭口香糖。自然、雋永的曲調,恰好與綠箭口香糖標榜的清新口氣相呼應,妙不可言。
今天我回顧的舊廣告,在上海可謂廣爲人知。直至今日,仍有不少上海人記得它,並時不時地哼哼廣告歌曲:
上海是我長大成人的所在,帶着我所有的情懷……
沒錯,就是這首《喜歡上海的理由》。
在這則廣告中,有一些人物形象同樣深入人心:有偷瞄女同學的熊孩子,有看着模特表演太露骨而遮住兒子眼睛的父親,證券公司門口爲股票瘋狂的大媽大爺們,摸着上校大叔的小男孩,里弄裡戴着墨鏡裝明星的小開……
一切都構成了世紀之交上海的圖景:改革開放已進行到第20個年頭,計劃經濟模式正朝着市場經濟快速突進,全球化的浪潮席捲神州大地,而上海本身的城市建設也近乎以「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的速度狂飆。在社會邁入急劇轉型的時代,社會各階層的因應也不盡相同。從90年代末的全民炒股,再到年輕人對於港臺和西方流行文化的熱衷,抑或是男女戀愛觀等社會觀念的逐漸轉變,這一時期的上海比以往任何時代更凸顯出城市文化的複雜與多元。傳統與摩登、精緻與市井、保守與開放……這些矛盾對立的特質,自開埠以降,就貫穿着上海城市發展的歷史。無數的城市居民,透過他們的日常生活,共同繪製出多彩斑斕的市民文化,在中國近代城市的發展模式中,可謂「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有人說,這首《喜歡上海的理由》,是真正的「上海人之歌」,從這個層面上說,當之無愧。小小的廣告,竟可以承載百餘年來一座都市的風情與氣質,怎不令人擊節!
甚至,該廣告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產品本身。原本這則廣告是爲力波啤酒而代言,也拜廣告所賜,力波啤酒在上海市場的佔有率一度領先。可惜的是,力波最終因經營不善,在2011年爲雪花啤酒併購,徹底消失於上海大小超市的貨架之上。產品成爲了過往,而《喜歡上海的理由》卻讓無數上海人至今回味無窮。無數的異鄉遊子,在外看到廣告時,不由眼眶溼潤,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家。我第一次看到這則廣告的時候,年僅7歲,歌詞的不少內容根本就不甚理解。而今,在外求學的我時不時地去找這首上海人之歌,一邊看,一邊哼着「有人出去,有人回來」,一邊想念那段單純的舊時光,和那座日新月異的城市。
不知以後誰還記得力波啤酒?
遺憾的是,這首歌曲的作曲者和原唱孔佳,在2006年,26歲的年紀,因肺癌早早離開人世。而在他離開的這十餘年,上海的城市風貌,又和歌曲中的呈現迥然相異。歌曲中出現的老工廠,有不少已經徹底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大街小巷中人們手中都捧着智能手機發微信拍照片,城市中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
正如歌曲所唱的那樣:
城市的高度,它越變越快,有人出去,有人回來。
身邊的朋友,越穿越新派。上海讓我,越看越愛。
好日子,好時代。
我在上海。
(陸軼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