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不停、喘吁吁 鍼灸4穴位可改善症狀

肺阻塞咳不停、喘吁吁的患者,可以考慮找中醫鍼灸4穴位,可改善症狀。(示意圖/Pixabay)

肺阻塞是呼吸道慢性發炎造成呼吸道阻塞的疾病主要症狀爲咳嗽、喉嚨有痰、氣喘吁吁,對病患生活品質影響大。臺北慈濟醫院中醫部研究發現,鍼灸4個穴位,可以改善肺阻塞症狀。

63歲姚女士爲慢性肺阻塞(英文: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簡稱COPD)病友,已藥物治療2年,她行走坐臥間容易咳嗽、胸悶和喘不過氣,加上體質虛寒、手腳時常冰冷,晚上經常睡不好。臺北慈濟醫院中西醫聯手合作,在原本的西醫治療下,配合每週一次鍼灸治療和中藥調理體質,大幅改善姚女士不舒服的症狀,提升生活品質。

鍼灸4穴位 中西醫合療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

臺灣胸腔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林孟志表示,肺阻塞不可逆,只能藥物控制無法根治,依給藥途徑可分爲吸入型藥物及口服藥物,吸入型藥物主要是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和吸入型類固醇,口服藥物則有類固醇、抗生素及化痰劑等。

「中醫看肺阻塞屬於肺脹疾病,典型症狀有喘、咳、痰及活動後喘等,」臺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中醫師謝伯駿說,中醫治療肺阻塞會參考肺功能檢查等數據,提升患者心肺功能、增強患者對環境變化適應能力,避免病人在換季溫差變化大時誘發症狀加劇。

謝伯駿進一步與胸腔內科團隊合作,利用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發現配合西醫常規治療,合併針刺療法可以進一步改善慢性肺阻塞病患的生活品質,進一步應用學理研究分析,深入探討各種穴位刺激療法對慢性肺阻塞病患的療效後,最終分析出「足三裡」、「風門」、「膻中」及「定喘」這4個核心穴位,可作爲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核心穴組。

謝伯駿說明這四個穴位的位置及作用:

足三裡、風門、膻中及定喘4個核心穴位位置示意圖。(資料來源/臺北慈濟醫院提供、整理/邱淑宜繪圖鄭佳玲

謝伯駿每週爲姚女士鍼灸這4個穴位,並以中藥調理體質,包括定喘湯、桂枝加厚朴杏子湯、小青龍湯麥門冬湯百合金湯處方。中西醫合療3個月後,姚女士氣喘吁吁情形明顯改善,也不會因活動而咳嗽,至今治療超過8個月,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臺北慈濟醫院中醫師謝伯駿示範鍼灸膝蓋下約四橫指的「足三裡」穴,作用爲增強肌肉力量。(圖/臺北慈濟醫院、康健雜誌提供)

仍應維持常規西醫治療 不建議自行抓中藥服用

鍼灸的應用不只4個核心穴位,謝伯駿會根據患者就診當天身體狀況,以4個核心穴位與其他穴位做搭配,比如姚女士過去常伴隨頭暈發生,他搭配風池百會穴等,或足三裡搭配側三裡與側下三裡,增強肌肉力量,對改善症狀有相當療效。要注意的是,鍼灸胸部時不宜過深,以免刺傷肺部組織造成氣胸,也須留意有暈針史的病患在鍼灸過程中是否身體不適。

他提醒民衆鍼灸療法雖可改善肺阻塞症狀,但適合做爲合併療法的一環,不宜完全取代西醫的常規藥物治療;另外,個體病情不同,不建議民衆自行抓藥服用。

發現有痰且比同齡者容易喘 就要警覺

40歲以上罹患肺阻塞的機率約6%,冬天是呼吸道疾病好發季節,慢性肺阻塞病患常這個季節併發急性發作。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王禎佑表示,肺阻塞是組織長期受損產生變異,無法根治,愈早開始治療、控制病情爲佳,民衆如果發現自己老是有痰,而且比同年齡更容易覺得喘,就要警覺就醫檢查,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研究顯示,在西醫的基礎治療上加進中醫的調理,病患咳嗽、痰多、喘促等症狀能明顯改善,能夠提升肺功能與增進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