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豬元年元旦 民衆吃肉心驚膽戰 標章貼滿也嘸效 小吃攤生意慘掉3成
萊豬元年,民衆就怕吃到萊劑,圖爲寧夏夜市攤位貼上「臺灣豬標章」,宣示用的是國產肉品。(姚志平攝)
昨天是萊豬開放來臺首日,全臺傳統市場、小吃攤等肉品攤販店家,在店頭紛紛貼掛起「萬國旗」般的臺灣豬認證書,就怕消費者不敢上門。肉販抱怨,政府宣佈進口萊豬後,必須不厭其煩向客人解釋、證明產地,平息消費者的擔憂,有小吃店生意甚至因此掉了3成。
消費者好怕買到 開口先問萊豬嗎
只是從衛福部、農委會發的標章到屠宰證明,各式認證書如符咒貼滿牆,仍安不了民衆的心,不少消費者憂心萊豬會進入加工市場,對香腸、貢丸或水餃卻步,新北市有菜市場賣貢丸的攤商出奇招,直接把新鮮豬肉、調味料擺出來,秀給消費者看,掛保證是「正港」臺灣溫體豬,再捏製貢丸販賣,雖然現做比較慢,但眼見爲憑,吸引婆婆媽媽大排長龍,只求「安心」2字。
另有香腸攤老闆爲證明自己是使用國產豬,大聲吆喝着「一條龍服務」,讓顧客自己挑豬肉、現場絞肉,再灌成一條條香腸,一次服務到位。陳姓顧客就說,這種透明化製程,讓她可以放心下手採買。
臺北市木柵市場自治會長高秀雄表示,政府下令進口萊豬,攤商只能做好產地標示,傳統市場的溫體豬產地都是來自臺灣,經檢驗合格,品質較有保障,但民衆仍不免有疑慮,購買時會多問一句是不是萊豬。
木柵市場志昌肉號的老闆說,他只能不斷說明、釋疑,對老顧客是「賣信用」,不會砸了自己的招牌,生意幾乎是靠老顧客支撐。
景美市場小吃攤業者坦言,宣佈萊豬進口後,生意少了3成,很多人會認爲小吃店的肉品無法看出源頭,像滷肉飯等絞肉食材,但政府都要求嚴格標示肉品來源,希望民衆能慢慢接受。
臺中一名張姓攤商指出,攤位前標章貼好貼滿也「嘸效」,顧客還是一上門劈頭就問:「是不是臺灣豬?萊豬我不要!」只好一邊剁肉、一邊回答,忙得直抱怨「政府沒事開放萊豬進口做什麼?」
位於臺南市青年路的「東菜市」傳統肉攤業者陳碧琴也舉例,有長輩害怕地說「不再吃豬肉了」,更有民衆先買了大量豬肉回家「囤貨」,甚至不乏有合作數十年的小吃攤,向業者一再確認,「是否真的使用國產豬?」
陳碧琴說,菜市場裡販賣的豬肉,絕對都是國產的溫體豬肉,如果是進口豬肉,一定經過冷凍且硬邦邦,除外觀可輕易分辨,口感也大輸國產溫體豬肉,消費者不必過度擔心。陳碧琴還說,希望政府擴大宣傳力道,否則恐衝擊豬肉買氣。
餐廳業者蔡素琴則說,雖然在地老饕都知道自家只用國產豬,但外地遊客造訪時,還是不免再三確認肉品來源。至於是否擔心生意受影響?她坦言,「確實還要再觀察。」